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个很宽泛的问题了 先明确导弹的定义,“导弹”两个字拆开来看,是“制导”的“飞弹”。首先得能“制导”,也就是持续锁定与追踪目标。其次是“飞弹”,他得能飞,得有动力保证自己的飞行。所以两个关键就是制导、有动力。 具体你问的按照目标分类的各种导弹有什么特点放到末尾再讲,不然不好排版。前面主要讲大致分类,什么性能特点还有各种制导方式后面慢慢聊,这问题就是个大坑 。 导弹的分类标准有很多,分类方式也不是完全并列的,不同分类方式也有一定的交集。 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又能按照射程分为: 弹道导弹按照投送的弹头又能分为: 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的分类又非常繁杂了 空空导弹: 空中(一般为战斗机)发射,攻击空中目标(比如敌方飞机、飞行中的导弹)的导弹。 空地导弹(空面导弹): 空中平台发射,攻击地面(海面)目标的导弹。制导方式有很多,而且不少采用复合制导模式(也就是不只有一种制导方式): 空地导弹中的“地”,目标也多种多样的,比如人员、车辆、装甲车辆、碉堡、建筑、基础设施、水面舰艇等等,所以细分的话极其繁杂,而且不同的目标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战斗部,好的又给自己挖个坑 。 空地导弹中的“空”,可以是战斗机、攻击机、战斗攻击机、轻型轰炸机、中型轰炸机、重型轰炸机、直升机、无人机,甚至还有运输机,这些各种各样的飞机,其实都只是武器的投送平台而已。 地空导弹(舰空导弹): 其实就是防空导弹,指地面或者舰艇上发射,用来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 有没有发现,跟空空导弹的分类几乎一样。 地空导弹中的这个“地”,一般是地面的导弹发射车、移动发射平台,或者水面舰艇,其实还有人员携带的单兵防空导弹(长得像个火箭筒)。 其实防空导弹一般你不能只看导弹本身,更重要的是整个防空系统。抛开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以外,其余的防空导弹一般都是以一整套系统为单位的。像近程的红外制导防空导弹比较简单,一辆发射车就OK。中程雷达制导防空导弹稍微复杂一些,但是一辆发射车也能搞定(导弹和雷达都集成在一辆车上)。远程防空导弹一般就很复杂了,因为他的作战空间很广,一部探测距离很远的警戒雷达+一部性能超强的火控雷达(也就是给导弹制导),或者一部雷达既用来警戒也用来火控,还要一辆指挥车用来协调各个火力单元以及己方其他单位,伴随着好几辆导弹发射车,另外还需一台发电车给整套系统提供电力。 这么看来是不是不同射程的防空导弹麻烦程度不一样,于是他们的机动部署能力以及战略地位也不一样,这样又多了个分类方式。 野战防空就主要是上面提到的近程红外防空导弹发射车,以及中程雷达防空导弹发射车。这一辆车就是一个防空系统,所以部署起来方便,机动性强,可以跟随那些需要前沿部署经常机动的地面部队给他们提供一个防空网。而要地防空呢,由于系统复杂且昂贵,部署麻烦而且装备数量肯定不会像野战防空那么多,所以这样的防空系统主要用于机场、军事基地、城市、港口等重要的大目标的防空。 水面舰艇的防空导弹很多都是陆地上搬过来的。而非大型水面舰艇配备的防空导弹也没那么全面,一般只有简单的自卫能力。而宙斯盾系统的发明,使水面大型主战舰的定位发生了质的变化。配备强大相控阵雷达和先进防空导弹的战舰担负起整个舰队的防空任务,为舰队提供可靠的防空网。这样一对比呢,盾舰与非盾舰就又有了分类: 而真正把区域防空玩的⑥的也只有中美海军了,毕竟这样的海军定位就是大国才能玩得起的,航母+盾舰+其他战舰的大舰队,只有大国才能玩。 一个地空导弹都聊了这么久,淦。 下面就聊聊 顾名思义,就是地面发射打击地面目标的导弹。狭义一点是陆地打陆地,广义一点可以把军舰上的也包括进来,那样分类就多了。 狭义上的地地导弹呢,就是地面发射打击地面目标。那么地面可以用什么发射呢?导弹发射井,这东西只用来发射弹道导弹。没错,地地导弹其实就能把弹道导弹包括进来。另外还有地面发射车,发射车也能发射弹道导弹,就是我们阅兵上看到的那些东风快递。 抛开敏感的弹道导弹不谈,我们平常在国际军火市场听到的地地导弹其实是更加狭隘的。上面我提到弹道导弹的分类里面,射程最近的也超过500km,那难道没有500km以内的弹道导弹了吗?当然有。比如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俄罗斯自用型号的伊斯坎德尔-M射程导弹480km以上(其实就是个近程弹道导弹)。还有出口型伊斯坎德尔-E,射程280km。此外还有苏联的许多型号而且出口许多国家的飞毛腿导弹,还有中国的M20地地导弹(出口型)最大射程290km。 地地导弹当然不止这些狭义上的,范围扩大一点来看,还有地面车辆、水面舰艇、潜艇发射的对地攻击的巡航导弹,比如东风10A、东风100、战斧等等。再广义一点,还有地面车辆发射、打击水面舰艇的岸舰导弹,比如鹰击62。 防空导弹 上面其实说的差不多了 反舰导弹 反舰导弹就是用来打击水面舰艇的导弹,发射平台多种多样,比如岸上固定发射架、岸上导弹发射车、空中的战斗机/轰炸机/直升机、水面舰艇、潜艇。反舰导弹动力和制导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现在最常见的用小型涡扇发动机亚音速巡航的反舰导弹,或者冲压发动机超音速巡航的反舰导弹,也有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主动力射程较短的反舰导弹。而且在像地面、水面乃至直升机这些发射平台本身速度高度都很低,导弹靠着涡扇发动机不能提供足够的推力进入巡航阶段,所以需要一个固体火箭助推器。冲压发动机虽然推力大,但是启动需要一定速度(原理可以另外去搜,这里就不详细讲了),所以也需要固体火箭助推。但是战斗机和轰炸机这样的固定翼飞机平台本身就有一定的高度和速度,所以导弹分离机体之后就直接开启涡扇发动机进入巡航阶段(但是冲压的导弹依然需要固体火箭助推到超音速才能开启冲压发动机)。 反舰导弹的制导方式一般采用复合制导,比如无线电指令制导+惯性制导+末端红外制导,被动/半主动雷达制导+惯性制导+末端主动雷达制导,卫星定位制导+惯性制导+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等等(排列组合有挺多哈哈哈,但是一般都分了主动制导+被动制导,以及中段制导+末端制导多种情形)。无线电指令制导是己方发射平台(比如飞机军舰)发射之后,用自己的雷达持续跟踪目标,再结合导弹的状态计算出修正量传给导弹。被动雷达制导是导弹接受目标所放出的电磁波。半主动雷达制导是己方发射平台(战斗机、轰炸机、军舰等)的雷达或者提供中继制导的平台(预警机、中继直升机)的雷达持续的跟踪目标,把目标方位传输给导弹,导弹自行修正的制导。主动雷达制导就是导弹自己打开雷达自己跟踪目标。 这么多的制导方式,也是由于海战的复杂性和反舰导弹比较远的射程决定的。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适用情况。但一般像需要己方单位持续提供引导直到导弹进入末端制导阶段的制导方式,精度都比较高,但是抗干扰能力较差,而且己方提供中继制导的平台有可能暴露时间过长,受到的威胁大大增加。而主动制导方式又受限于导弹自身的探测能力(毕竟导弹上小小的雷达当然比不上军舰飞机上的大雷达)导致主动探测距离比较有限,但是这种导弹可以做到发射后不管,发射平台更安全。另外惯性制导呢,虽然不存在被干扰的可能,但是又受限于陀螺仪的精确度,总会有误差。所以各种制导方式相结合才是最优解。 先进军舰作为目前主战武器中单价最高的单品,再加上航母这个谁都想杀的重器,使得反舰导弹为了击中目标祭出了恐怖的突防手段。现在常见的反舰导弹主要突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亚音速低空掠海飞行突防(小涡扇作动力),一种是高空超音速突防(冲压发动机作动力)。前者是躲在敌方舰艇雷达的盲区飞行,以及海杂波的掩护,来压缩敌人的反应时间,后者一般采用冲压发动机,想以速度取胜。但是两者都有缺点。 比如说低空掠海飞行,由于是亚音速,飞行速度慢。而且如果对方有预警机,就能在很远的距离探测到低空飞行的导弹,也就是说对于预警机来说低空盲区和海杂波不足以成为导弹的庇护。 而高空超音速反舰导弹呢,由于飞行高度高,很容易在很远的距离发现来袭导弹,而且在冰冷的天空背景下,喷着火舌的导弹是个很明显的红外热源。那为什么不低空超音速飞行呢?因为低空空气密度大很多,超音速阻力极大,使得同样的燃料射程腰斩。而且低空超音速飞行但凡有点扰动导弹都可能来不及机动而坠海。现在防空导弹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拦截超音速飞行的导弹不是什么难事。 那有没有别的突防方式呢?当然有!两种新的突防模式诞生了: 亚超结合顾名思义就是亚音速与超音速相结合,他融合了亚音速低空掠海突防和超音速突防的优点。在发射之后,最开始的几百公里是亚音速飞行,有着跟巡航导弹一样的外形,大大的弹翼,靠着一台小型涡扇发动机提供动力。在目标出现在水天线之后,巡航段抛掉,巡航段前面的导弹启动固体火箭发动机,把导弹加速到三马赫以上冲刺命中目标。创造出这种突防方式的是俄罗斯俱乐部反舰导弹,随着基洛级潜艇出口到中国之后,中国吃透了俱乐部的技术开发出国产的鹰击18反舰导弹。鹰击18不管在射程还是电子系统方面都比俱乐部提升了几个档次,成为目前服役的最强反舰导弹(抛开东风21D和东风26),射程达到500km以上。 隐身突防其实是我更看好的突防方式。目前隐身突防的反舰导弹是美国的AGM-158C(LRASM),这款导弹目前还没正式入役,但也差不多了。这款导弹把隐身贯穿始终,雷达反射面积极小,现有的舰队防空系统可能成为摆设。而且这款导弹非常智能,在目标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也能主动寻找正确目标,并且自主规划航路规避敌方防空火力,加上目标识别系统,专往敌舰最薄弱或者最重要的部位钻,达到最好的毁伤效果。 这两种新型的突防模式还没有得到实战检验,但给现有的舰队防空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外,反舰导弹还有个怪胎,一套从天而降的掌法——反舰弹道导弹。说白了,现在也就中国掌握了这个绝招,东风21D,射程1500~2500km,东风26射程4000km。弹道导弹速度越快射程越远,就像你抛石子,相同出手角度,出手速度越快丢的越远。反舰弹道导弹之所以是军舰的绝杀武器,是因为其无与伦比的突防速度、射程和末端机动性。东风21D弹头再入速度达到10马赫,东风26再入达到18马赫,弹头在五万米左右主动减速并且打开雷达进入末端突防。现有防空系统哪怕看得见头顶上巨大的如来神掌降下来,防空导弹也没有拦截的能力。反舰弹道导弹不是说有就有的,而且哪怕送给别的国家,一般国家也用不了。因为导弹的射程有这么远,那你首先得在这么远的距离发现敌方舰队。陆基预警雷达?不可能,雷达探测高空目标这么远还有可能,由于地球曲率的事实,探测海面目标确实做不到。只有构建了天基预警的卫星星座才能很好的掌握敌军舰队的动态。能构建这样庞大且先进的预警卫星星座的国家又有几个呢?这只能是大国的玩具。其实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服役之后,对中美战略平衡都有很大的影响。 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发射平台有便携式发射架、步兵战车、直升机、无人机、攻击机等等。主要打击装甲目标,坚固工事、人员车辆什么的也可以。制导方式有激光制导、光纤制导、红外制导、电视制导等等。现在先进的车载反坦克导弹既有光线制导(还能识别目标或者中途改变目标)也有红外制导等主动被动相结合的制导方式。而且现在反坦克导弹都采用攻顶方式打击坦克薄弱的顶部装甲。反坦克导弹我了解的就这么多吧,想详细了解的我可能帮不到忙了 反潜导弹 反潜导弹又有个另外的名字——火箭助推鱼雷。这个名字把这个导弹的结构说的很清楚了——就是个屁股后面绑了个火箭的鱼雷。反潜导弹就是打潜艇的,那水下战场啥才是主力?当然是鱼雷了。所以反潜导弹打潜艇依然是靠的鱼雷。后面的火箭助推器把鱼雷加速并且朝着预定海域飞去,助推器的燃料烧完了并且导弹飞到目标海域之后,助推器脱离,鱼雷屁股后面再打开个减速伞(直接摔到海面会摔坏的),鱼雷入海之后,减速伞也丢掉,鱼雷发动机开机,打开声呐自己搜索目标攻击。 其实反潜导弹只是拓展了反潜作战的范围,军舰上发射鱼雷射程也就十几千米,火箭助推鱼雷可以到40km左右。但是军舰的声呐探不了那么远啊,所以得靠直升机和反潜机协同搜索。其实直升机反潜机本身也能带鱼雷和深水炸弹反潜阿巴阿巴阿巴。 反导导弹 这里的“反导”反的是弹道导弹,反导导弹也就是用来拦截弹道导弹的导弹(绕口)。 弹道导弹发射可以分初段、中段、末端。 初段是导弹发射升空阶段,刚开始还在加速,速度还比较慢,这时候是拦截的最好时机,普通的防空导弹甚至战斗机的空空导弹都能拦截。一但导弹加速到一定速度之后(比如比防空导弹速度还要快)防空导弹就无能为力了。另外,导弹都是在敌人领土内发射,你总不能跑进敌人国内把升空的弹道导弹打下来吧,所以初段拦截几乎没有可能。但是现在某些大国都构建了比较全面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在导弹升空阶段就能通过卫星侦测到,等导弹加速结束之后也就能精确的计算出导弹的目标地点(但是有些导弹在中段还会机动)。当然,弹道导弹预警光靠卫星还不够,还有遍布全球的预警雷达。 中段是指导弹在太空中飞行的阶段,飞行高度高,速度快,但是依然是拦截的重点。为什么这么难还要拦截呢?因为分导式多弹头。现在洲际弹道导弹一般都采用分导式多弹头,一枚导弹带好几枚核弹头,可以攻击不同的目标或者集中攻击一个目标。所以在趁着导弹弹头没有分散的时候一锅端,不然在弹头分离之后拦截难度翻十倍以上……哪怕你侦测到导弹轨迹并且发射拦截弹了,导弹还能抛出诱饵迷惑你。而在防御的一方根本无法分辨真假。拦截弹中段拦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核弹头来拦截,威力换精度,但是太空中没有空气传播冲击波,核弹头的威力也会大打折扣。还有一种就是动能拦截,也就是拦截器直接撞上去,这对精度的要求极高极高极高极高极高极高………… 末段就是弹头再入大气层的阶段,比较好发现,但是不太好拦截。首先弹头再入能超过20马赫,而且一些型号的还能末端机动。末端拦截没拦到,那就是蘑菇云在本国国土上升起,压力无限大呀…… 后续再更按照飞行方式分为:
近程弹道导弹(500~1000km)
中程弹道导弹(1000~3000km)
远程弹道导弹(3000~8000km)
洲际弹道导弹(8000km以上)常规弹头
核弹头
按照发射/目标可以分为:
近距离格斗弹(目视距离,射程约12km)
中距空空导弹(近距以上到120km)
远距空空导弹(120km到200km)红外制导(一般是近距格斗弹):
* 点红外制导
* 红外图像制导
雷达制导(一般为中远距空空导弹)
* 被动雷达制导
* 半主动雷达制导
* 主动雷达制导激光制导
雷达制导
卫星定位制导
惯性制导
反辐射制导近程
中程
远程红外制导
被动雷达制导
半主动雷达制导
主动雷达制导野战防空
要地防空点防空
区域防空地地导弹:
按照打击目标分类:
防空导弹
反舰导弹
反坦克导弹
反潜导弹
反导导弹
反辐射导弹亚超结合
隐身突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