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爱尔兰岛为什么分为了爱尔兰和北爱尔兰呢?苏格兰还动不动就闹脱英,上次独立公投,高达45%的苏格兰人支持独立,基本都快要成功了。
但反观北爱尔兰,北爱尔兰举行独立公投时,却高达99%选择继续留在英国。明明与邻国爱尔兰同宗同源,爱尔兰也心心念念着盼望着祖国统一。但奈何北爱却对英国情有独钟。
那么,北爱是想傍高富帅吗?也不是啊,2022年全球人均GDP排名,爱尔兰以9.9万美元名列第二,而英国排名18,人均GDP只有5万美元。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北爱尔兰坚持留在联合王国呢?
故事要从金雀花王朝的开创者,亨利二世开始说起。金雀花王朝的领土非常广阔,但是架不住亨利二世生的儿子多,而且各个野心勃勃。于是在亨利二世第四子约翰出生的时候,亨利二世已经没有领土可以分给约翰了,但是亨利又特别喜欢这个小儿子。
于是对孩子溺爱的亨利二世就不得不开疆拓土,在教皇阿德里安四世的授权下,1171年亨利二世率领一支强大的舰队登上爱尔兰。
亨利二世成为了第一个登上爱尔兰的英格兰君主。他把他的小儿子约翰立为了爱尔兰大公并将爱尔兰的土地分给盎格鲁-诺曼的伯爵们。
后来因为约翰走了狗屎运成为了英格兰国王,于是“爱尔兰领主”直接落入英国王室之下。
但是因为来到爱尔兰的诺曼人并不多,而且在失地王约翰取得英格兰王位后,金雀花王朝也就走向了衰弱,金雀花王朝自顾不暇,岛上的诺曼统治者自然也就失去了来自英格兰的支持,这时候爱尔兰贵族与维京人开始一起反抗诺曼人的统治。
这是第一场全爱尔兰的运动,而且这个运动还取得了一些军事胜利。最可怕的是黑死病于1348年抵达爱尔兰。由于爱尔兰的大多数英格兰居民都居住在城镇,所以瘟疫对他们的打击比居住在更分散的农村的爱尔兰本土人要严重得多。
在此之后,爱尔兰语和当地的习俗再次统治了爱尔兰,英国控制的领土缩小到都柏林周围的一个设防区,其统治者在都柏林之外几乎没有真正的统治。
而且在爱尔兰生活久了的许多诺曼人也开始融入了爱尔兰文化,据说有些诺曼人变得“比爱尔兰人更爱尔兰化”。
到15世纪,英国在爱尔兰的存在感几乎消失了,英格兰的注意力完全被英法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转移了。
一直到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才有时间想起了在爱尔兰的利益,1494年亨利七世公布了一条法律,其中规定爱尔兰议会的决定只有在通过英格兰国王批准后才有效。但是此时英格兰实际上在爱尔兰只对东部的一个郡有直接的统治。
16世纪初欧洲开启了新教改革,许多欧洲列强背弃了罗马天主教会,形成了基督教信仰的新分支。
英国的宗教改革其实和欧洲大陆的还是有区别的,1509年,知名大渣男亨利八世成为英格兰国王,因为当时英国信仰天主教,仅承认一夫一妻制的合法性,教会不提倡离婚,而王室离婚更是要经过教宗的批准。
但亨利八世一生却离了八次婚,他为了离婚简直不惜一切代价,其中他两任妻子被他斩首。为了休妻另娶新王后,亨利八世与当时的教宗反目,推行英格兰宗教改革,并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许自己另娶,并将当时英国主教立为英国国教,使英格兰教会脱离圣座,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也使英国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
但是爱尔兰是教皇的财产,英格兰国王只是爱尔兰的领主。宗教改革后,英格兰与天主教会就断绝关系了。但爱尔兰的原住民和后来移居到爱尔兰的大多数诺尔曼人依然是天主教徒。亨利八世唯恐外国势力如西班牙会在爱尔兰挑唆反英格兰的叛乱。
1542 年,根据爱尔兰议会的一项法案,亨利八世被宣布为爱尔兰国王,爱尔兰领地成为爱尔兰王国。
然而,亨利八世并没有得到整个欧洲天主教列强的承认。1547年亨利八世死后,他9岁的新教儿子爱德华六世即位,
但没过几年就因病去世,年仅15岁。亨利八世的女儿玛丽一世继承王位,由于玛丽在新教改革之前长大,因此是天主教徒。 爱尔兰是一直忠于教皇,该岛几乎完全是天主教徒。正因为如此,玛丽一世被公认为爱尔兰女王。
但是血腥玛丽死后,著名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伊丽莎白一世却是新教徒,于是英国又开始了对爱尔兰的征服。
1603年,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因为伊丽莎白终身未嫁。所以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成为了英格兰国王,因为他有爱尔兰的独特家族血统。因此,詹姆士一世,成为了苏格兰英格兰和爱尔兰共同的君主。
1609年,在詹姆斯一世的统治下,英国首次建立了对爱尔兰的真正控制,将中央集权政府带到了整个岛屿,并成功地解除了土著领主的武装。
1614年,爱尔兰议会中的天主教徒多数被推翻,建立了许多由新定居者主导的统治。然而,英国人并没有成功地将天主教爱尔兰人转变为新教,以及王室当局使用的残酷方法将国家置于英国的控制之下,这加剧了爱尔兰人对英格兰统治的不满。
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英国王室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土地没收和殖民政策,把苏格兰和英国新教殖民者被派往爱尔兰。
这些新教定居者取代了被赶出土地的爱尔兰天主教地主,这些定居者构成了未来英国任命的爱尔兰政府的统治阶级。
在短短几十年内,英国有计划地在爱尔兰开展殖民活动。大批信奉新教英国移民来到了北部的厄尔斯特省。新教殖民者兴盛起来,甚至在北部的一些地区占据了多数。
而爱尔兰人本地人的大片土地被侵占,天主教徒大多被赶到荒凉的西部。北部地区的主流宗教由天主教变成了新教,由此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1641年,阿尔斯特的爱尔兰天主教徒发动了一场反对定居者的叛乱,这是一场爱尔兰天主教联盟与苏格兰和英国定居者之间的战争。
然后1642年英国爆发内战,这是一场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战争,最终议会派取得了胜利,
议会派首领克伦威尔于 1649 年处决了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并宣布自己为苏格兰 英格兰和爱尔兰的保护者,然后他征服了爱尔兰。
克伦威尔的征服是战争中最残酷的阶段。到战争结束时,大约一半的爱尔兰战前人口被杀害或流放为奴隶。作为对叛乱的报复,爱尔兰天主教徒拥有的较高质量的剩余土地被没收并交给英国定居者。
英国的君主制在 1660 年恢复,查理二世成为国王,他是被处决的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是新教徒,但他的兄弟詹姆斯二世在法国期间皈依了天主教 . 因此,当查理二世于 1685 年去世时,英格兰 苏格兰和爱尔兰再次拥有了一位天主教君主。
但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大多数人都是新教徒,因此许多人对詹姆斯二世作为他们的君主感到不安。 然而,紧随其后的是他的女儿玛丽,她是新教徒。所以新教徒觉得可以忍受一段时间。以后玛丽即位就又是新教徒的天下了。
但是,1688年,詹姆斯二世的儿子又出生了,他无疑将被培养成天主教徒。他的女儿玛丽是新教徒的唯一原因,是他已故的兄弟和前国王要求她被抚养为新教徒。
因此,随着这一变化,在可预见的未来,苏格兰和英格兰似乎将拥有一个天主教君主。
于是新教徒怒了,这引发了所谓的光荣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两大政党邀请荷兰新教的奥兰治威廉亲王取代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革命之后,威廉三世和他的妻子,也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二世共同成为英格兰国王。
当然,这也让他们成为了爱尔兰的国王和王后,但爱尔兰可是天主教徒占多数的,这种情况下,他们显然并不受欢迎。
于是詹姆斯二世看到了机会,他在一支法军的护佑下在爱尔兰登陆。爱尔兰议会宣布詹姆斯依然是爱尔兰国王;但1690年7月1日,詹姆斯在波尼战役中战败,他逃亡到了法国。
于是爱尔兰继续在英国的统治之下。爱尔兰人在这个时期被英国人非人化,被描述为“野蛮人。
来到下个世纪,天主教徒占多数的爱尔兰却被少数的新教徒统治,这个时期被称为新教优势。1707年,苏格兰王国和英格兰王国联合创建了大不列颠王国。
这时候爱尔兰的盎格鲁统治阶级已经开始将爱尔兰而不是英格兰视为他们的祖国。由亨利格拉坦领导的议会派系鼓动与英国建立更有利的贸易关系,并为爱尔兰议会争取更大的立法独立性。
然而,爱尔兰的改革因赋予爱尔兰天主教徒选举权的更激进的提议而停滞不前。天主教徒无法成为爱尔兰议会的成员,也不能成为政府官员。
这时候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受法国大革命的启发,在1798年,爱尔兰发生了反对英国统治的起义,但最终叛乱失败遭到血腥镇压。
虽然镇压了起义,但是英国统治阶层开始担心爱尔兰与法国结盟,彻底脱离英国的统治。于是在1801年,爱尔兰和英国议会颁布了联合法案。合并后成立了一个新的政治实体,称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当然爱尔兰人民肯定是反对加入联合王国的,这种反对有时会升级为暴力。
1846年到1849年的马铃薯产量很低造成了一场大饥荒,许多人饿死,更多的人背井离乡。爱尔兰的人口从850万减少到600万。
英国政府则选择袖手旁观。因此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爱尔兰的独立运动又抬头了。从而开始不断的爆发起义,于此同时,爱尔兰还成立了许多要求独立的政治组织。
在1870年代,爱尔兰自治问题再次成为焦點。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在1886年和1893年两次尝试通过地方自治,但均未成功。
在 1914 年,第三项自治法案终于获得通过。但1914年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年份,因此该法案被搁置。
由于英国军队仍忙于欧洲战争,爱尔兰共和党人趁机在都柏林发动了一场称为复活节起义的叛乱,目的是结束英国对爱尔兰的统治,建立爱尔兰共和国。
起义只发生了几天,但导致了500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平民。英军成功镇压了叛乱,大部分叛军头目被处决。
起义失败后爱尔兰爆发了为期数年的游击战,期间新芬党开始成为独立运动的集中点。
在1918年的英国大选中,支持爱尔兰独立的爱尔兰新芬党赢得了英国议会105个爱尔兰席位中的73席。
但他们并没有参加英国议会,而是组建了自己的爱尔兰议会,宣布爱尔兰共和国为新独立国家。并宣布拥有整个爱尔兰岛,英国政府立即宣布这个议会是非法的。
但在北部,特别是在阿尔斯特,有很多人支持联合王国,由此爆发了爱尔兰独立战争。
战争主要是在爱尔兰共和军和英国军队之间。爱尔兰独立战争最终以英爱和平条约结束。32个爱尔兰的郡中26个宣布从英国独立,这些独立的郡成立了爱尔兰自由国。爱尔兰北部的六个郡组成北爱尔兰留在英国。英国改名为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而这时候的爱尔兰依然属于英联邦的自治领,它和当时的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地位相同。
面对这种情况,许多爱尔兰人对爱尔兰仍然是大英帝国的一部分感到不满,并希望完全独立。
因此,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分裂为支持条约的民族主义者和反对条约的民族主义者。 新芬党也分裂为两个独立的政党,对现状感到满意的支持条约的新芬党和寻求完全独立的反条约新芬党。
在独立战争结束仅一年后,这种分歧就升级为内战。许多曾在爱尔兰独立战争中并肩作战的战友,开始把枪口对准对方。
最终支持条约的势力取得了胜利,确认了爱尔兰自由邦的地位。战后,反对条约的新芬党拒绝在爱尔兰议会就座,以抗议该条约。
正因为如此,1926年德瓦勒拉退出新芬党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党爱尔兰共和党。1932年爱尔兰共和党在大选中获胜,德瓦勒拉成为爱尔兰首相。
爱尔兰共和党强烈反对英爱条约,支持爱尔兰统一。1937年,爱尔兰就新宪法举行了全民公决,以断绝英国与爱尔兰的所有联系。56%的人投了赞成票,爱尔兰通过了新宪法,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 该国更名为爱尔兰,只是爱尔兰。 该国通常被称为爱尔兰共和国,以区别于爱尔兰岛,但其官方名称其实仅为爱尔兰。
这是为了反映一个事实,即爱尔兰声称的领土是整个岛屿,认为北爱尔兰的分割是非法的。 尽管如此,北爱尔兰作为联合王国的一部分继续照常进行。爱尔兰选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来行使独立性。1948年爱尔兰退出英联邦,彻底与英国划清了界限。
虽然这应该是故事的结局,但从196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暴力事件持续了30年。 暴力事件主要集中在北爱尔兰,但偶尔也会波及爱尔兰英格兰,甚至欧洲大陆。
尽管北爱尔兰的大多数人口是新教徒,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天主教徒和民族主义者,他们希望北爱尔兰加入共和国。在各组织之间发生了长达30年的冲突并造成数千人伤亡之后。
1998年,根据耶稣受难日协议,各方呼吁停火以结束暴力。根据该协议爱尔兰共和国修改其宪法,取消其对北爱尔兰的领土要求,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同意,北爱尔兰目前是英国的一部分,直到北爱尔兰的大多数人民希望改变。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就负有执行该选择的“约束性义务。也就是说,北爱尔兰哪天对英国不满意,有随时选择离开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