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身患尿毒症,重病在床的袁世凯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了,门外的讨伐声通过窗户传进房内。
大儿子袁克定安慰道,
“爹,别听外面人起哄,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养好身体,这个医生不行,我就去给你找个更好的来。”
袁世凯虚弱的摇摇头,
“找谁来都没用的,爹活不了多久了,你现在听我说,爹死后你一定要和段祺瑞,黎元洪,徐世昌打好关系。”
“为什么啊?”
自打这天下姓袁开始,他袁克定就没向任何人示弱过。
“他们三人有能力,有胆识,有野心,是继我之后最有可能统治国家的人,你千万别得罪他们。”
随着话音落下,他也渐渐没了生息。
袁世凯为什么如此看好这三人?他们身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这得从宣统时期说起,清政府为了加强统治,强行将铁路国有化,这一举动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约有十万民众加入“保路运动”,清政府对此实行强制镇压。
可强行镇压只会引起百姓更激烈的反抗,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县政府出现了。
它的独立将整件事情推向高潮,武昌起义爆发,开启辛亥革命。
此时正处于低谷的袁世凯看到了复出的希望。1908年,随着慈禧和光绪两大国家掌权人去世,国家重担全部落到年仅三岁的宣统皇帝头上。
为了稳固皇位,亲爹载沣坐上了摄政王的位置,一朝天子一朝臣,前朝深受重用,手握大权的袁世凯成了载沣的眼中钉。
不等过完“百日大孝”,载沣就迫不及待的对他出手了,
“身患足疾,难堪大用!”
一句话彻底断了袁世凯的仕途,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泯然众人只在一夕之间。袁世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既然做高官也有风险,那倒不如自己做皇帝。
“称帝”成了他心里的执念。
清朝末年,朝中能用兵打仗的精良武将不多,因此起义刚爆发的第四天袁世凯就被请了回去,可空有其名,却无实权让他很不满,心里明白朝廷是在防备自己夺权。
“前线作战却无指挥权?这事搁你身上你干吗?”
袁世凯一句话将派来说服他的阮忠枢堵了回去。
“您先别急着拒绝,武昌之事紧急,朝中无人可用,咱们正好趁现在提条件,皇帝答应咱们就去,不答应咱们就不去,您说呢?”
再三权衡后,袁世凯答应了。
“我要求募集一支由我独立做指挥的军队,政府不可以插手,此外,军饷军需也要备足。”
眼看武昌事件逐渐严重,载沣只能答应他的要求。
这场仗一直打到12月才逐渐停战。
革命军希望建立新的共和政府,但袁世凯执着于君主立宪制,双方僵持许久。革命军见新政权一直无人管理,而袁世凯又态度不明,于是将刚刚回国的孙中山先生推举上位。
这一做法让袁世凯无法接受,他直接撕毁协议,公开质问他们,
“你们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选总统?既然咱们双方立场不同,那之前的协议也就作罢。”
同时让心腹,段祺瑞,冯国璋同各个北洋军官传达自己的意思,
“我们坚决反对共和制度。”
1912年年初,孙中山先生再次通过电话向袁世凯解释,
“你误会了,我们无意和你决裂,选举总统是为了临时政府能够生存,我心日月可鉴。我们不和可能会导致国内再次动荡,百姓生灵涂炭,这不是违背了最初的意愿?”
奈何袁世凯并不相信,他的目的始终是一把手的位置,如果继续屈居人下,那他之前所做的努力岂不白费了。
“你们想赶皇帝下台建立共和国,那宣统退位后我当选总统的概率有几分?”
孙中山先生见他态度缓和连忙表态,
“这事我可以公开发表声明。”
1912年1月15日,孙中山先生发表公开讲话,
“我代表临时政府在此向诸位保证,宣统皇帝如果退位,共和国成功建立,我立刻宣布辞去总统职位,论功劳和能力,我首先推荐袁世凯。”
得到保证后,袁世凯一改先前的敌对态度调转枪口指向自己的老大,清政府!
作为袁世凯死前最看好的三位“继承人”也在此时重磅登场。
徐世昌是袁世凯最看重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一个人,从“助袁出山”到“帮袁上位”他功不可没。
为了逼宣统皇帝主动退位,他想出了一招妙计。
1912年初,由段祺瑞带头的46名将领联名致电威胁清内阁,军队,
“朝廷如今已经处于微末,亡国是早晚的事,为今之计要快些作出决断,降旨宣布成立共和政体,保全皇家最后的体面。否则打起来别怪我们下手狠。”
没几天第二通电话紧随其后,不给清政府一丝喘息的机会。
而为了避嫌,徐世昌在第一时间就向清政府请辞。但还在做最后挣扎的清政府没有批准他的辞呈。这天隆裕太后召集众大臣商量对策,其中就有袁世凯和徐世昌,
“如今外界要求我儿让位的呼声越来越高,我问过庆王等人,可他们都说不出一二来。如今我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诸位身上,这件事办的好我自是感激,办不好我也不怪大家。皇帝长大后若要怪就怪我好了。”
说完忍不住捂脸痛哭,袁世凯,徐世昌见状也同其他大臣一起跟着大哭,要多凄凉有多凄凉。
隆裕太后心里明白退位一事由不得他们不同意,于是努力控制住情绪说,
“只要天下太平,我自家事就不算什么。”
在各方压力下,隆裕太后签署了《退位诏书》。
而另一边以黎元洪为首的湖北军政府正和袁世凯打的难解难分,为了加快自己的上位进程,袁世凯派人同他进行和谈,
“如今清帝退位,我方优势明显,咱们两家的战事长久不了,只要你们愿意和平了结,其他事都好商量。”
本就摇摆不停的黎元洪听到这话明白是对方给的台阶,便顺势答应了。
对于袁世凯坚持的“君主立宪”他也不像以往偏激,只说“可以考虑”“凡事都好商量”。
南北停战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有关清王朝的所有斗争全部结束。
1913年,在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三位左膀右臂帮助下,袁世凯成功被推上大总统的位置,黎元洪当选副总统。
在一片喜气中,徐世昌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新政府初立,袁世凯位置不稳,国内动荡不安,作为清旧臣的他这时候太高调难免惹闲话,种种加起来,他明智选择归隐青岛。
袁世凯之后曾两次请他出山都被拒绝,直到民国三年,袁世凯成功镇压“二次革命”,清除大批政敌,位置稳如泰山,徐世昌才答应担任国务卿。
只是他忘了袁世凯是坚定不移的“君主立宪”派代表,手中权力越大,他称帝的执念就越深。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总统地位,袁世凯同年的会议上宣布通过《中华民国约法》,《大总统选举法》。
提出将总统任期改为十年,可以无限连任,且总统继承人必须由现任总统推荐等。
也就是说,从这两项法律正式实行开始,袁世凯就成了终身大总统。
1915年,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发现这位大总统似乎想搞“帝位复辟”。
本就因为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对他十分不满的徐世昌,这下气的直接辞官了。
黎元洪虽还在位置上坐着,却用“摆烂”表达自己的态度。
段祺瑞做事直白明朗,对袁世凯也忠心,为了避免他走上前清的老路,他接连不断五次劝阻,但全被拒绝。
“大总统,称帝是大事,关系着国家和您全家的性命安危啊,我劝您一定要慎重。”
袁世凯对他锲而不舍的精神逐渐不耐烦,于是干脆撤了他的职。
段祺瑞回家后非常伤心,袁世凯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实在没办法眼睁睁看着他走上绝路。劝解不成还被辞索性就眼不见心不烦,他能做到的就是在所有人讨伐袁世凯时闭嘴不出声。
四人闹翻也没能影响袁世凯的决定,同年十二月,他在全国人民的“拥戴”声中“被迫”接受皇帝尊号,成立“中华帝国”。封徐世昌,李经羲,张謇,赵尔巽为“嵩山四友”。
意思是,你徐世昌虽然有才华,但我袁世凯这辈子都不会再继续用你了。
徐世昌对此只在日记里留下一句,
“人各有志。”
你做你的皇帝,我做我的隐士,互不干涉。
袁世凯搞复辟注定不为时代所容,各地起义接连不断,只当了八十天皇帝的他在1916年3月被迫下台。
许是打击太大,袁世凯不久后被诊治为尿毒症,临死前,他将儿子叫到床边叮嘱。
“我死后段祺瑞,徐世昌,黎元洪必有一人上位,你可千万不可得罪了他们。”
如他所料,在他去世第二天,黎元洪在段祺瑞的帮助下继任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