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新加坡国父,时任内阁资政的李光耀受邀访华,一路从南到北走了很多城市,其真实目的是鉴于海湾战争的影响,新加坡港口城市国家,没有纵深,考虑到未来发展,恰逢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便打算在中国寻找分散投资机会。
当时上海正举全国之力,打造浦东新区。所以当时国内很多人也都认为李光耀肯定会首选上海,毕竟上海基础好,位于长江出海口,交通方便,人才资源极具优势,国际上的知名度更高。
但当年外资利用率第一的上海,显然低估了李光耀的诚意。李光耀只能表示,要去隔壁的江苏看一看,而且只给了2天的行程时间。
但江苏非常重视,但当时江苏经济条件还不行,省里连个像样的接待用车都没有。总不能开着吉普去迎接李光耀吧?时任省长的陈焕友特批去上海租了一辆加长奔驰,并全程陪同。
投资工业肯定得选匹配的工业型城市,所以当时江苏重点推荐了老工业城市无锡,而且当时的无锡的确也是理想的选择。工业底子厚,省内工业资源相对倾斜,干部相对年轻化,敢闯敢干,城市面貌也不错。省长带着李光耀在无锡各个工厂考察,行程紧密,李光耀连连点头,但未作任何表态。
考察完后,就在李光耀准备离开无锡,去上海的时候,似有意却无意说了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了江苏没去苏州,似有遗憾。”从无锡到上海,反正也要经过苏州,才40多公里路程,就临时增加一项行程。
当时的苏州其实蛮尴尬的,虽然历史悠久,但当时其实就是古城区那么大点地方,主要依靠旅游业。由于保护古城区,可开发的区域集中在当时以农业为基础的吴县。
而且苏州当时代管的常熟、吴江、昆山、太仓、张家港都是工业强县,经济都比她强,仅高于吴县,那会吴县基本就算是农村,也没啥可比。就是因为历史地位,否则小马拉大车,未来发展的结局并不乐观。
因为是临时增加的行程,所以时间很短,苏州市时任市长章新胜接到通知后,几乎什么也来不及准备,市里干脆就没有通知长城电扇、香雪海冰箱、春花吸尘器,这几个能拿的出手的厂;更没带他去正在建设中的苏州高新区。
章新胜是从国家旅游局调任苏州的,自己也做过旅游翻译,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干脆给李光耀一行安排了苏州游,第一站就安排到了虎丘山,然后又去了留园。
全程一句关于工业的话都没讲,而是从苏州古城古塔,到园艺栽培,再到历史人文,苏州出了多少状元等等。李光耀一扫此前的严肃,听得很开心,而且李光耀还打趣地说:“人到了苏州,就变得聪明了,以后我一定要让我孙子来住上几年。”
游玩了两处景点后,李光耀和章新胜便相谈甚欢了。因为临时行程,只安排了5个小时,章新胜便在竹辉饭店安排饯行,在吴侬软语的评弹声中,泡上一杯龙井,吃点点心。这让久居海外的李光耀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式传统感情。
竹辉饭店到苏州火车站,就在李光耀接待专车,车门即将关上的那一刻,章新胜就挤上了那辆加长奔驰。
而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分钟的车程,章新胜用流利的英语介绍了人民路沿途风景以及人文。李光耀很吃惊,这个市长竟然会讲如此流利的英语,这在当时国内并不多见。
李光耀便用英语和章新胜交谈起来,别人不插嘴,他就直接聊到了新加坡,不但连外汇储备、工业产值、投资理念、各种数据门清。他说苏州的确不如其他工业城市,但白纸更好画画,新加坡与其分散投资,不如集中精力在苏州投资一个完全新加坡模式的工业城。
李光耀并没有明确答复,而是不断提出各种疑虑,最后说道:“你的英语很好啊,可像你这么能讲英语的市长,在市长的岗位上能干多长时间呢?”
章新胜不知道李光耀什么意思。李光耀解释道:“据我所知,你们的好干部一般在一个地方干两三年就会提拔的。”
章新胜敲锣听音,明白李光耀对自己很欣赏。可是自己还有很多话没讲,车已经到了火车站,只能看着李光耀上了火车。
然而火车还未开动,李光耀突然又下来了,问了章新胜一个问题:“苏州有民航机场吗?”
一路上口齿流利的章新胜顿时愣住了,这是个明知故问的问题,为什么会这么问?章新胜来不及思考,脱口而出:“苏州距离虹桥机场60公里。”李光耀哦了一声,转身若有所思,又上了火车。
果然回去不久,新加坡就公布了李光耀的真实意图,要在中国找一个地方,按照“新加坡模式”打造一个园区。
但多大规模,多少投资,怎么投,落地何处,都还悬于半空。当时招商效率甭提多高,隔壁的无锡已经在同一些新方企业家签约了,走到了前面;山东一看不选上海,自己也有机会,立马派出了一个重量级的代表团,直接跑新加坡去接触去了。
这次苏州再不主动,就真没机会了。敏感的章新胜立马带队动身去新加坡,而且直接带去了李光耀想要的那张“白纸”,而且还给新加坡方做了选择题。
当时苏州选了四个地块。首选是高新区西侧地块;其次是吴县(现相城区)黄埭镇;再次是火车站北这片城乡集合部;最后就是“陪衬”的金鸡湖地块。
当时就这四块地块,经济基础、人文环境最好的是黄埭;最方便最有优势的是高新区西侧地块;最具政策优势的是火车站北城乡结合部。金鸡湖地块地理条件是最差的,地势低洼,水凼绵连,开发成本最高,但新加坡偏偏选择了金鸡湖地块。
1993年5月,李光耀和副总理王鼎昌再度访华,虽然中新双方围绕合作开发事宜,进行多次的考察和实质性谈判。但李光耀最担忧的是工厂建好后,需要大量工人,可是工人的素质是否能达到要求?
5月10日,章新胜再度不按套路出牌,并没有带李光耀去参观工厂和学校,而是把他们拉倒了苏州刺绣厂去参观苏州刺绣。
特别让他们参观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凤女士如何把一根蚕丝劈到128股的。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李光耀再也没有任何疑问了。因为在李光耀眼里,苏州人如此细腻,如此刻苦,工人素质问题绝对不会成为问题。
5月11日,在苏州竹辉饭店和中方正式签约,一出手就投了200多亿美元。1993年恰逢人民币双轨制,当年铆钉美元,汇率一次性贬值到了8.5元兑1美元。
200多亿美元相当于1700多亿人民币,是个天文数字,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这个投资放到如今都不算小,更何况那是当时代表全国最高工资的上海平均工资工资357元的1993年。所以当年对于新加坡来说,也是赌上国运之举。
为了打造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方用了40多天,把70平方公里的园区地块测量了个遍,绘制了1000多张图纸。
1994年4月,国务院批准后,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开建,整个金鸡湖地块后来被整整垫高了7公分,光土方花费就相当于当年苏州市当年全年财政350多个亿。可以说不惜血本。而同年6月在无锡开建的新加坡工业园区,但投入不可同日而语了。
30年前,李光耀偶然的一段5个小时的旅程,彻底改变了苏州。明明当时无锡的条件要优于苏州,到头来才发现苏州的那批领导都是精于布局,小中见大的高手。决定苏州工业园区的短短五个小时,章新胜什么都没做,但什么又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