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谨此献给亲爱的“1970~1979”出生的人,只能看,不许哭!
记得小时候的百货商店(八十年代),高处都有一根根钢丝线连接着各个柜台和开票处,钢丝线上挂着一个个票夹,柜台收钱后把各种票据夹在夹子上,用手一推,夹子就顺着钢丝挂到指定的地方。现在想想很佩服那时候人们的智慧。
语文课上到'三味书屋'后,在课桌上刻“早'字的有多少人?那时的课桌伤痕累累,各种版本和字体的“早”字。我刻的早字是篆书,没特殊情况基本上第一个到教室。被老师发现刻了“早”字,叫家长…挨了老爸一跨子,结局往往都差不多.....
俺们是墨水瓶加一个自行车气门嘴做成的煤油灯,瓶颈绑上铁丝做成一个钩子便于提拿。棉芯要大一点的,也要亮一些。刚通电的时候舍不得用电,还是偶尔会用煤油灯,何况那个时候经常停电。
十几岁家里盖土坯房,在田里起的土坯,夜里天将下雨,提着马灯往回拉土坯,我个子太小驾驭不住一大车土坯,翻进水塘,差点把我淹死。都别拉我,让我哭一会儿
我们上学的时候,流行一句话:黑屋子,泥巴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这就是我们上小学时候的真实经历,记得我们那个时候作业非常的少,写完作业几乎都是玩泥巴,玩弹玻璃球,推铁环的游玩……,想想那个时候的童年时光真的很好,如今我快奔50岁了,时间过得
真快太快了……
那年代我读小学,进学校门口那版墙上就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上一年,学费一元五毛,清楚的记得上小学时(没有上幼儿园,也没有6年级)早早起床要去放牛或者干阵活、吃完早饭才去才匆匆忙忙,翻山越岭去上学,中午饿着,下午5点多回到家才吃饭,上学的时候也经常要帮学校砍柴劳动。,白天没家长接送,久不久大人没煮东西,自己放学回家拿剩饭拌猪油和酱油吃,那年头滴猪油拌饭真香。也第一批经历新高考,所有的社会度革都经历,内心是五味杂陈,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回不去的时光.....
后来长大了,为了生活好点,就到外面打工漂泊,尝尽了人生酸甜苦辣!还好经过自己努力和拼搏在外面扎根立足了,成了都市生活的一员,生活相对来说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看到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时而苦口婆心 ,谆谆教导也无,法感知和理解,经常独自伤感。七十年代的人很苦,尤其是偏僻的农村更苦!
70后是最苦逼的一代,是最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也是被孩子抛弃不尽孝的第一代。七零后是很特别的一代,吃过苦也享过福,亲身经历了很多历史性时刻,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小时候是一穷二白的,人到中年体验的又是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亲眼见证了演变的经过。
穿着带大小窟窿的白坎肩,放过羊,割过草,偷菜园子西红柿,以前吃不饱穿不暖,却是实实在在,打个赤脚跑在田埂上,跐溜摔一跤也不怕疼,起来拍一拍继续跑,往事只能回忆,
也仅仅能吃饱穿暖,其他的都是奢侈,那时候除了盼过年,就是盼着能去走亲戚,不仅能把馒头吃饱还有肉。小时候有一件很神奇的事,买鞭炮钱不够,差一毛钱,我就想出去捡吧,抱着捡钱的心态出去,没到10分钟果然捡到了
那时候看电影,真的是十里八村的人都过来看,那场景现在还记忆犹新。去几里路外村子看露天电影,回来迷路睡在玉米地边,第二天被浇地的人捡到送回来。小时候,新闻传播媒体极少,除了有线广播就是露天电影了。看电影是极其快乐也是受罪的事情。小时喜欢看电影,因为从电影可以看到外面灿烂的世界。看露天电影也是极受罪的,夏天炎热蚊虫叮咬,冬天严寒难耐。但是,小时看露天电影受到了启蒙教育,逐步认识了世界。
貌似歌词本几乎人人都有。为了一部连续剧的主题曲,拿着本子跟着电视抄,一次抄不全就两次三次。。。那时候我最爱收集翁美玲的贴画,专门用一个笔记本贴,还画过不少她的头像。
童年虽然穷也很苦,从懵懵懂懂的童年已到了白发苍苍的中年步入老年状态,那个年代物质缺乏但自己的童年还算快乐,真的想时光倒流回到那个无忧无虑亲人还在的童年。一晃走到了中年,已经有20岁的年轻人喊我阿姨了,虽然心里还觉得自己是个年轻人,但是看着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不得不承认岁月不饶人啊!
往事如风,岁月如歌,弹指间半生已过。珍惜现在吧!致7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