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欲争霸 中原诸侯重新站队
随不量力 南方诸姬联合反楚
【经】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传】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启塞从时。
滑人叛郑而服于卫。
僖公二十年春天,经中记载鲁国重新建造南门。传中解释此事说之所以要记载此事,是因为这违背了农时。并且解释说,凡是启塞之处,是可以随坏随修的。
关于启与塞有两种的解释。
一种认为“阖扇,所以开。”也就是城门的两扇本是闭合的,所以得打开,这个叫启;“键闭,所以塞”也就是城门关上之后有关键落下,外边的人是打不开的,相当于我们平常说的门栓,这个叫塞。这个是从事物的功能上说的。
另一种范围比较大,“所谓启塞,门户道桥谓之启,城郭墙堑谓之塞。”,这个意思是说门户道桥这类事物本身的统一名称为启,城郭墙堑这类事物本身的统一名称为塞。这是从建筑物本身的分类上说的。
而这类事物都是官民一日不可或缺的,所以应该是随坏随修的。
传中认为现在僖公修饰城门,并不是开闭之急,而认为他是在大兴土木之功,因此记下来批评他。如果是平常所用之物坏了,那是必须随坏随修的,这种情况一定是不会记录的,所以僖公的新作南门不是简单地修复之意。也就是说僖公的新作是一种扩大增高的工程,而这种工程是不能违背农时的,所以要记录批评的,因为这是春天。
传中还补充了一件滑国的事情。在这年春天,滑国人背叛郑国而顺服了卫国。看来这和卫文公修德有关,去年卫国伐邢,天降甘霖,是卫文公之德的表现,所以这个本是郑国的小跟班离开了郑国投向了卫国的怀抱。这里大家注意一下,在地缘政治上,有大的霸主,还有小的霸主。像滑国这种小国家,只能找一个离自己近的小靠山,或郑或卫,因为即使是找到像楚国或齐国这样的大国做靠山,有了事人家也不值当的救它,他只要跟着邻近的一个保护国即可,如果自己的宗主国投向了别人,那自己也就顺便带过去了,自己只认自己的老大。所以有国际性的老大,还有地域上的老大。
【经】夏,郜子来朝。
五月乙巳,西宫灾。
郑人入滑。
【传】夏,郑公子士、洩堵寇帅师入滑。
僖公二十年夏天,经中记载了三件事。第一件是郜国的国君到鲁国来朝拜,关于这个郜国,春秋中只提到这一次,是什么时候灭的没有提及,只知也是个姬姓国。第二件事是在五月乙巳日,鲁国的西宫失火了,按春秋时字的含义,天火为灾,人火为火,所以可以肯定此次失火的原因是天灾,有可能是被雷击中了,但如果按夏历比周历晚两个月来说,是夏历三月之时,那这个雷电也是算异常现象了。第三件事是郑国侵入了滑国,因春天滑脱郑入卫了。传中说是郑公子子士和洩堵寇率师攻入了滑国。公子士是郑文公的儿子,洩堵寇是郑国的大夫,这句文字的作用是一个伏笔,以免后文提到时显得突兀。
【经】秋,齐人、狄人盟于邢。
【传】秋,齐、狄盟于邢,为邢谋卫难也。于是卫方病邢。
随以汉东诸侯叛楚。
僖公二十年秋天,经中记载齐人和狄人在邢国结盟。传中解释这是邢国遭到卫国的攻打,于是寻求外援,而在前年宋国伐齐时,狄人是救齐的,卫人是宋集国中的一员。所以狄人又和邢国讨伐卫国,后来狄人撤军而邢国没有撤军。去年卫国为了报复又攻打了邢国,邢国支持不住于是向齐国求援,所以今年齐、狄、邢结盟来谋划对付卫国的侵袭。因为邢国与齐狄结盟,从此卫国才担心邢国。这说明过去卫国一直没有担心过邢国。因为过去卫也是齐桓公领导下的中原诸侯一分子,现在是宋和齐分成了两个阵营了,而卫成了宋国的跟班,邢成了齐国的跟班。
传中又补充了一个南方之事。随国带领着汉水东边的诸侯背叛了楚国。可以说随国是楚国入侵中原的第一道门槛。早在西周中期时,周昭王、周穆王就不断向南方一带用兵,把一些姬姓兄弟叔侄从山西、陕西移封到淮水上游和汉水中游地带,建立起随、唐、蔡、应、息等数十封国,组成一个庞大的姬姓封国势力,史称“汉阳诸姬”。这些姬姓诸侯国之间互为犄角之势,其目的之一就是压制荆楚、于越一带的诸侯国,从而安定周王朝的南方疆域。到了春秋时期,随着楚国的崛起,自然和这些姬姓诸侯国之间发生冲突。而随国就是阻挡楚国北进中原的一个拦路虎。
鲁桓公六年时,楚武王侵随,当时楚国的斗伯比有一个论断,说汉东之国以随为大,我们只要让随国自大,那么它必然抛弃小国,那些小国与它离心离德,才是我们楚国的利好。从斗伯比的话中我们可以听出来,当时随国是压制楚国发展的一大隐患,而且它正是汉阳诸姬的领头羊。所以当时楚国采取佯装失败的策略来使随国的少师膨胀,但好在当时随国有个季梁,让楚国忌惮,不敢轻举妄动。
鲁桓公八年时,随国的少师受到宠信,斗伯比认为时机成熟,于是楚武王召开沈鹿大会,其中黄国和随国没有参加,然后楚国以此为借口讨伐黄国和随国。随侯因不听季梁之劝,信奉少师之辞结果大败,随国自此成了楚国的附庸,也为楚国北伐打开了大门。至此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一路向北辐射,灭了不少姬姓诸侯。
今年,这个随国也是受不了这种屈辱了,于是联合了诸姬国家开始叛离楚国。
【经】冬,楚人伐随。
【传】冬,楚斗穀於菟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僖公二十年冬天,经中记载楚人讨伐随国。传中解释,在这年冬天,斗穀於菟率领楚国军队讨伐随国,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随国,取得讲和协议后凯旋。左传借君子之口评论道:“随国被讨伐,是因为不度量自己的国力。量力而采取行动,它的过错就很少。成败在于自己,难道还能在于别人吗?《诗经》说:‘谁不想早晚奔波,但害怕道上的露水太多啊。’”
随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就是量力而行。关于引用诗经中的话的意思是,人实际上谁都想干大事,而且可以不分昼夜,但必须考虑客观实际情况。不切实际的做法只能是对自己无益。这像不分早晚拼命赶路一样,轻则打湿自己的衣服,重则寒气入身,病重身危啊!
传中还补充了一件宋襄公的事。宋襄公又想着会合诸侯了。鲁国大夫臧文仲听说后说道:“让自己的愿望服从别人是可以的,让别人服从自己的愿望很少成功。”说白了就是给鲁襄公的称霸之道判了死缓。臧文仲此话说得特别深刻,可惜现在我们多数人还在宋襄公这个病。
弹词 西江月 南北纷争 成宙评
又睹中原缭乱,南方楚定诸姬。纷纷扰扰世局迷,又是一番兴替。
或楚或齐或宋,有合有战有离。哪知大势隐在西,秦晋暗中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