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曲艺界各类相声大赛层出不穷,参赛获奖便因此成为大多数青年演员扬名立万的必经之路。很多人认为,任何艺术门类都不应该以比赛的形式一较高下。两段不同题材的相声都能给观众带来欢笑,又该如何评判优劣?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而反对的声音则认为,如果真的没法评判,那也就不存在相声大师和普通演员之分了。
通过相声大赛一鸣惊人的例子比比皆是,像杨议、刘彤、陈寒柏、常佩业、高晓攀、曹云金等等,他们都曾是相声大赛的优胜者,同时也是相声大赛的受益者。当相声表演升级为同场竞技,所有参赛选手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不管门户辈分,还是年龄资历,对比赛都起不到任何帮助。例如,三十多年前让老听户们记忆犹新的“星海杯”。
1988年在大连举办过一场“星海杯”相声邀请赛,当年参赛的演员们如今都已年过半百,像范伟、刘流、李伟健、唐爱国当时都还是二十多岁年轻人,当然也有岁数稍长,像王谦祥、李增瑞二位。真要论选手的门户辈分,马志明先生毫无疑问是其中的大辈儿。但那次踌躇满志的少马带着自己创作的《纠纷》参赛却最终以逗哏三等奖铩羽而归。出身名门,又是相声界大辈儿却没能一举夺魁,结果多少让人感到意外。多年之后也有人为少马鸣不平,《纠纷》这段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竟然没能入专家评委的眼,是比赛缺乏公平性还是其他选手水平太高?
那年的“星海杯”逗哏一等奖得主是常家门的弟子崔金泉,给他捧哏的是范振钰。这爷俩用一段《笑星传奇》彻底征服了评委会。对比来看,少马的参赛搭档也是临时从天津市曲艺团请来唱山东快书的李凤翔。从捧哏实力上就已经先输一阵了,虽说两对搭档都是临时搭伙,但毕竟范振钰是专工捧哏的名家前辈,舞台经验阅历丰富,台上能托得住年轻的崔金泉。而李凤翔不是相声演员出身,又是临时搭伙,故而难免有个闪失,比如日后给马志明埋下隐患的“天津拖拉机厂”。
再来看段子题材,崔金泉的《笑星传奇》是一段讽刺性极强的作品。整个段子既是对演员追名逐利心态的辛辣讽刺,又是对少数作家丧失道德底线,一味靠危言耸听博得关注的讽刺。在当时曲艺界走穴、抄肥成风的大环境下,具有相当深刻的讽刺意义。而马志明创作的《纠纷》在题材立意上更具有普遍教育意义。但有一节,这段相声中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天津,其中为刻画人物也用到了天津方言,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外地观众和评委不易产生共鸣。
舞台表演方面,马志明先生自然技高一筹,在人物分瓣,角色刻画上做足功夫,甚至可以说是给其他参赛选手的一次教学示范。表演过程中,少马始终游刃有余的掌控着节奏,包袱抖得绵里藏针,在台上举手投足尽显老成练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相声大赛往往对参赛作品时长有着严格要求,即便如此,马志明使这段《纠纷》时也不像其他演员硬入活。虽是三言两语带过,但也有垫话、瓢把,自然而然过渡入正活。当时的崔金泉在舞台经验上的确不如少马,但换个角度来看,年轻其实正是他的优势。有朝气、上了台生龙活虎地尽情发挥,反倒是评委们最希望看到的,因为举办相声大赛的初衷也是为了挖掘相声新人。
此外,在决赛出场顺序上,少马也没占到便宜,被安排在第二个登台。而崔金泉、范振钰则相对靠后排在中间的位置。都说想成功得靠天时地利人和,少马出场顺序靠前,在“天时”方面就吃着亏呢;“地利”更不占优势,大赛是在大连举办,可《纠纷》说的是天津人身边发生的事;“人和”指的是搭档,前面也提到了,哪怕演一头沉的活,捧哏搭档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
关于当年少马的意外沉沙折戟,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没给评委送礼。然而在作品和表演面前,这样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谁都不否认,《纠纷》确实是80年代相声创作精品中的精品,但在错的地点,跟不适合的搭档合作,再好的作品也很难展现出本来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