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了“音声相和”之后,可能就进入了“前后相随”的境界。按字面来理解,它仍然有比较的意思,很多个体在一起,才有前后之分,因为有前才有后,没前就没后。单个、独立的个体,就谈不上前后了。但道教仍然有另一种解释,说“前后相随”指的是前任后督二脉的运行。另外,“前后相随”跟佛家的因果相随也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前为后之因,后为前之果。怪的是,理解虽然不一样,只要去修道,方法得当,久久不辍,多能修成。
所以,老子用了这么多排比句,并不是简单地想要比较一下。《道德经》的五千言里没有多余的字,如果老子仅仅想要比较一下的话,一个“有无相生”就够了。他之所以用了这么多排比句,是因为每个排比句都有不同的含义,都有不同的特点,各讲了一个修行层次。
老子的目的,就是让你观察大自然有有无无的现象,观察缘起性空,观察各种现象的不断变化,然后破除执著,扫除分别心,进入圣人之境。
选自雪漠著《老子的心事》,中国大百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