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财神”、“祭财神”与“送财神”,春节民俗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向往美满富裕生活的具体表现。春节,老百姓敞开心扉、直抒胸臆的节日,贴春联、贴门神、迎财神等,全民营造喜庆氛围,共度幸福时光。恭喜发财——拜年祝福,必须有的内容。崇拜财神,祝愿发财,人们不再羞羞答答,财神爷成了人们的最爱。
迎财神和接财神。首先是除夕之夜必做的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人们包饺子,吃饺子。饺子,又称“扁食”,有些地方称“财神爷给的元宝”。合家欢乐,迎新年财神的到来。过了年初一,就是接财神,因为民间传说正月初四是财神的生日,各家还要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等到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挨家挨户都会打开大门和窗户,向财神表示欢迎。欢迎过财神,大家可以坐下来继续吃菜喝酒,一顿饭可以吃到天亮。
送财神,是指专门上门经营关于财神爷商品的商贩。他们穿街走巷,挨门逐户叫卖:“送财神爷来喽!”户主绝对不能说“不要”,而要客客气气地说:“劳您驾,快进来。”几个铜子儿就可买一张。即使再穷的人家,也得赏个豆包,请一张。规模大的商贩,会到有钱的富裕家庭门上,兜售比较精致的财神像纸马等。
祭财神,这是到了初二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除夕接来的财神像纸马等,街坊邻居们集体祭祀一番,放一块儿焚化,寓意旧的已去新的将来。祭品多用活鲤鱼和羊肉,取“鱼”、“羊”之合,乃为“鲜”意,以表示新财神降临,新年发新财。午饭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下午出门逛庙会,庙会上会有许多纸质元宝,买几个元宝带回,说是向财神爷“借”到了元宝,今年有钱周转投资,可以大发了。
财神爷分文财神和武财神。财神的神座下,有一堆堆银光闪闪的纸质银锭,俗谓“苟能背人窃得一枚或数枚者归,必财源大辟,陶朱殷富,不难立致。”所以一些人总得想方设法,偷出几锭,以望财源滚滚。商家则是假模假样的看守着,你不消费,是不会让你轻而易举地就“借”了财去。这是民间的一种借财生财的习俗游戏,俗话说:借鸡下蛋。双方图的就是热闹和好兆头。
正月初四,财神爷过了生日,初五就是俗称“破五”,肩负着送穷神、迎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必须吃象征“元宝”的饺子。过去的规矩,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钱币、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钱币的人将走鸿运发大财,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包饺子,还有一种说法,“包饺子,捏住小人嘴”,为的是让小人来年闭上嘴,少说坏话。
“迎财神”、“祭财神”和“送财神”三种习俗,充分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需求,我们应予以尊重和引导。让民俗文化在自信中,焕发出更加充实的精神和动力,去努力实现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小目标,迈步走向幸福的彼岸。在此,恭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走鸿运,发大财,撸起袖子加油干!(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