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长期在挣使得大明王朝呈现出一片黑暗的末世景象。而“明末三大案”,则可以看做这个这种末世景象在宫廷中的一个缩影。“明末三大案”是指发生在明朝末年宫廷中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三件议案牵涉到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三代皇帝。但以明光宗朱常洛为轴心人物。“明末三大案”影响到日后的国务运动,朋党之争辽东战局以及袁崇焕之死,是明朝开始走向衰亡的标志。
中国历代皇朝的礼仪制度规定。皇帝都应将皇后所生的嫡长子立为太子。如果皇后未生皇子便将皇子中年龄最长者立为太子。
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时,因王后未生出皇子所以皇太后李氏,皇后王氏以及朝臣(多为后来的东林党人),便力主将皇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但是,由于他是神宗皇帝偶然临幸的宫女所生。而神宗皇帝想将自己的最宠爱的。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立为太子所以双方相持,互不相让。
原来的国本之争,后来演化为皇帝和朝臣间的权力之争。最终朱常洛被立为太子。郑贵妃沉不住气,引发了明朝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宫廷仇杀案------梃击案。
1615年春天一个不明身份的男子手握一根枣木大棍,私自闯进太子居住的慈庆宫。这个人到达第一道宫门时看到两个老太监守着大门,便挥起大棍将其中一人打伤,然后径直闯进皇宫。到达第二道大门时竟然畅通无阻。他便顺利进入,直接来到殿檐下,企图谋害太子。
正在这时太监韩本用突然发现此人。便高声叫喊七八个太监一拥而上把刺客擒住。通过审问得知此人名叫张差,本名张五儿。冀州人士这次是跟随乡人马三道、李守才及太监庞保入京的。到了京城之后便住在老太监刘成的宅中。而太监庞保、刘成都是郑贵妃的心腹。故而此事与郑贵妃争夺太子之位有关联。
有的朝廷大臣猜测是郑贵妃企图加害太子。王志、何士晋、张问达等大臣上奏指责外戚郑国泰专擅。郑贵妃因而整日惶恐不安。常在皇帝面前哭诉,明神宗让他去对太子说明心事。最终皇帝及太子都不想再追究此事。便以疯傻奸徒罪把张差凌迟处死。
没过多久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先后五次会同审讯庞保、刘成二人,但因已无人证,庞、刘两名疑犯毫无畏惧,绝口否认与案件有关,后来神宗皇帝秘密命令太监处死了庞宝、刘成,于是整个案件便无法继续追查,草率地了结了,在历史上,此案被称为------梃击案。
郑贵妃策划的梃击事件失败后其权势大减,神宗只得将立福王为皇太子的念头打消。而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巩固。
充满宫廷阴谋的“红丸案
1620年,明神宗因病去世。太子朱常洛终于等来了出头之日,登基做了皇帝,史称明光宗。由于将年号改成泰昌,故而人们也习惯称他为泰昌帝。原本以为新皇帝登基伊始,定会有所作为,没料到即位才十天,泰昌帝便大病不起。
原来在梃击案之后,原先处处难为太子的郑贵妃突然改变了以往怠慢无理的态度,将众多金银珠宝及八个美女进献给太子,其中有一个名叫李选侍的美女深受朱常洛的喜爱。压抑过久的朱常洛开始肆无忌惮地纵欲淫乐,还不到四十岁,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
即位半个月后,光宗朱常洛病情加重,便招来内官崔文升进行医治。本来崔文升应该使用培元固本的药物,他却使用了去热通利的药物,导致光宗一直腹泻,精神更加萎靡。
又过了半个月,光宗召方从哲等朝廷重臣觐见,方从哲推荐鸿胪寺丞李可灼为其治病。光宗吞下一颗李可灼呈献的红色丹药之后,立刻感觉滋润顺畅,病症大为减轻。光宗喜出望外,接连夸赞其为忠臣,便又吞下了李可灼呈献的第二颗丹药。
然而此次的情形却完全不同了,还不到几个小时,光宗就陷入了昏迷,没过多久就命归西天了。明光宗朱常洛登基一个月便病逝了,这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时间朝廷内外众说纷纭。
朝臣们想起当年的梃击案,禁不住心生疑团,进献泻药的崔文升乃郑贵妃的手下,方从哲一直攀附郑贵妃,李可灼则是被方从哲推荐的,这一连串的事件难道不是有意加害皇帝吗?所以朝臣们要求严厉处置疑犯,这就是“红丸案”。
此案争论了八年之久。最终,新即位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受舆论压力,免除了推荐李可灼的内阁首辅方从哲的官职,把崔文升流放到南京,把李可灼发配到边疆,这宗案件便这样草草了结了。
宫廷权力之争的“移宫案”
谁知红丸案件还没有平息,又发生了一宗案件。
当年,朱常洛在太子妃郭氏死后没有在册立太子妃。待做了皇帝后,他就将自己宠爱的李选侍带入乾清宫。乾清宫为内廷的正宫,只有皇帝皇后才能在此居住。李选侍进入乾清宫后,拥有了照顾两名皇子的权利,皇后之位好像很快就能得到。
然而朱常洛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病逝了,他死前也未将李选侍封为皇后。如此一来,李选侍就只得搬离乾清宫。然而,李选侍却在乾清宫内以皇太子朱由校相要挟,命太监们手持棍棒守住宫门,不允许朝廷大臣亲近太子。她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先将自己封为皇后,然后再封为太后。
针对这一问题,朝廷上下议论不断。历经一场激烈的争斗之后,杨涟等众多大臣们对李选侍愈加气愤,都上奏要求她马上搬离乾清宫。李选侍一直呆到熹宗即位之时依然不愿搬走,最后,东林党的杨涟、左光斗勇敢的站了出来,在乾清宫外斥退把守的太监。
朝廷众多臣子齐集乾清宫门前,大声呼喊。李选侍见此情形十分畏惧,只好离开乾清宫,搬至宫女养老的鸢宫居住。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移宫案”。
上述三宗案件是明朝最高统治阶级中全部矛盾的集中体现,尽管这些案件在当时好像皆有了确定的论断,但它们却成了日后宫廷中各路党派斗争的借口。党派斗争由此变得日益激烈。
所以后世人曾说:“明朝并非灭亡于崇祯,而是灭亡于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