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知道“上岸”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成功考上考公务员,那考上就考上了,为什么说“上岸”呢?下面我们来说说相对应的“下海”就明白了。
1983年国家出台了停薪留职的通知,八十年代出现过一次公务员下海潮,史玉柱、潘石屹等人就是下海摸爬滚打成功代表。
“下海”一词是在中国刚开放时的用词,意思是放弃原来的工作经营商业,说白了就是做生意,“下海”,那则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可观的回报,带有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含义。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开始繁荣,一些人,主要是政府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放弃在传统体制内的位置,转战创业经商、谋求发展,这样的行为被称作“下海”。
那一波波下海潮中,许多体制内的人都勇敢地下海创业了,许多大学生也把创业作为自己毕业后的梦想。创业成为那个时代的鲜明烙印,由此也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兴起。在今日的商界精英中,很多都是当年的下海前官员及大学生。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下海”一词在我国风行一时。特别是在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济以后,更是风起潮涌,在全国形成一个大热潮。
“下海”也成为中国社会当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90年代的深圳流行一个笑话:小孩要是不上进的话,家里人会开玩笑说,你要是没出息,长大了当公务员去。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中,共有157.6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1:1,这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转眼过去几十年,如今社会经济发展繁荣昌盛,机会也比以前更多的多,但,也同样意味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虽然时代经济和时代背景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机遇和努力,过去兴“下海”,现在却要“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