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和武侠小说看多了,对贫僧贫道师太老衲这样的台词耳熟能详,有时候开玩笑也会说:“师太,你就饶了老衲吧!”但是玩笑开多了,也会产生一个疑问:贫僧贫道贫尼师太老衲谁从了谁?古代出家人真的都是这样称呼吗?
有读者说:“没必要费心查阅史料,只要找几个出家人问问不就行了?”问不得,千万问不得:您知道您问询的“出家人”的师父是不是跟电影和小说?您问他还不如直接看电影呢——没有电影,少林寺还不就是几间破房子?
那么怎么探究古代出家人的称呼呢?正史自然是看不得的,因为太简练了,能用两个字说清楚的事情,史书绝不会用三个字,所以对出家人称呼,基本也都是书面简称。
既然正史不可靠,那么我们又能从哪里去找古代出家人的称呼呢?不要着急,咱们有四大名著。这四本小说诞生于明清两朝,武侠小说还没有泛滥的时候,那时候寺庙还不收门票,和尚也未必十分富有,他们会不会谦称自己为贫僧老衲,看看就知道了。
首先咱们来看没有尼姑出现的《水浒传》。
在《水浒传》里,好和尚可能只有智真长老和鲁智深两个。鲁智深按照自己的关西口音,即使出了家,也是一口一个“洒家”的自称,连无恶不作的华州贺太守都看出了破绽:“几曾见出家人自称洒家。这秃驴必是个关西五路打家劫舍的强盗,来与史进那厮报仇,不打如何肯招。左右好生加力打那秃驴。”
当然,鲁智深也不是一贯自称“洒家”,他在桃花庄暴打小霸王周通之前,跟刘太公的自称是“小僧”,刘太公管鲁智深叫“师父”。
再往前看,桃花庄比较没有礼貌的庄客管鲁智深直接叫“和尚”,而比较有礼貌的赵员外(金翠莲傍的大款)称呼智真长老是这样的:“一事启堂头大和尚……烦望长老玉成,幸甚!”智真长老回答:“这个事缘是光辉老僧山门,容易容易。”
《水浒传》里有好和尚,也有坏和尚,但是无论好坏和尚,也无论赵员外还是潘巧云,对和尚的称呼都是“师父”“师兄”,那和尚自称都是“小僧”。至于苏东坡学士说的“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是调侃朋友佛印的玩笑话,当不得真。施耐庵先生说“ 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是否贴切,就请读者诸君品评了,笔者不持立场,因为那些话是苏东坡和施耐庵说的……
《水浒传》里最有名的道士公孙胜打上晁盖庄门的时候,无论是晁盖还是庄客,对公孙胜的称呼都是一样的:“门前有个先生要见保正化斋粮……那先生发怒,把十来个庄客都打倒了……不敢拜问先生高姓?贵乡何处?”短短几百字,“先生”二字出现了十五次。而公孙胜的自称也很明白:“贫道复姓公孙,单讳一个胜字,道号一清先生。小道是蓟州人氏……”
公孙胜自称“贫道”“小道”,却一点也没把贫富放在眼里,十万贯生辰纲一点没要——他下山就是搞事来的。
《水浒传》里没有尼姑,《三国演义》里也没有,但是有和尚,而且这和尚跟关羽交情匪浅。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时候,在汜水关差点被守将卞喜设计拿下,是汉明帝御前香火院——镇国寺普净和尚“以手举所佩戒刀,以目视关公”。普净跟关羽说话时候的口气是这样的:“还认得贫僧否?贫僧家与将军家只隔一条河。”关羽两次遇到普净,称呼都是一样的:“吾师”。好像及时雨宋江,也是这么称呼鲁智深的。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里没有尼姑,但是《西游记》里有,而且那里面还有全天下最有名的尼姑——为表示尊敬,名字咱们就不提了,大家知道她的名字因为李世民的原因而减掉了一个字就行了。
在小说《西游记》的设定中,此人是个女的(此前有过男像),所以应该是个尼姑,大家看看她第一次出场如何自称:“既无盛会,又不传杯,汝等可跟贫僧去见玉帝。”此人自称“贫僧”,那么有没有人管她叫师太呢?不好意思,翻遍了《西游记》,也没看见“师太”二字。
前三本书里找不到贫尼和师太,连老衲也找不见,或许《红楼梦》里面有。但是笔者是男的,看见《红楼梦》就想做梦,所以连一章都没看进去。这时候就要请问读者诸君了:四大名著有三本出现了贫僧贫道,那贫尼师太老衲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红楼梦》中有这样的描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