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一线两交点,辨识三线八角
在七年级相交线平行线章节中,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下,在两个交点各自形成的四个角之间,分别存在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在相交线这一环节,要求能准确辨认这三线八角。在课本例题中,三条直线的摆法非常容易观察出来,但一旦直线增加,干扰因素便会导致学生在寻找过程中出错。在帮助学生寻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过程中,老师们也总结归纳了许多方法,我在本学期七年级新授课中,便采用了一线两交点的辨别法,所谓一线两交点,是指三线中的那条截线,以及截线与另外两条直线的交点,因为三线八角中,截线是核心,把它定位准了,剩下的自然就好办。
例题中的三线八角:
我们认为直线a,直线b,被直线c所截,有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均在截线c上,如下图:
第一个交点处的一个角,与第二个交点处的一个角,才形成所谓的三线八角,而每个交点处的四个角之间,关系是邻补角或对顶角。这样,我们便可归纳出寻找三线八角的基本规律,先找到截线,然后确定截线上的两个交点,第一个交点周围四个角∠1至∠4,与第二个交点周围四个角∠5至∠6,分别寻找位置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至此感到非常简单,于是增加交点数,如下图:
可以看到,新增加的交点对∠1至∠8的位置关系并不产生影响,即截线c及其上的两个交点,依然是我们观察的重点,多出来的那个交点不在观察范围内。但是,如果改变截线,便要改变观察角度,例如我们将直线a作为截线,相应增加∠9至∠12,如下图:
于是我们只需要观察∠1至∠4和∠9至∠12这八个角之间的关系即可,因此,三条直线,多个交点的情况,可归纳成看截线,看交点,即一线两交点。
如果直线不止三条,那情况就复杂多了,我们在三条直线基础上增加一条,如下图:
我们在第一个交点处增加一条射线,将原来的∠4分成∠α和∠β,现在角的数目增加了,但是截线只能是直线c,新增加的这根线只能被直线c所截,试问一下,∠β的同位角能找到吗?∠α呢?请用一线两交点来判断,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然后再去找。
继续增加直线数量,判断方法基本一样,即先确定三线,再定八角,其余的线暂时不看,在实际看图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需确定位置的角两边用红线描出,找准截线,再用定义来找角与角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发现,同位角描出来的大致像英文字母F,内错角像字母Z,而同旁内角像字母C或U,在这些较形象的描述下,对这三类角的理解会更深一些。
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看图能力,动手画图不能省略,虽说是训练看,但手上要有操作,教会学生做必要的记号,也是几何解题的基本技巧,七年级数学,正处于习惯养成期,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太过于教条主义,把好好的一张图标记得自己都看不清,因此,所谓“必要”,是指重点观察的对象,或者推导过程中关键作用的条件。一时没有结论,但又很像的图形,千万不要妄下结论。经常出现某些图形,看起来像直角,于是被标上直角,却又没有证明,推导时直接当已知条件用了,还有些图形,三点是否共线,图形上看起来似乎是的,但题目条件中又没有明说,这些坑,得让学生慢慢去踩,慢慢去积累经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而小聪明要不得。
后记:这是一篇教学反思,在学习完相交线之后,平行线之前,针对各班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备课组内进行了充分交流,传统的看图方法确实行之有效,总结的口诀也方便易记,但学生实际用起来,往往实效不好,原因便在于没有真正理解。数学口诀被编了很多,也很形象,但这些文字均出自于老师之口,是老师思想的结晶,是否学生思想结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老师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永远是高效课堂中值得深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