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广东省博物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潮州木雕展厅是作为“常驻嘉宾”持续展出藏品的,每次走进省博的木雕展厅就像回到了家乡。
而今年,潮州木雕更是“倾国倾城”,带着160余件(套)展品,代表潮州,闯进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品跨越明代、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潮州木雕藏品,分为五个部分:
Part 01
历史源流
“历史源流”概述了潮州木雕在发展期、成熟期、兴盛期、衰退期和复兴期的特点。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始于何时不得而知,但早在唐代就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如唐代文学家刘恂在其著书《岭表录异》写到:“袍木,产江溪中,叶细如桧,身坚类柏,惟根软不胜刀锯。今潮、循人多用其根,刳而为履”。
明清时期,潮州木雕进入黄金时代,大一统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倚靠水上“丝绸之路”,潮州地区的经济蒸蒸日上,同时推动了潮州木雕登峰造极。
展品中的府楼猴,是雕刻于潮州府衙署谯楼栏杆上的木雕猴子,潮州府楼是明清时期府衙的办公大楼,建造于明太祖洪武二年,旧址位于现在的昌黎路文化公园大门处。
民间流传一则俗谚:“府楼猴——无变走”,无变走即是潮汕话无法逃脱的意思,当时主持工程的通判兼建筑行家张杰,命人在全座府楼108根柱头顶部各放置一只形态迥异的、用木头雕刻的猴子,鬼斧神工之下这108只猴子神态生动,灵气十足。
现仅遗存二只,亲征国博的府楼猴双手按膝,闭目养神怡然自得,一副老者的神态,而另一只现藏于潮州市博物馆,左手搂膝右手挖耳,身上还穿着肚兜,想必是一只淘气的幼猴。一老一幼,脸型骨骼和神态的塑造一目了然。
Part 02
艺术菁华
“艺术菁华”,闻其名便知是将极具艺术审美及匠心的潮州木雕艺术品展出,重要展品有高浮雕彩绘《徐晃射锦袍》随梁枋、金漆通雕《郭子仪拜寿》神龛门肚、黑漆底沉雕贴金《八宝追夫》横肚、金漆多层次通雕《铜雀台》方肚等。
可以注意到,浮雕、通雕、沉雕,彩绘、金漆、黑漆、贴金这些表现手法及富丽堂皇的视觉艺术追求,是潮州木雕之技艺特色,之审美。
你可知保存于千年古刹开元寺中,藏有一座金漆木雕千佛塔,该塔为潮州明代的木雕精品,塔高六尺,呈六角形,计有七层,各层图案变化多端,金瓦翘檐,各悬风铃,门户相望,栏循交错,各层圆拱门之内,均刻佛像,门前则分别雕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神像,塔顶建五层玲珑剔透小塔。
由此可见,明末之时便善用浮雕和圆雕的手法,奠定了潮州木雕独特的多层次镂通雕的雏形,因该塔聚漆贴金,故称髹金千佛塔。髹金作为潮州木雕区别于其他木雕最有特色的艺术符号,在此时已初见端倪,贴金前先在木雕表面均匀涂抹特制的漆油,再将金箔磨成粉粘贴其上,十足费工夫。
潮州木雕技艺流传已逾千年,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它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每一件潮州木雕的制成,其背后的工艺是非常繁杂的。
光是需要用到的刻刀就有方凿刀、网凿刀、雕刀、毛尾刀等。
在技法上,潮州木雕有通雕、浮雕、圆雕等多种雕刻方式,其中以通雕最为精湛、最具特色。
要想做好一件木雕,选材也是非常重要的,潮州木雕取材主要以樟木为材质,这是因为樟木有浓郁的樟脑香味,不怕虫蛀、坚韧度适中、易加工,具有易入刀、防虫蛀等优点,可施以各种雕刻技法。
选取合适的木材后,就可以开始对木材进行雕刻了。
最先的步骤是开坯,这是潮州木雕最关键的第一步,根据作品的造型,先用粉笔在木材上画出基本的轮廓,然后根据轮廓进行粗坯雕刻。
接下来则是细雕刻,这个阶段更为考验艺人的经验和想象力,因为一旦一刀稍有偏差,则会导致前功尽弃。在艺人的刻刀下,一块普通的木料逐渐变化成精美的木雕。
最后一步则是上文所说的髹金。潮州临近海域,气候湿润,木制品在此种情况下极易变形腐烂,但在潮州老城区,动辄数百年的木雕比比皆是,历经风雨后,它们依旧保持着最初的光亮,得益于潮州木雕特有的髹金工艺,这也是潮州木雕被称为金漆木雕的根本原因。
Part 03
人神共赏
潮州木雕在逾千年的发展中,其实已应用于诸多方面中,大到建筑,小到装饰品,处处都能看到潮州木雕的影子。
潮人重视祭祀,在寺庙和宗祠乃至游神赛会中的祭祀用品中,潮州木雕一直伴随着潮人。
己略黄公祠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潮州木雕艺术殿堂。它位于潮州市湘桥区义安路铁巷2号,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祠堂内木雕题材内容丰富,多选用民间故事,如“八仙过海”、“水漫金山”、“三顾茅庐”,还有龙、凤等祥瑞动物等等。精美的潮州金漆木雕不仅突显了这座祠堂的稳重端庄,又与潮汕民居建筑相结合,生动诠释了潮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儒雅精细。
迎神赛会、祭祀祖先用到的神龛、神轿、烛台、挂屏等诸多物品也采用了潮州木雕作装饰。
在《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二期中就讲述过一个潮州金漆木雕大神龛(kān)的前世故事。神龛是潮汕地区以金漆木雕装饰的民间供奉先辈神位的特制用具,制作精美,内外雕刻有多种吉祥图像,多放于祠堂之内,祭拜祖宗,追本溯源,是实用性与观赏性结合的极佳作品,寄托了潮汕人血浓于水的骨肉情谊。
Part 04
生活意趣
“生活意趣”包括“建筑构件”“家居陈设”“自然风物”三个单元,还原了潮州木雕在潮汕人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和位置,呈现潮州木雕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的特点,重要展品有:金漆通雕“丹凤朝阳”圣旨架、金漆木雕《郭子仪拜寿》大寿屏、金漆通雕蟹篓梁托等。
最有趣的是,老百姓会将对侵略者的愤慨情绪也表现在家居陈设中,实则也是一种反抗的气节在,比如清末的番鬼贡碟。
乍一看有点像西洋玩意儿,与我们日常看到的花虫鸟兽、雕梁画栋的潮州木雕有很大的风格差别,但你定眼细看,人物头戴礼帽足穿靴,身佩弯刀插小旗,手持一支似拐杖似望远镜的棍子,显然这是一副十足的侵略者嘴脸。而他的姿态是屈膝弯腰,背上压着贡碟,原来是被当作托座底盘,意为镇压住他们,真真是劳动人民的巧思。
Part 05
木雕与潮汕文化
“木雕与信仰”和“木雕与习俗”两个单元,以潮州木雕和体现潮汕文化的文物相结合的展示方式,反映潮州木雕中丰富的地域文化元素,凸显潮州木雕作为“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的文化价值,重要展品有:金漆木雕真武帝神位牌、潮绣“安济圣王”神袍、铁枝木偶“齐王求将”、金漆通雕龙虾蟹篓、金漆木雕茶担等。
潮汕地区近海,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也是潮州木雕的题材来源之一,著名的金漆木雕虾蟹篓是潮州木雕艺术中的精华。
相传在清末光绪年间,“木雕状元”黄开贤有一天在路过集市时,偶然看到渔夫在卖蟹,蟹篓不慎倾倒,螃蟹从篓中爬来钻出,颇具生活情趣的场景触动了他的艺术灵感,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雕刻成功虾蟹篓。
金漆木雕虾蟹篓是由整块木雕刻完成,呈现的是虾蟹从篓内向外爬的丰收情景,它表达了潮州人对海洋文化的喜爱和传承,同时,以其为代表的多层镂雕技术是潮州木雕技艺登峰造极的表现。
著名潮州木雕艺术家张鉴轩先生和陈舜羌先生对原有的虾蟹篓木雕进行大胆创新,使潮州木雕有了更大程度的发展,该作品在1957年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博览会上展出,引起轰动并最终获奖。
潮人常自嘲“省尾国角”。为何在边陲之地,会孕育潮州木雕这种如此别具一格、带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并繁荣至今?
对此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潮州文史专家曾楚楠。
曾楚楠认为,这与潮州文化的两大属性密切相关,即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的融合,以及本土文化和移民文化的融合。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工艺,注定有自己的特点,与众不同。
“儒雅、精致、圆融、开放。”曾楚楠如是概括潮州人的文化特性。
其中,圆融是吸取、融合。“浙江是东阳木雕的诞生地,福建是龙眼木雕的诞生地。我们的先民从福建莆田、浙江温州、宁波等地迁徙而来,带来了当地的工艺,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因此潮州木雕几乎是所有技法的大成。”曾楚楠说,从本源来讲,不能排除移民文化的功劳。
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李炳炎认为,大量的潮商外出归来后带来了新技术、新技法。特别是在建造宗祠、家庙等方面,“舍得花钱,工期越长越好。”李炳炎认为这并非攀比,而是潮人的感恩情结,是对祖先的感恩,对家乡的感恩。“不论成本来建造祖先的房子,要让祖先住的地方比我好。”
潮州人生活中处处有潮州金漆木雕的影子,木雕的精致工艺和其所蕴含的美好寓意代表了潮州人的习性和对美好的向往,可谓是代表潮州人的一张活名片。然而随着现代居住环境的变化,以及传统民俗日益淡化,神龛之类的潮州金漆木雕的需求量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各类假冒伪劣的潮州木雕也影响了潮州木雕的名声,加之潮州木雕创作难度大,无法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低,从事木雕加工生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一定程度上导致潮州木雕产业的衰落。
但随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逐渐加强,相信有政府、木雕艺人加大宣传,会有越来越多的眼睛望向这一工艺精粹。
参考文献
[1]吴文轩:《潮人工艺:金碧辉煌刻世界》,2017
[2]肖朋彦:《潮州木雕:精工之下的市井风情》,2019
[3]沈启绵.潮州木雕的源流及其特点[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03):118-121.
[4]杨得鸿,郑勖溱.魅力独特的潮州木雕[J].收藏家,2012(10):63-68.
[5]杨坚平.熔雕刻与绘画于一炉的潮州木雕[J].广东艺术,2001(03):53-55.
[6]《雕绘乾坤,潮州木雕为何“倾国倾城”》 南方日报、南方+
[7]《国博展讯|“雕绘乾坤——潮州木雕展”开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