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8:30,距开放还有半小时,南京图书馆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据实时监控系统显示,开馆不到1小时,已有1044位读者进馆。
暑期,江苏各地图书馆成为大家学习充电的好去处。在这个炎炎夏日,一家家图书馆,见证了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不甘平凡,埋头于书本间拼博追梦;见证了好奇的孩子共赴非遗之约,在文化体验中探索未来;见证了书香浸润城市的每个角落,也随着图书馆触角的延伸,飘向远方……
人流量翻番,图书馆“打卡”忙
走进南京图书馆,适宜的温度,与室外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
放眼望去,座无虚席,学生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在“一座难求”的自习室,南京财经大学的汤梓越正埋头学习,讲义摊在桌上。放假后,她几乎每天都带着考研资料来这里,常常到闭馆时才离开,“这里学习氛围好,资料齐全,还有不少一起考研的小伙伴。”
少儿馆中,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盘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读着故事书。10岁的王震宁拿起一本《米小圈上学记》仔细翻阅,最近他迷上了这个系列。他家住碑亭巷,父母都要上班,早上妈妈把他送过来,晚上再把他接回去。
南京图书馆读者服务部副主任曹锡宁对记者说,暑假后人流量日均过万,是平时的三倍多。为了满足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馆里6月初上架了2万多册新书,既有低幼儿童阅读的绘本,也有适合青少年的儿童文学、科普知识、名人传记等。
当城市入夜,24小时图书馆为黑夜留了盏灯,也见证了年轻人拼搏的身影。“晚上6点以后,就基本上找不到座位了。”南京建邺区图书馆二楼的24小时自习室座无虚席,暖黄色的灯光明亮温馨,小沙发间隔设置,沙龙区、自修区、社会化考试自修室......100多个座位全部被占满。晚上10点多,刚入行两年的软件工程师施捷仍在专心致志地“啃”着大部头的《机器人手册》。“AI技术发展很快,需要不断地‘充电’,图书馆氛围好,晚上看书更专注,效率更高。”
常州市图书馆一楼的秋白书苑也开启了24小时自助模式。晚上7点半,很多附近居民吃过晚饭来这里避暑纳凉,阅览室坐不下,就坐在过道上,吹吹空调翻翻书,一天的浮躁和焦虑也被无声抚平。
如今的图书馆,不仅仅是借书阅览的场所,通过氛围感的打造,成为了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玻璃幕墙,镜面天花板让空间无限延展,书墙隔而不断,镂空设计充满“呼吸感”……高颜值的常州市新北区图书馆,成为了当地居民新晋打卡地。“这个暑假,人流量是平时的三四倍,尤其是周末,一天要有五六千人。”新北区图书馆馆长助理蒋萍萍说,图书馆和市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为应对高人流量的考验,图书馆还提前招募了11批志愿者,每5名一批进行6天的志愿服务。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的司楠正在整理刚上架的书籍,她平时周末经常来这里看书,这次报名了志愿者,“虽然有点辛苦,但很有成就感。”她说。
“走读”中,重新认识一座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今年暑期,江苏各地图书馆推出了一系列研学活动,让图书馆功能有了更多拓展,既有安静的阅览,也有“行走的课堂”。
6月24日上午,阴雨绵绵,30多人在栖梧读书会创始人王振东的带领下,“走读”南京图书馆馆藏古籍《金陵图咏》中的场景,他们在“凭虚听雨”间徜徉文学小道,凝望“鸡笼云树”中的城墙残垣,在“平堤湖水”边赏柳怀古,咀嚼400年前的金陵神韵。
400年前,明代书画家朱之蕃梳理了南京四十处山水名胜,编撰成《金陵图咏》。南京图书馆立足这“四十景”,定制了12条走读路线,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
南京图书馆阅读推广部主任顾晓宁认为,走读是以脚丈量,用心感受,如此,景点便有了温度和内涵。
于“走读”中,读者不仅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还观察到城市的发展巨变,畅想参与未来。
7月7日上午,宿城区图书馆组织学生走读耿车镇刘圩村,在白鹿书院,小读者们了解到了耿车的发展巨变。在多肉博物馆,他们震撼于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进入刘圩村落,水声潺潺,花草芬芳,环状“8”字形天然水圩,错落有致的白墙灰瓦,无不展现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除走读外,图书馆还推出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
盆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无声的诗句,立体的画卷”。在苏州市图书馆,近20人走进虎丘万景山庄,感受苏派盆景的虬曲苍劲、清秀古雅,并在苏派盆景技艺传承人指导下,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盆景作品。
12日上午,淮安市图书馆少儿阅览室,“DIY皮影”成为了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活动。
幕布上,伴随着童趣的音乐,《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骨精等影偶,在皮影匠人的巧手下腾挪翻转,趣味横生。在DIY皮影的环节,上色、拼装,不一会儿,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角色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淮安市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张轩墨玩得很尽兴,他希望以后经常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科普”是暑期图书馆活动的另一大特色。
转瞬即逝的流星来自于哪个星系?宇宙的尽头是否存在平行世界?地外文明何时会与我们联系?在无锡市图书馆,孩子们刚刚经历一次难忘的星空观测体验,从调试天文望远镜到星空桌游,全部动手操作。7月1日,金陵图书馆《寻秘自然2》带领观众深入'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寻秘自然》主创汪诘现场答疑,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图书馆+”,让书香飘得更远
为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江苏图书馆创新拓展服务范围,将触角延伸到社区、景区、企业等地,使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基层群众。
在镇江西津渡景区,图书馆被搬进了沿街店铺,游客们逛累了,随便走进一家店铺,顺手就能拿到一本好书。
7月12日,句容郊外的紫薇草堂书声琅琅,空气里氤氲着茶香和书香,图书馆新配送的1000多册图书,让这里又多了一份书卷气。
句容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殷素红说,这个夏天,他们打造了大益茶、一页阳光、樱花园等70多家“小而美“的公共阅读空间,定期举办读书会、书画讲座、茶文化交流等活动,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资源。
6月底,徐州经开区图书馆和青岛啤酒合办一场研学活动,孩子们先在图书馆学习小麦生长的绘本,然后在农科院观察小麦生长过程,最后去啤酒生产车间,实地感受‘一颗小麦变成啤酒’的过程。徐州经开区图书馆馆长黄粉介绍,图书馆位置较偏,周边社区少,企业多。为此,他们主动走出去,打造了企业书房、馆外书房、学校书房,把阅读送到读者身边。
入夏后,连云港的海岛书房格外热闹。
“开山岛书房”,游客在海风中聆听着英雄故事;“连岛书房”,人们踩着软沙踏浪,伴着书香入眠。
南京图书馆业务管理部工作人员王建新说,为了满足渔民和游客的阅读需求,今年初,他们打造了5家特色公共阅读空间。海岛书房的建设,有效实现了江苏有人居住或值守的基岩海岛书房全覆盖,同时成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有效补充。
作为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以“流通点”的方式延伸服务边界,目前,在全省建有95个流通服务点,图书配送近75万册。王建新说:“我们从117家市县区图书馆中选择46家作为流通服务点,统配党建、历史、文学、经济等2000多册精品图书和数字资源,其中近九成‘流通点’集中在苏北地区。”
7月初,淮安市图书馆满载书香的流动图书车,为古寨中心小学带来了一阵清凉。
这是淮安市图书馆设立的第四个“田野书乡”服务点,副馆长叶志军说,他们还将继续调研师生的需求,定制相应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 实习生 李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