在大同的传统食品中,羊杂可谓最为古老,可以这样说,大同是羊杂产生发展的源头之一,它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大同人们的生活。大同地处塞外,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半游牧民族地区,因而就有大量的羊下水,这是做羊杂的必备的条件,另一个条件是这里必须是一个多民族的融合之地,因为有些民族是不食这些东西的,这会遭到民族间的歧视,只有在多民族的融合之地才能产生羊杂这一食品。
《宋书》载,一个叫修之的人擅烹羊杂割汤,献给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赞为绝味,封修之以太令官,直到光禄大夫、南郡公。这事发生在平城,也就是发生在咱们大同,至于修之是不是大同人,现在肯定没有资料可查了,但我们知道了北魏就开始有吃羊杂习俗,说明这一食品至少在大同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
大同最早的羊杂肯定不是现在这样的,不会有粉条之类的东西,因为土豆进入中国也只是百余年的历史,可见当时的羊杂就是我们所说的纯羊杂,其包括羊心、羊肝、羊肺、羊肚、羊肠等杂碎,而其味则更纯,调料主要以油、盐、葱、姜、蒜、胡椒为主,当时大同地区没有辣椒种植的记载,其辣估计是来自胡椒的香辣。
据经历过民国的老年人讲,他们记忆中的羊杂,是要加白菜之类的东西的,因为白菜具有吸附油脂的功能,这样的做出的羊杂香而不腻,而且还能冲淡羊膻味。只是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大同的羊杂开始加粉条之类的东西,做法简单了许多,一道极为精致的下酒菜沦为了主食,加上粉的羊杂已经失去了羊杂的美味,今天看来真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