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堪称“红楼第一丫鬟”,原本是贾母身边的一等大丫鬟,曾经被派去伺候史湘云,后来又被指给贾宝玉,主持怡红院大小事务。与贾宝玉偷试云雨情,被王夫人口头许诺成为贾宝玉的姨娘,领姨娘月例银子。但是后来贾宝玉悬崖撒手,遁入空门,袭人在王夫人做主,娘家出面,嫁给了贾宝玉曾经的知己,伶人蒋玉菡。
红学界一直都认为袭为钗副,晴为黛影,认为袭人是薛宝钗的影子,是专门破坏宝黛爱情的,因此对她也是负面评价居多。但是这样一个丫鬟,最后没有给哪个主子做小妾,也没有配给小厮,而是嫁给了蒋玉菡做了正头娘子。
曹雪芹老先生对于袭人这个人物还是评价很高的,称她为“贤袭人”。那么在贾府一众丫鬟里,袭人为什么能够得曹公如此青眼,而得到了一个“贤”字呢?在原著中我们可以找到几处描述,可以让我们来体会一下袭人的“贤”。
贾宝玉行为乖张,最喜欢和女孩子在内围厮混,毫无上进之心,还对追求功名的人加以抨击讽刺。袭人作为贾宝玉的首席大丫鬟,为此殚精竭虑,操碎了心。第十九回,元春省亲后,袭人回家过年,回来后骗贾宝玉说自己母亲和哥哥要赎自己出去,贾宝玉非常伤心,袭人实际上是借势要劝说贾宝玉。袭人说只要贾宝玉答应自己三件事,自己就死也不出去,一辈子陪着宝玉。这三件事是第一,不能再胡言乱语,说什么要化成一股轻烟之类这些话,让别人听着以为是疯子一样;第二件是无论是否真爱念书,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别只管嘴里混批,只作出个爱念书的样儿来,也叫老爷少生点儿气,在人跟前也好说嘴。老爷心里想着:我家代代念书,只从有了你,不承望不但不爱念书,已经他心里又气又恼了,而且背前面后混批评。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外号儿,叫人家‘禄蠹’;又说只除了什么‘明明德’外就没书了,都是前人自己混编纂出来的。这些话你怎么怨得老爷不气,不时时刻刻的要打你呢?”第三件事是“再不许谤僧毁道的了。还有更要紧的一件事,再不许弄花儿,弄粉儿,偷着吃人嘴上擦的胭脂,和那个爱红的毛病儿了。”我们从袭人劝贾宝玉的这些话可以看出袭人是善解人意的,她可以理解贾政对贾宝玉的不喜和苛责。
第二十一回,贾宝玉大早上跑到林黛玉的屋子里,林黛玉和史湘云还没有起床,贾宝玉就跑到女孩子的寝室里面去了,看到史湘云露着“雪白膀子”还给人家腋腋被。一点也不知道避讳,还需要林黛玉告诉他要先出去,等她们起床穿好衣服才能进来。然后贾宝玉居然就用史湘云西凉的水自己洗了个脸。不由得袭人叹道:“姐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儿,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就连宝钗听了这个话都觉得:“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的话,倒有些识见。”
第三十二回,贾宝玉心智迷乱,没看清来人,把心当做黛玉,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谁,只管呆着脸说道:“好妹妹,我的这个心,从来不敢说,今日胆大说出来,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捱着。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惊疑不止,又是怕,又是急,又是臊,连忙推他道:“这是那里的话?你是怎么着了?还不快去吗?”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虽然羞得满面紫涨,却仍是呆呆的,接了扇子,一句话也没有,径自走去。袭人见他去后,想他方才之言必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倒怕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却是如何处治,方能免此丑祸?如果是别人听了贾宝玉这个话,传了出去,流言蜚语,林黛玉还能活得下去吗?袭人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凭贾宝玉的乖张性格,完全没有男女之间的界限感,万一出了什么事情,那可不是塌天大祸吗。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胡闹,袭人才有了后面对王夫人进言。
第三十四回,贾宝玉因为行为不端,事发被贾政毒打,王夫人听到风声说是贾环在贾政面前告状,问袭人的时候,虽然王夫人不喜赵姨娘和贾环,袭人并没有多言,只是说了蒋玉菡的事情。而且明知道王夫人视贾宝玉为掌上明珠,还是跟王夫人说:“论理宝二爷也得老爷教训教训才好呢!要老爷再不管,不知将来还要做出什么事来呢。”这一句话说到了王夫人的心坎里,王夫人何尝不知道贾宝玉的荒唐行径,无非自己只剩这么一个亲生的儿子在身边,自然多宠爱一些,更何况还有贾母宠着,不不敢深管,怕贾母气坏身体。
袭人见王夫人这般悲感,自己也不觉伤了心,陪着落泪。又道:“二爷是太太养的,太太岂不心疼;就是我们做下人的,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造化了。要这样起来,连平安都不能了。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偏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如今我们劝的倒不好了。今日太太提起这话来,我还惦记着一件事,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只是我怕太太疑心,不但我的话白说了,且连葬身之地都没有了!”袭人让王夫人想个办法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不再跟众姐妹混在一起。王夫人听了这话内中有因,忙问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袭人并没有说出贾宝玉对林黛玉表白和平时的荒唐事,只是说:“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姐妹,虽说是姐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既蒙老太太和太太的恩典,把我派在二爷屋里,如今跟在园中住,都是我的干系。太太想:多有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的,倒不如预先防着点儿。况且二爷素日的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嘴杂——那起坏人的嘴,太太还不知道呢: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没有忌讳了。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落个直过儿;设若叫人哼出一声不是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还是平常,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呢?那时老爷太太也白疼了,白操了心了。不如这会子防避些,似乎妥当。太太事情又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便罢了,既想到了,要不回明了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件事,日夜悬心,又恐怕太太听着生气,所以总没敢言语。”
袭人这段话说得非常有见识,这也是正经的道理,男女七岁不同席,本来就不是亲兄妹亲姐弟,整天这么厮混在一起,难保没有个沾衣裸袖,那样的话无论对谁都是承担不起的。很多人认为袭人就是为了拆散宝黛爱情,或者说是袭人挤走了晴雯。实际上袭人这番话是保全所有人的最好的做法,在一个没有自由爱情的时代,如果真的曝光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事情,那就是天大的丑事。就连贾母在后面知道了林黛玉的心思,都说自己没有疼林黛玉的心思了。所以说,袭人是真正力挽狂澜的人,是她使得林黛玉能保全清白,贾宝玉也没有闯下大祸。
因此,王夫人听了这话,正触了金钏儿之事,直呆了半晌,思前想后,心下越发感爱袭人。笑道:“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得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混忘了。你今日这话提醒了我,难为你这样细心,真真好孩子!也罢了,你且去罢,我自有道理。只是还有一句话,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索性就把他交给你了。好歹留点心儿,别叫他遭塌了身子才好。自然不辜负你。”
贾府里丫鬟众多,性格各异,但是只有袭人能够如此去替主子着想,只有袭人有这样的格局。她不是一味地由着贾宝玉胡闹,但是也绝不多话,会去保全别人,无论是对少爷小姐夫人,还是小丫头小厮婆子,都是温柔和平的,从不见她大吵大闹,也正是袭人的这个性子,曹公才给她“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评价,给了她一个“贤”字。
正因为袭人的“贤”使得贾府上下对她都是信服的。贾宝玉出嫁后,王夫人和贾政遣散众丫鬟,对袭人,是细细地劝她,让她母亲和哥哥一定要给她找一个好人家,足衣足食,长相好,几乎可以说把袭人当成干女儿一样的待遇了。这样的情况下,袭人的哥哥找到了蒋玉菡家,有房有地,又有铺面。虽然年纪略大几岁,但是没有娶过亲,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王夫人又命人打听,都说好,才答应了。蒋家办事,极其认真,全都按着正配的规矩。一进了门,丫头仆妇,都称“奶奶”,袭人从此又是一番天地。
虽然说袭人没有给贾宝玉做姨娘,在她自己可能对贾宝玉有感情,心里难免有所遗憾,但是即使贾宝玉没有出家,比起给贾宝玉做姨娘,也不如做一个殷实人家的正妻。袭人的人品见识,做妾真的是委屈了,她是特别适合做一个贤妻良母的。在贾府时,丫鬟的出路一般就是做妾和嫁给小厮,当然可能一般都认为给宝玉做妾更好一点。但是袭人跳出了贾府,自然是有更广阔的天地。之所以曹公安排袭人跳出原本的既定命运,就是因为上面袭人对贾宝玉的规劝和给王夫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