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主任药师 廖础欣
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苏。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剪段。以条宽、腹干瘪者为佳。
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两侧贴有颚肢一对,前端两侧有触角一对。
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四背板至第二十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一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形,最末一对步足尾状,故又称尾足,易脱落。
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辛,温;有毒。归肝经。
息风镇烧,通络止痛,攻毒散结。
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病,蛇虫咬伤。
蜈蚣辛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搞力强,为息风止痉的要药,凡肝风内动,惊痛抽搐之证,每与全蝎相须为用。
蜈蚣有毒,味辛行散,性善走窜,能以毒攻毒,故有解毒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凡热毒内侵,或痰湿凝结,或瘀滞闭阻脉络,所致的疮、肿毒、擦病、痰核等证均可用之,为外科常用药。
蜈蚣为虫类药,《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集之处皆能开之”,本品搜风通络止痛之力强,多用治风湿顽痹、顽固性偏正头痛等证。
1、蜈蚣配钩藤
蜈蚣善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钩藤善于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二药伍用,有较强的息风止痉、祛风通络、止痛之功,适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中风半身不遂以及顽固性头痛等。
2、蜈蚣配地龙
蜈蚣、地龙均为息风止痉的要药。蜈蚣息风力强,对于抽搐频作、手足颤抖、舌强言、头摇不止疗效较好;地龙搜风力胜,对于四肢痉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作用较佳。
二药伍用,同入肝经,可增强息风止痉的作用,是常用的息风对药。
3、蜈蚣配甘草
蜈蚣攻毒散结;甘草生用清热解毒。
二药伍用,可增强解毒散结之力,用治外科疮疡肿毒诸证。
蜈蚣与全蝎蜈蚣、全蝎均有息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适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瘦病,蛇虫咬伤等。
然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镇痉功效较强,攻毒疗疮,通痹止痛效佳。
全蝎性平,息风镇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
1、蜈蚣饯(《外科正宗》)
药物组成:蜈蚣、桐油、独活、白芷、甘草。
功能与主治:祛风拔毒,祛腐生肌。适用于臃疮多年,黑腐臭烂作痛,诸药不效者。
2、蜈蚣油(《疡科选粹》)
药物组成:蜈蚣、麻油。
功能与主治:搜风止痒。适用于疮癣,蛀发窗。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