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是纪念碑和陈列馆相结合的建筑。前方为一几何形广场,四周为不规则的绿色草坪所围绕,从空中俯视,恰似一幅巨大的中国东北地图。
1997年11月2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扩建工程正式奠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参加奠基仪式并题词:“以史为鉴,富国强兵。”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于1999年9月18日在沈阳正式开馆,江泽民同志为新馆题写了馆名,并写下了“勿忘九一八”5个大字。
建设“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总投资达到了1.3亿元,1997年9月沈阳市开始对博物馆进行扩建,其后短短三个月内就九一八纪念馆收到来自社会各界及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的捐款、物资达5000余万元。社会各界及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捐款、捐物人数达366万多人次。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纪念碑又称“残历碑”。
“残历碑”是一座巨型石雕,外形为翻开的台历状。整个建筑高18米、宽30米、厚11米,两边对称。在残历碑右面刻有“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七日”等字。残历碑的左面刻有:“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在呐喊和呼号。
为了真实记录这段充满屈辱的历史,唤醒人们的良知,激励中华儿女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沈阳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修建、扩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在“残历碑”的前面有一座警世钟,悬挂在三角形的支架上。锈迹斑斑的钟身上铸造着醒目的铭文:“勿忘国耻”。
倒放着这座“九一八”事变柳条湖爆破地点碑,是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者修建的。此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基座、碑身、碑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成梯形,碑身为方锥形,与碑座衔接处为正方形,碑顶为炸弹尾翼形,三翼间距为七十六厘米,埋深为二百六十厘米(俗称“炸弹碑”)。这块碑既无碑志,也无铭文,碑身高七米,下面梯形基座,上书“爆破地点”。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也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炫耀他们在南满铁路制造“柳条湖”事件而建的弹形碑。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于1997年9月开始扩建的,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九一八纪念馆新馆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开放面积918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
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幅;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100件;大小型场景19组;雕塑4尊;油画、国画等20余幅,电脑触摸屏14台、大屏幕电视录像机2台。并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配备有分区广播、中央空调、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等设施,是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的历史博物馆。
“九·一八”历史陈列馆的设计,别有一番意义:从东北的沦陷到日本禽兽对中国人的屠杀和细菌试验,整个展道呈下坡设计,越走越阴暗;然后从东北抗联抗日,直至日本战犯被审判,展道呈上坡设计,越走越明亮。
1931年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它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完全是在精心策划下发动的。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今博物馆坐落处)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诬称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向中国军队的驻地北大营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19日5时50分日军占领整个北大营。同时,日军也开始向沈阳城区进击。6时30分占领沈阳内城,然后,日军又向东北军东大营进攻,东北军不战而退,12时许,日军占领东大营,一天之间沈阳全面陷落。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短短4个月内,日军又相继占据了辽、吉、黑,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3000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成为亡国奴。这块黑土地无尽的宝藏被掠夺,中国失掉了当时占全国产量79%的铁、93%的石油、41%的铁路及无数森林资源。
日本图谋侵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后,日本便迅速走上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的道路。为了霸占中国和朝鲜,明治维新时期还制定了所谓的大陆政策。
日本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又逐步扩大其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和活动。
1934年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视察纪念木塔。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折)。在田中奏折中曾经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这份奏折在1929年被曝光,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及日后的中国政府均认为是日本奉行对付中国政策的证明。
河本大作首次公开9.18事件真相。河本大作,1883年(明治16年)1月24日 - 1955年(昭和30年)8月25日),关东军高级参谋,炸死民国东北军大元帅张作霖的首犯。1949年4月太原解放时被捕。1955年8月25日,河本72岁病死于战犯管理所。
河本大作自供状--我杀了张作霖。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皇姑屯事件后,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张学良不顾日本的反对,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易帜。电文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东北易帜只是实现了当时中国在名义或形式上的统一。而且当时外蒙古仍为苏联所占据,加上原北洋政府仅于西藏设立代表处而并未实际管辖也并未派驻军队。
日本为了急于攫取中国东北,1928年制造皇姑屯事件。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张学良改旗易帜,积极抵制日本势力。日本国内乘机掀起“满蒙危机”的舆论,东北局势日益危急。
日本为了寻找发动事变的借口,先后挑起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在积极策划下,日本做好了周密入侵准备。
就在日本积极筹划武装侵略中国东北之际,蒋介石南京政府却采取对日不抵抗政策。9月12日,蒋介石又邀请张学良赴石家庄会晤、商议对日政策,蒋训令张,遇日不准抵抗,提交国联和平解决。这样东北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日寇,蒋介石成为后人唾骂的千古罪人,
满洲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九一八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
据史料记载,日军向北大营发动进攻时,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一面命令部队进入预定阵地,一面用电话向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请示,所得到的命令却是“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于是,在“不低抗”的政策下,第七旅被迫带着伤痛向东撤退,日军很快攻入北大营。
东北军司令张学良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使日军当晚即攻占北大营。19日,日军又占领了整个沈阳城。4个月后,随着东北军不战自溃,日军顺利占领了东北三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地区从此被日寇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之久。
有人用如泣如诉的笔调,谱写了一首歌,叫《松花江上》,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日本侵略者的控诉:“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可家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呀,爹娘呀,什么时候才能聚在一堂?”
这首抗日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血腥统治,残害我抗日战士的牢房。
一直梦想复辟当皇帝的博仪在郑考胥等人的陪同下,由天津乘日舰淡路丸号偷渡到东北并在特务汉奸的严密监视和簇拥下到达长春,长春火车站悬挂着伪满洲国国旗和太阳旗,及满洲国建国横额。
1932年3月9日,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1932年9月16日的平顶山惨案,是'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制造的第一起大规模集体屠杀我国无辜百姓的惨案。
日伪惨杀抚顺平顶山百姓,让这个辽宁抚顺市南部的那个名叫平顶山的村庄在惨案后不复存在,此次屠杀,平顶山村3000余名无辜百姓横遭杀戮,其中三分之二是妇女、儿童,400多户人家几乎被杀绝,800多间民房被烧毁,幸存者有一百余人,其中大部分因为无人救治而伤重死亡,最后有四五十人幸存。
累累白骨,无声抗议日本法西斯的暴行。作为平顶山惨案的策划者和指挥者却未得到应有的制裁,上尉川上精一在日本投降前回国,1946年服氢酸钾铝自杀;中尉井上清一就是在屠杀现场那个高举战刀下达射击命令的日本军官,1969年病死于大阪。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南京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遂将我大好河山沦入日本帝国主义之手。我东北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受尽蹂躏与苦难。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杨靖宇、邓铁梅、苗可秀等,先后在安东(今东港)地区燃起抗日烽火;广大爱国知识分子,不甘心当亡国奴,以各种形式,向民众作抗日救国的宣传。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法西斯反动统治,采取高压手段,一方面向我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残酷扫荡,一方面大肆逮捕爱国知识分子,进行血腥镇压,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安东教育事件”大惨案。
“安东教育事件”发生在1936年冬延续1937年春天,日寇以“肃清东边道救国会”为借口,以安东宪兵队为首,从1936年11月12日(阴历九月二十九日)开始,到翌年1月7日(阴历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安东、凤城、岫岩、宽甸、庄河、桓仁、通化、临江、长白等县,大肆搜捕省、县教育厅(局)长、会长、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等及部分商界、财界人士达300余人。当时,安东属省城,被捕者又绝大多数服务于教育界,故人们均惯称之为“安东教育事件”。
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建立731细菌部队分布图,它初建于1933年,后于1936年改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本部。
有关731部队的书籍。
731部队用活人进行细菌试验的现场。
731部队进行细菌实验的防毒面具和各种工具。
1931年918事变爆发之时,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面前,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和中国人民的尊严,提出了收复失地,坚决抗日的正确主张,中共满洲省委还派出大批干部到各地领导抗日斗争。
东北人民革命军各军将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每一个英烈名字的背后,都是可歌可泣的诗篇!
中国共产党创建抗日游击队;随着日军临近,苏炳文组织了东北民众救国军自任总司令并率部收复了扎兰屯。
1936年,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亲率第一军教导团在通话四道江设伏,痛歼日伪军邵本良部50余人,并击毙日本指挥官英俊志雄。
邵本良,土匪出身,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本,沦为汉奸,成为日伪军团长,后又担任东边道少将“剿匪”司令,多次率领日伪军围攻东北抗日联军,1938年病死。
1940年2月23日,抗日英雄杨靖宇壮烈牺牲时,时年35岁。后一张是杨靖宇牺牲后,日本军人敬畏其英雄气概与其遗体合影。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2日,英勇就义。
赵一曼在慷慨就义之时,留下了对儿子的期盼:“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重现东北抗联营地抗日战士围绕篝火团团而坐的露营场景。讲解员说,场景中的白桦树都是从深山中移种过来的。
马占山(1885—1950),字秀芳,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885年11月 30日生于吉林怀德县,祖籍河北省丰润县。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 。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第一枪也称江桥战役(嫩江江桥战役)。得到全中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支持,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马占山在“七·七”事变后,重上抗日前线,坚持武装抗日。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
马占山“还我河山”
勿忘国耻。每年九一八,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幻想通过国联制裁日本,请求国联组织调查团来华调查事变真相。
英、美等国控制的国联为维持各国在华均势,于1932年1月21日成立了以李顿为团长,美国麦考益、法国克劳德、德国希尼、意大利马柯迪(即阿尔德罗万迪—马雷斯科蒂)为成员,中国顾维钧、日本吉田为顾问的调查团。
调查团于3月14日到达上海,4月21日齐集沈阳。先后在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城市进行了四十五天的调查,克服了日方的种种阻拦,从不同途径收集到各界投送的书函一千五百五十余件。6月4日调查团离开东北。10月2日,同时在南京、东京、日内瓦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报告书承认东北三省为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否认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合法自卫”,确认伪满洲国是日本违背东北人民意愿而强力炮制的工具,但同时又主张在东北三省建立一种受外国保护的高度自治的特殊制度,企图以国际共管取代日本独占,因而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国联调查团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真相,但未能制止其侵略活动。1933年3月27日,日本因国联通过了根据《国联调查团报告书》起草的《关于中日争端的决议》,宣布退出国联。其后,《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和《关于中日争端的决议》均成为废纸。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团结全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采取持久战战略,并迅速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即国民党政府指挥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呼应,沉重打击了日军。
1945年7月间,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必须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就将它彻底消灭。
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
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洽降 。
9月2日上午,日本东京湾,晴空万里,碧波无垠。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迎来了一个庄严的时刻。9时许,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尼米茨海军上将、中国徐永昌将军、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
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首都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
10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历时15年的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全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而结束。
1946年2月15日中国成立国防部军事法庭,审判2千多名日本战犯。
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判决表;日本侵华战犯冈村宁次在中国军事法庭接受审判,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古寿夫被判处死刑,制造九一八事变的本庄繁畏罪自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沈阳)对28名日本战犯判决情况表。
这是一座由日本1450名战争遗孤自发捐建的铜质雕塑。这座铜制雕塑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作感谢中国养父母碑。碑的主体是一对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日本男孩,母亲慈爱地俯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地仰望着母亲。这是一幅流淌着中日两国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实写照———战争中的日本遗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国农民的照料,后来大都成为两国友好的使者。
“感谢中国养父母碑”碑文;“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重创与苦难难以计量。一九四五年,日本战败。众多的日本儿童与双亲离散,被遗弃在中国的土地上。是善良的中国人民,置自己的生活窘困而不顾,向这些身世悲惨的孤儿们伸出了慈爱之手,并以其心血与博爱把这些孤儿养育成人。今天,这些归国孤儿怀着对中国养父母不尽的感激之情,活跃于日本各界,架起了一座促进日中友好的桥梁。对中国养父母的人道与博爱日本人民感铭之至,并永世难忘他们的宏恩盛德。为将中国养父母的伟大精神与崇高事迹传颂万世,为告诚后人不再重蹈历史复辙,特立此碑。
2000年9月24日,12位日本遗孤专程从日本来到沈阳,拜谒了安置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养父母碑”,缅怀当年中国养父母的养育之恩。这12人都是抗战期间日军的遗孤,大都被东北的父母抚养大。
揭碑仪式当天,日本遗孤代表本村成彦激动得泣不成声,他就是1945年出生的,出生7、8个月后就成了孤儿,举目无亲,是吉林的一对夫妇收养了他,并不富裕的夫妇一直将木村成彦抚养成人并供他读书,如今老人已不在了。善良的中国人民就是这样以其博大的胸怀在默默付出,感谢中国养父母碑的落成仪式就是告诫后人,莫让历史重蹈覆辙。
从1931年到1945年,超过3500万同胞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历史不曾忘记,我们,更不应该忘记。历史的车轮不能倒退,也决不会重演!
2005年9月18日上午,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前,日本侵华历史传讲会会长及29名会员,共同把一块反侵略纪念碑送给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纪念碑上写着:“反霸权、反战争、反侵略,值此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六十周年之际,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日本人民特建此碑以示纪念。”
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创作的国难雕塑,用46吨青铜浇筑,国难之耻,永世铭记。
沿着沈阳的一环向东方向行进到崇山路段与柳条湖街的交会处,就是柳条湖地区,
清朝初期的时候,在沈阳旧城的东北部有一个天然的大水池,水池里生长莲花。每到应季,莲花盛开,芳香飘逸,信步四周,花香仙境。盛京八景平添一处景致“花泊观莲”。当时这个荒郊之地几乎没有人居住,甚至没有名称作为记号。随着来这里观赏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便以这个形状犹如柳树枝的湖水命名此地为“柳条湖”。
到了1877年,为了灌溉农田,清朝开始在沈阳兴修水利。在整个沈阳城北部开凿水渠,引浑河水用以灌溉,这条水渠就是现在环绕沈阳的新开河。这条水渠修成后,柳条湖里的水消失。但是,柳条湖的名字被保留了下来。
没有人料到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让一直默默无闻的柳条湖地区从此世界闻名。#九一八事变89周年##沈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