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李璟 〔五代〕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卷起珍珠编织的帘,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
随风飘荡的落花谁才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忧思不尽。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
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词的首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
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
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
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
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
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
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
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词史》:“言辞者必首数三李,谓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与宋之易安也。”
《全唐诗》:“风度高秀,善属文。”
《资治通鉴》:“唐主为人谦谨”
这首词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李璟是李煜的父亲,同样是一位诗词大家,他只留下了五首词,这首词便是其中一首。
词人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思与感慨。
词牌《推破浣溪沙》,是《浣溪沙》的变体,与《浣溪沙》原调相比,在上、下阕末尾各增加了一个三言句。
这首词在宋泽元较本的《草堂诗馀》中题作”春恨“,春恨也就是这首词的主题。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青鸟:典出《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汉武帝)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夹侍王母旁。”后常用青鸟指传信的使者。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
丁香,常被用来比喻相思之苦。李商隐《代赠》诗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而李璟则将丁香结化入雨中,使得象征着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
结尾句,词人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境界陡然变得开阔雄浑,韵味也更加悠长。
著名词学家唐圭璋先生评价此词说:“通首一气蝉联,刀挥不断,而清空舒卷,跌宕昭影,洵可称词中神品。”
来源:每日一首古诗词(微信号:mrysg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