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自执政以来就将中国视为其最为重要的战略挑战,因此在对华政策设计上尤为关注,不仅吸纳了诸如国安会印太协调人坎贝尔、贸易代表戴琪、国安会中国政策主任杜如松等一系列长期关注对华政策的人士加入政策团队,还广泛听取了美国对华学界的评估意见,意图制定更为全面的对华竞争策略。
那么,美国有哪些对华研究专家,在目前的拜登政府时期具有着政策影响力?海图新媒体中心继今年春节期间推出的拜登对华政策谋划者系列后,特别推出“影响拜登政府对华决策的学者”系列,带读者走进目前活跃在对华政策研究领域的七位美方对华专家。
现任职务与主要履历:
美国台海研究的领军人
美国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F)亚洲项目(Asia Program)主任
JHU国际关系和中国研究人才
1976-1979 波士顿大学 政治学学士(中国现代化案例研究)
1980-1982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保罗·尼采高等国际研究院(Paul H. Nitze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国际经济与中国研究 硕士
在CSIS工作近20年,曾发起中国力量研究项目
2003-2012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弗里曼中国研究主席(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
2013-2015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
2015-2021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力量项目(China Power Project)主任
今年加盟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成为亚洲研究主力
2021.4-今 美国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F)亚洲项目(Asia Program)主任
研究领域与著作
葛来仪对于中国的战略决策与战略环境较为关注,也长期追踪两岸关系以及美台相关互动的政策变化,同时也对中美军事关系,中国与朝鲜半岛事务等议题有所关注。出于对中国对外战略的深入研究,在2015年她牵头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设立“中国力量”(ChinaPower)项目,对中国在军事、经济、科技、社会与国际形象等方面的实力或影响力指标进行长期追踪。而随着她在2021年离开CSIS加入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担任亚洲项目主任,其近期的研究领域也逐步转向美欧对印太地区的战略协作,特别是美欧双方对华的战略设计。
葛来仪长期从事与中国外交、两岸关系相关的政策研究,其个人的著作主要为期刊论文与政策分析报告,集中于中国对外战略、美台关系等相关问题上。在2019年葛来仪参与了CSIS《为融合导航》(Charting Convergence)政策报告研究,针对当时特朗普政府的“自由与开放印太战略”以及台当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如何进行协调融合,葛来仪与其他作者提出,美台双方应当尽快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共同推广双方关心的全球治理议程,强化海上安全、网络安全的合作以及共同训练,以促进美台双方在多个领域的目标融合。
对华观点
与中国共存不应是美国的最高目标
葛来仪对中方的对外战略和相关政策多有批评,同时认为,美国不应该寻求与中方进行冷战或共存,而应该向中方讲清楚美国所关心的问题,让中国可以重新思考自身的政策。但在此过程中,美方可以避免与中方产生直接的热战冲突。
美国应重申捍卫台湾的承诺
葛来仪指出,为了维护印太地区的稳定,美国应该加强其保卫台湾的武装能力,与台湾共同应对中国大陆的威胁和侵略。美国和台湾都应采取措施来提高威慑力。美国的最终责任是维护信誉与承诺,保持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与台湾交往是因为支持台湾,而不是反对中方。
中美双方在阿富汗问题上难以合作
葛来仪认为,美军从阿富汗撤出以后,尽管中美两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存在着维持当地稳定的共同利益,也长期维持着就相关议题的对话渠道,但由于中美双方缺乏互信,未来在阿富汗问题上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并不太高。此外,中美双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也将维持较为紧张的竞争关系,且随着时间推移,两国国内的政治议程都会极大影响在双边关系上的取舍与判断。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图图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