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过程。
俄乌之战打了一年多了,还看不到停战的迹象。
我们值得自豪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国家,一个别人不好惹、惹不起的国家。
《周易》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四人赛停战期,备战一下易错的战争题。
虽然《老子》对战争持“反对和否定”态度,但很多战争不是不想打就可以不打的,必须要打的时候,《左传》主张从事“义战”。
题库中涉及中国近代战争的内容比较简单,如:
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对日作战方式、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等等。
题库中涉及中国古代战争的内容相对生疏,如:
1.神农氏时代之末,华夏集团的主要代表人物黄帝、炎帝之间爆发战争,双方各有胜负,最后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其领导地位得以确立。这场战争史称____。
A.阪泉之战
B.牧野之战
C.涿鹿之战
正确答案:阪泉之战
[考的全会]速记:
阪泉之战发生于原始社会,曾在春秋时期有记载。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用了不到200字,记叙了这场战争。
题干中所用的“史称”,名副其实。
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场战争。
由于太久远了,许多情节都是推测的,时间大致为公元前二十六世纪神农氏时代之末,地点大致在今河北、山西、北京一带。
这场战争黄帝取胜,统一了华夏腹地,开启了农耕文明。
我们常说自己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正是传承于此。
[蒙的全对]速答:
按照“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的顺序,两者并存的时候,直选“阪泉之战”。
2.阪泉之战以后,九黎之君蚩尤西向侵掠,炎帝大败,疆土全无,转向黄帝求助,引起黄帝与蚩尤之间的____。
A.马陵之战
B.牧野之战
C.涿鹿之战
正确答案:涿鹿之战
[考的全会]速记:
蚩尤原是炎帝统治地区的一个部落。
阪泉之战后,炎黄二帝握手言和,而蚩尤反叛炎帝。
炎帝请黄帝镇压,后斩杀蚩尤。
这场战争之后,周边夷族归顺、认同华夏民族。
涿鹿之战没有阪泉之战意义重大,发生的时间也靠后。
以上两题还有干扰项“牧野之战”和“马陵之战”,顺便学习一下。
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今属河南省新乡市),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决战,战后商朝灭亡。
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43年,魏国攻打韩国,齐国攻魏救韩,孙膑在马陵(今属河南省范县)用每天减少灶火的计谋,诱使庞涓轻兵深入。魏国战败,庞涓自杀。这是孙子兵法实战应用的经典案例。
这两个干扰项的“之战”,发生的时间都晚得多,史书的记载也细得多,战争的意义也差得多,与远古时代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两场战争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蒙的全对]速答:
只有“涿鹿之战”时,直选。
3.既是战国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封建兼并战争出现的标志是____。
A.晋阳之战
B.赤壁之战
C.桂陵之战
正确答案:晋阳之战
[考的全会]速记:
晋阳之战发生在山西太原,是公元前453年春秋晚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战争,奠定了战国七雄格局。
此后,中国历史由春秋时代逐渐过渡到了战国时代。
赤壁之战发生在湖北赤壁,是公元208年东汉末年孙权、刘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军的战役。三国时期的“兼并”要晚得多,显然不是“兼并战争出现的标志”。
桂陵之战发生在河南长垣,是公元前354年战国时期齐国孙膑“围魏救赵”的一次截击战,比“晋阳之战”晚了近一百年。
晋阳之战可以说是一场战争;赤壁之战只能说是一场战役,最多只能算类似于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而桂陵之战,充其量只是类似于“塔山阻击战”的一次战斗。
“晋”与“兼”发音还有点像。
[蒙的全对]速答:
直选“晋阳之战”。
4.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今湖北____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A.赤壁
B.襄阳
正确答案:赤壁
[考的全会]速记:
这是上面第3题的干扰题。
本题与羊楼洞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湖北省赤壁市)、赤壁(公路)长江大桥正式通车类似,使人对“赤壁”有一个比较深的印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也不是“三国赤壁之战”。
只有“赤壁”两个字正确,“赤壁市”也正确,“赤壁之战”就错了。
[蒙的全对]速答:
答案中只有“赤壁”两个字,是正确的,可以直选。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一场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发生于公元200年的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曹操奇袭袁绍的粮仓,击溃袁军,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淝水之战”也是历史上一场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发生于公元383年的淝水(今安徽寿县东南方)。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北方民族脱离了前秦统治,中原地区再次四分五裂。
“淝水”,源自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一支向西北流入淮河,一支向东南流入巢湖。
可不可以把四人赛比喻成持续四年的战争呢?
如果可以的话,应该属于“义战”吧?[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