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建设过程中,城中村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面对这一城镇化进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常熟积极发挥居民自身作用,通过城中村自主更新,让老百姓的居住安全得到保障,同时让城市环境得到提升优化。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点赞称:“常熟市从‘细’字着手,靠创新破题,用‘绣花功夫’精准施策,撬动老旧片区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勾勒出一幅乡韵依旧、美丽宜居、产业兴旺的水乡画卷。”
今年以来,
常熟继续推进城中村自主更新改造,
目前已有127户新房主体结构封顶,
49户顺利启动自主更新。
一起去瞧瞧吧~
↓↓↓
琴川街道昭文社区
三里桥东单元一期自主更新项目
该项目3月底已完成相关配套验收。原先破旧的老楼房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崭新的“小别墅”。
小区内道路平坦开阔,
雨污排水等设施实现了全面改造,
太阳能路灯等配套设施随处可见。
小区整体面貌与周边环境
实现了协调统一。
居民陈曙东家已经完成了改造,
他说,这次更新改造
疏通了居民生活中的堵点和难点,
原先的墙面陈旧、漏水等问题,
以及消防车、救护车出入不畅等安全隐患
终于被彻底解决。
陈曙东说:“这次下雨,路面上非常干,一点积水都没有,如果是原来的老房子的话,积水是很厉害的。根据规划要求,消防通道也让出来了,自己车子可以开到家门口了,还是比较满意的。”
2021年,按照城中村自主更新相关政策要求,相关部门会同琴川街道确定对三里桥东单元实施更新改造。改造工作先制定更新总体规划,合理划分更新改造单元,随后分单元设计确定改造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逐步推进。
更新改造工作
光靠政府工作人员难以完成,
发挥居民自身的作用
成为破题关键。
陈曙东说:“我们这里因为总体地块面积很小,要想让出消防通道来,有一排老宅基地必须要移动位置。由村民共同推荐的理事会把每个人的想法集中起来,到最后达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共识。”
相关部门、属地政府落实日常监督和保障,推动项目实现“组织更顺畅、实施更规范、推进更安全”的良性循环。昔日城中村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整洁、宜居的新社区。
虞山街道李桥社区
前桃花墩宅基自主更新项目
该项目共有21户居民组团,于去年6月启动。目前,各家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正紧锣密鼓开展内部装修。
在现场,居民薛翠云
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自家的装修进展。
薛翠云说:“这个厨房是师傅刚给我安装的,材质是不锈钢的。这边我打算利用起来,做个健身房。”
薛翠云坦言,
组团之初,居民是有顾虑的。
但当看到自己房屋的更新效果,
大家对未来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薛翠云说:“现在我们都看到了效果,大家都非常感激。我们急着要回来住新房了。”
根据城中村自主更新改造试点工作相关要求,常熟明确提出“谁受益、谁出资”原则,以一个区域多户人家为改造单元,引导业主因地制宜组织实施改造。
同时,推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等部门优化业主建设手续办理等工作流程,属地街道、社区积极协调,充分发挥党员、居民代表的作用,推动各方形成良性互动,一个个自主更新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虞山街道张坝社区
邓家村自主更新项目
该项目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插花式”更新方案,先抓总体规划,再纠细节,一步步推进实施更新。
张坝社区党委副书记黄鉴说:“有了这个“插花式”更新的政策,现在更新的那一户要将相邻的基础做好,这样的话,暂不更新的村民以后也有机会更新。“
常福街道丁坝社区
葛家浜自主更新项目
葛家浜的老房是建于上世纪的砖木结构简屋,房龄都在30年以上。宅基内部道路窄、基础设施缺失、消防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困扰着居民。2019 12月,常福街道启动丁坝社区葛家浜整体改造前期规划方案。2020年11月,葛家浜城中村自主更新工作正式启动。
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街道始终把村民意愿放在第一位,翻不翻?怎么翻?在遵循政府政策原则前提下,这一切都由村民自治协商确定,从而推动自主更新工作顺利开展。
葛家浜居民表示:“刚开始还有不同意见,在社区、业主理事会等各方面的协调下,大家互相理解,最后全都认可了现在这套方案,大家都挺满意的。”
目前,葛家浜自主更新房屋主体已完工,基础配套设施工程即将启动。
记者有关部门获悉,
自2019年首个试点单元启动以来,
常熟全市共计
批复并组织实施33个组团单元,
累计动工765户,
主体完工(含结构封顶)670余户,
目前在建约90户。
在下阶段工作中,相关属地街道将有序启动储备更新单元,不断完善工作流程、理顺运行机制,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使改造项目与周边区域有机衔接,更好地满足百姓的期盼和愿望,让城市环境得到提升优化。
实施城中村自主更新,
有助于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覆盖
更广泛的区域和人群,
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助力常熟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期待更多市民能享受到
这项惠民工程带来的
实实在在的好处,
安居更乐居!
【来源:i常熟;编辑:苏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