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东隅
随着近些年山地车运动的快速发展,29轮径、12速大飞轮、2.2+胎宽的搭配已经成为主流。周围山里玩车的人群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追求耐力爬坡和速度时间的硬尾XC,一类是追求稳定下坡和障碍技巧的大行程山地(Trail、AM、Enduro甚至DH)。在周围主流的环境下,我为什么会选择一台不上不下的软XC呢?因为两种我全都想要。
软XC全球众多品牌都有去做,选择上更是星罗棋布。我为什么会去选择国产品牌呢?一是预算决定需求,一些国外大牌的车架,单车架的价格从一万多到三四万不等,在有限的预算下,要想钱花在刀刃上,国产品牌车架就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售后方便,山地不像公路,是要进山里玩(质检)的,每次都是不同的体验,带来不同的结果。出现各种小问题都是习以为常的,此时方便、快速的售后可以让自己玩的更稳定更开心。
▲常规操作,考验售后
在山里爆轮组爆锁鞋之类的都是司空见惯。售后如果慢,可能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玩不了车,有钱另说。这个时候售后如果够快,可能下个星期又可以快乐的进山骑车了。
此时国内正有几个品牌在做软XC的市场,我就把关注点放在了喜德盛奥运款车架上。并看到国内一些自己喜欢的XC车手封宽杰、郭鑫伟等人也在用,还拿过不少奖项。
我相信车手的认可和大代工厂的品控,而且有一个亮光露碳涂装吸引到了我,于是先敲定了车架,选了亮光露碳M码(1450g)。车架整个采用T1000碳布,后胆连杆材质是CNC7050 , 转点轴承原厂选用Enduro的满珠轴承,这个一套还挺贵的。但不丢失重量的同时又保证了强度,1450g(露碳款)这个重量在所有软XC中应该是中流砥柱了。
我最关注的点是它可以装两个水壶架,两个水壶架两个水壶架,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在长途穿越和山地车马拉松时是多么的重要。
至于车架几何数据,S/M码装100mm的前叉头管角度是68.5,装120mm的前叉头管角度是67.5,这个还是非常现代的。41.8/51.8碗组原厂自带,BSA73螺纹、螺纹好评,方便拆卸保养讲究的就是一个方便。
30.9座杆、148X12后开档,165X38mm眼对眼后胆,32.2/22.2X8轴套,后胆真难找,轴套需要找东莞工作室特殊定制。后轮行程110,,UDH尾勾,行程完全够用UDH尾勾也是好评,修补件非常好找。后叉开口73mm,最大容胎量66mm,装2.4外胎是完全无压力。
▲DPS金管
车架选好之后,最关键的零件就是后胆了,165X38mm的眼对眼后胆很难找,种类又少,价格又贵,关键还没货。笔者是FOX的粉丝用户,后胆肯定要选择新款FOX了。先订的DPS黑管(2300左右),结果当然是手控线控没货。
后面强加预算订DPS金管(3500左右),线控手控也没货,在等了将近两个月之后,终于深圳一家车店有全新的现货,我毫不犹豫下单了,尽管是手控的。
其实我最想要的是线控,因为线控可以及时的锁死和打开,这对一辆竞速XC来说非常重要。手控则比线控多一个踩踏平台,应对路况更对多样性,不过三档调节需要做掏裆动作,不太方便。
▲性价比真香
说到FOX后胆缺货,没想到FOX的升降座管也是缺货状态,不管金管还是黑管。
此时听朋友说新款的FOX升降使用几个月后框量特别大,于是求其次选择了野宝的Manic升降,算是千元级别的性价比之王吧,除了重了一点点。
解决了这两个难题,新车落地就非常快了,来看看新车落地帅图。
前叉是FOX SC32 橙色金管线控 ,FIT4阻尼 ,锁死之后硬邦邦。竞速XC怎么能没有可锁死的前叉呢!
叉子给我的反馈是小滤震无敌,润到不行,中段能给满意的支撑。当然这是在根据骑手体重和骑行路段调好的情况下。叉子如果没调好,6000块可能骑出1000块的感觉。
轮组是沿用之前车上的,自编DT240EXP花鼓搭配SPAIM小辐条+某国内知名碳圈,重量中规中矩1400g。当时选错了内宽(23mm),事实证明30内宽(大组赛主流)才是最舒服稳定的。
自己贴了与车架颜色比较搭的贴纸。目前使用一年多没出现过问题,挺省心的。不得不说DT在山地车这块是中流砥柱的存在。DT花鼓+SPAIM辐条+其他圈 YYDS。
外胎选用的是玛吉斯IKON 3C黄边胎29X2.2, 算是XC胎公认的万金油吧,也有想过上2.4,但是平时穿越玩法、压马路+越野居多,最终还是放弃了。
牙盘是 XX1 GXP曲柄(170mm),盘片由XX1(34T 6度)换成了GX(32T 3度),搭配禧玛诺中轴,非驱动加了22转24的转换套。
别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尝试,作为技师谁没有想要瞎折腾的时候呢?
传动部分是XX1 11速指拨、后拨、飞轮+SUMC镂空链条(XX1链条在上一辆车的时候已经踩到退役了)。
为什么我还在坚持用11速呢,最大飞轮才42T,因为穷呀哈哈哈。
不过这代的XX1是真的好用,后拨是Type2.1阻尼,用户给的反馈就是:又轻又硬。后续可能会升级12速。
日常越野给我的感受就是:11速爬不上的,12速照样爬不上,爬坡这东西,更多的是在技巧和自身能力上找原因吧。
刹车选用禧玛诺XT8120全金属散热。
制动暴力维护方便。
之前用的刹车是传奇一代禧玛诺XT775,立缸+一体鲍鱼,制动也十分暴力且稳定,14年产的刹车从未出过问题,不过因为手执太长是双指刹车,长下坡捏久了手指容易累(自己手指比较短),被我无情舍弃了。
碟片采用禧玛诺三明治RT86前180后160,内心还是有玩很野的路线的想法的,于是上了四活塞+180碟片。隐藏式夹器,走线更顺,摔车时能很好的保护鲍鱼。
前面说到车架有一亮点是双水壶架,我试过前水壶架装1.5L的迪卡侬大水壶也可以。水壶架选用迪卡侬正取和侧取水壶架,好用不贵性价比无敌。
锁踏依旧是万金油禧玛诺XTm8100,外观不出众但是坚如磐石(耐用)。
车把选择了大石的XC碳把,几何不错也很轻,740mm抬升5度,后飘8度。
之前用过好几款一体把和不同长度的把立,一直在找寻找适合自己的角度,目前最适合自己车的是大石车把的几何+60/70mm、-17/22角度的把立,奈何syntace的把组太贵。归根结底还是没钱,钱要花在刀刃上对吧我认为。
把套用的ESI ,超级好的手感,对它爱不释手。
坐垫用的是大石的全碳坐垫。很轻量化,关键是符合我的屁股,试过其他几款坐垫,都没这个舒服,看来屁股也挑食。个人认为XC山地坐垫选择窄的短鼻会比较好,增加踩踏和操控。
新车落地!
车子组好后已经进山过十多次了。接下来讲讲我对它的感受吧。
爬坡上,锁死后胆的情况下刚性几乎跟硬尾一致,打开后胆踩踏平台之后,前后胆的吸震让前后轮更加抓地,在碎石路爬坡时比硬尾稳重特别多,不会出现打滑。
下坡方面,对比我之前的硬尾(大石),TXD1头管角度更小、前后轮轴距更长、座管角度越大。这在下坡能力上会更稳重、更快。加之有后胆的避震,下大落差和碎石坡时可以非常流畅,身体不用过份的紧张。急弯的转向上也会更加的灵活和自然。
同时软尾配上升降的确会让自己平时的训练进步更快,以前不敢下的坡,更加有信心了,越烂的路更有勇气去尝试,果然胆多就是胆大。以上就是我对它最直接的感受。
最后,我认为国产品牌能有这么好的自行车产品和运动员去支持是非常不错的。前不久2月底的深圳喜德盛越野比赛看的热血沸腾,山神封宽杰第一、郭鑫伟第二。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这项运动,热爱这项运动,长江要后浪推前浪啊!
整车配置
车架:喜德盛TXD1
前叉:2021FOX 32SC 橙金线控
后胆:2022FOX DPS 金管手控 165X38mm
车圈:0011
花鼓:DT240EXP
辐条:SPAIM CX-ray小扁条
外胎:Maxxis IKON 29x2.2 3C EXO TR 黄边
自补液:Stans NoTubes RACE
刹车:禧玛诺XT8120全金属散热
碟片:禧玛诺RT86前180后160
曲柄:SRAM XX1 GXP 170
牙盘:SRAM GX EAGLE 32T 3度
指拨:SRAM XX1 11速
后拨:SRAM XX1 11速
飞轮:SRAM XX1 11速 10-42
链条:SUMC 11速
锁踏:禧玛诺M8100
车把:BIGROCK 740mm 抬升5 后飘8
把立:捷安特60mm 正负7度
碗组盖:BIGROCK
坐管夹:BIGROCK
升降座管:野宝 Manic 30.9X125mm
坐垫:BIGROCK全碳
把套:ESI
水壶架:DECATHLON 正取+侧取
水壶:ELITE环法+环意
车架:喜德盛TXD1
前叉:2021FOX 32SC 橙金线控
后胆:2022FOX DPS 金管手控 165X38mm
车圈:0011
花鼓:DT240EXP
辐条:SPAIM CX-ray小扁条
外胎:Maxxis IKON 29x2.2 3C EXO TR 黄边
自补液:Stans NoTubes RACE
刹车:禧玛诺XT8120全金属散热
碟片:禧玛诺RT86前180后160
曲柄:SRAM XX1 GXP 170
牙盘:SRAM GX EAGLE 32T 3度
指拨:SRAM XX1 11速
后拨:SRAM XX1 11速
飞轮:SRAM XX1 11速 10-42
链条:SUMC 11速
锁踏:禧玛诺M8100
车把:BIGROCK 740mm 抬升5 后飘8
把立:捷安特60mm 正负7度
碗组盖:BIGROCK
坐管夹:BIGROCK
升降座管:野宝 Manic 30.9X125mm
坐垫:BIGROCK全碳
把套:ESI
水壶架:DECATHLON 正取+侧取
水壶:ELITE环法+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