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都会发生痛风!
脚后跟的痛风病人也很多,如果在脚跟与跟骨的接触处发生急性痛风发作,病人就会有明显的脚后跟部位的红肿热痛。
但大家要明白,痛风可以发生在脚跟的位置,但不出现脚跟痛的情况下一定是痛风,即使检查尿酸升高!
这个句子怎么理解呢?咱们来好好聊一聊。
事实上很多人也有这样的认识,那就是足跟痛是因为有痛风,甚至有些人认为脚跟痛是由于尿酸高引起的,这一想法太唯一,也太唯心!
能引起某一部位症状的疾病很多,我们不能只说,只要足跟疼痛一定是痛风引起的,足跟附近的结构很复杂,能引起足跟疼痛的常见病,有足底筋膜炎、脂肪垫炎、足跟部位骨性关节炎、足跟周围神经卡压等多种疾病。痛风急性发作是足跟疼痛的病因之一,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其发生机率也不高。
又何必说有些人是唯心的?由于有些人确实是因为痛风在脚后跟发作,导致了症状,所以错误地以为所有人的脚后跟痛都是痛风引起的,这“何不食肉糜”是同一种认知!
还有一些朋友认为尿酸过高会引起脚跟痛,这种说法也不可信。人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虽然高尿酸血症是诱发痛风发作的病理基础,但并不代表尿酸高了一定会发展成痛风,大多数人都没有尿酸高的症状!一般情况下,由尿高酸引起的痛风发作有一个条件,即有尿酸盐结晶的形成,尿酸在血液中的浓度过高,就会出现过饱和现象,有可能形成结晶,这种几率是多少?据资料显示,如果尿酸超过540,就会有5%的几率形成尿酸盐结晶,持续5年,这个几率可能会高达20%,而不是100%,这一点需要明确。
所以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一个人,每次检查尿酸都要六七百,但是没有痛风。对这类人群,大家也不必举出例子,因为长时间高尿酸会导致肾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会加重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不值得羡慕,再加上时间的积累,患痛风的几率也会越来越高!
此外,前面提到的5%和20%的概率,看起来并不是很大,但放到大量高尿酸血症人群中,大家就会知道这是多么可怕了,我们国家有1.2亿高尿酸血症人群,按5%的下限计算,也是非常可怕的数字!
脚后跟部位的痛风急性发作与其它原因引起的脚后跟痛有什么不同?
实际上,痛风诱发的症状与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问题,区别还是很简单的,主要的一点就是痛风诱发的疼痛程度,确实是一种钻心的剧痛,而且在痛风发作时,发作部位会有明显的肿胀,而且皮温会升高,有些病人在疼痛发作的部位会有烧灼感。
与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疼痛相比,通常疼痛的程度都属于那种令人心神不宁的程度,虽然早晨下地的时候会有比较剧烈的疼痛,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有明显的缓解症状,甚至消失,疼痛的程度也会减弱许多。从临床上看,许多因慢性疾病引起的足跟痛患者能够忍住疼痛去逛街,去工作,但很少有人因痛风急性发作而坚持步行去逛街。
此外痛风发作的时候和特殊的活动没有多大关系,动和不动都会有剧烈的疼痛,患有慢性疾病的足跟痛患者往往与活动有关,如休息时不痛,走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痛,有些在早晨下地时痛,但走了一段时间后就消失了。
若要进一步明确,由痛风引起的急性发作疼痛病人,化验血尿酸大多是超标的,而由慢性疾病引起的足跟痛病人,尿酸往往是正常的。
事实上,以上这句话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有很多痛风病人在发作时,血尿酸并不高。还有许多慢性疾病引起足跟痛的病人,由于平时的饮食习惯或其他因素导致尿酸超标。
这些都需要医生进行科学的判断,结合病人的症状是否为急性发作,疼痛是否与运动有关,疼痛与活动有关,疼痛的程度有多大,疼痛以外的一些症状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严重的皮肤红肿等。
绝不能化验一血尿酸,若稍高,再有一定程度的脚跟痛,就判定为痛风,这样太武断,也太不谨慎,对一位病人的病情必须谨慎判断和诊断,不能太随便。只有正确的诊断才能给予正确的治疗。
肯定是痛风发作所致脚跟痛,该怎么做?
对急性期痛风发作的治疗方法几乎都是差不多的,尤其是发生在肢体远端的痛风,因为在急性发作期会有明显的红肿热痛,在发作时会迅速出现组织肿胀,会发生较剧烈的炎性反应,这时我们要控制:
首先,就是要进行适当的冰敷。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冰敷,可减轻渗出、消肿,同时可收缩血管、减少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病人疼痛。一定要用冰水混合液进行冰敷,每次冰敷时间约15~20分钟,切忌长时间使用。
其次是镇痛。对于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的人,对于疼痛的部位,可以采取局部止痛剂的方法来帮助控制疼痛,如果无法缓解,可以口服止痛剂。可小剂量口服秋水仙素,不要大剂量口服,毕竟药物的副作用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
最后是控制饮食,多喝水。急性痛风时呢,一定要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尽量吃一些低嘌呤含量的食物,而且一定要多喝水,通过促进尿的形成来促进尿酸的排泄。
如经上述处理,疼痛仍无法缓解,甚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建议咨询专业医师,看是否需要口服激素或局部封闭以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总结。
痛风可发生在我们肢体的大部分部位,而痛风发作有其特点,如疼痛较剧烈,并可伴随明显的局部肿胀,发热。相对而言,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脚跟痛,其实是可以辨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