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网络上又有人对98版《水浒传》里塑造的宋江一角提出了不同意见,该作者认为:宋江能在那么多能文能武的好汉中脱颖而出,坐上水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肯定会有其过人之处,没有卓越的江湖地位和文韬武略是很难折服那么多如狼似虎的英雄们。而电视剧中由李雪健饰演的宋江一出场就是一副猥琐模样,缺乏草莽英雄的霸气和胆识,从开始就暴露了投降派的嘴脸。在面对朝廷命官和皇上的时候更表现出了卑躬屈膝忍辱负重的性格,唯恐来之不易的招安大计被皇上断然否决,撅着高高的屁股,口里喊着万岁,呼天抢地,令人愤恨。对宋江这一历史人物的塑造,俨然是受了“文革遗风”的影响,演员对人物的理解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与原著的描写是背离的,所以,李雪健在98版《水浒传》中塑造的宋江是不符合原著精神的,是失败的。该作者的思想观点也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对宋江这一历史人物的片面认识,有共鸣,也有共识。他们中很多人只是从电视剧层面上去了解宋江,而不是从历史的角度和原著的深度去挖掘这个人物。其实98版《水浒传》播出以来,存在争议的就是两个阵营,一个是不苟同故事的结局,反对宋江的招安;另一个是尊重原著(七十回本除外),认为招安才是故事应有的结局。
在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水浒传》的版本是最多的,包括金圣叹的批《水浒》七十回本、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98版《水浒传》的编剧冉平、杨争光当初是按照一百回本这个版本写的剧本,因为这个版本在民间流传最广,被更多人所接受 。金圣叹的批《水浒》七十回本属于腰斩《水浒》,直接将水泊梁山英雄排座次之后的故事全部删除,形成一个七十回的版本。金圣叹对《水浒》的理解就与上文所说的那位作者的观点是一致的,不能接受梁山好汉以悲剧收场的结果,当然老金还对宋江给予了歪曲和抹黑;一百二十回本被称为《水浒全传》,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章节,很明显是后人加进去的,在这二十回里归顺梁山的个别将领征方腊时均未出现,比如没羽箭张清之妻琼英等,在时间上也有出入,故此认为被人篡改。一百回本与一百二十回本其故事结局都是一样的,所以反对宋江招安的读者大多崇尚七十回本,但由于内容注入过多金圣叹的个人思想,失去很多原著的精髓,流传下来的七十回本在艺术价值上减弱很多,读者群也是十分有限。
无论是哪个版本,作为《水浒传》的灵魂人物宋江,都是这部文学作品里不可动摇的主角,一个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客观地讲,宋江这个人物在小说里是非常复杂的,在戏剧中的塑造也并不容易。他不同于武松的快意恩仇、鲁智深的侠肝义胆、李逵的粗中有细,作为一个押司,他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也是传播者,忠君爱国是他的一贯立场,如果不是阎婆惜那个娘们儿惹急了宋三郎,打死他都不会落草。但宋江深谙为官之道,懂得官场的生存法则,既能应对县衙州府的官场人员,也结识江湖绿林豪杰,更混迹于酒肆茶铺市井名流之间,这样的生存环境锻造了宋江独特的政治哲学。应该说,宋江在官场上是一个游刃有余且熟练掌握厚黑学的小吏,黑白两道还特别受百姓拥戴,可惜多才而不得志。能被江湖人称“及时雨”也并非浪得虚名,而宋江这一被人称颂的名声多来源于平日里慷慨解囊扶弱济贫的无限功德换来的。江湖好汉“义”字当头,当穷途末路的时候,宋江略施小恩小惠便能把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收于麾下,顶礼膜拜肝脑涂地。
在梁山上,宋江文不及吴用、朱武的兵法韬略,武不及林冲、关胜的横刀立马,就是这样一个只会喊“兄弟”的黑三郎却被众多好汉拥戴而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这似乎与刘皇叔有许多相似之处。宋江的魅力就展现在一个“义”字上,他虽有腹黑,但对众兄弟们的前途命运的忧虑是坦荡无私的,当然,这里也存在宋江有对高官厚禄光宗耀祖的仰望,报效国家是他人生的终极目标,所以在接受招安过程中尽管有个别人发了些牢骚,除了公孙胜之外,其他的兄弟还是跟他一起进京受封了。但宋江对北宋末年政治生态的掌握和了解是有局限性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好像是一条忠君报国的渠道,但腐朽黑暗的政治体制和强大万恶的剥削阶级是容不下宋江等人的,他的那句“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诗词对统治者该是多大的刺激?在陈桥驿宋军厢官都骂梁山军校:“你这大胆,剐不尽,杀不绝的贼!梁山泊反性,尚不改!”也就是说,即使皇帝赦免了宋江等人的一切罪状,高俅、蔡京之流也不会善罢甘休,宋江活一天,那些奸佞之徒便一天睡不踏实。梁山好汉的悲剧就在于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不可能在同一屋檐下和谐共处,狼与羊怎么可能在一个圈里?好汉们的耿直和率真永远改变不了统治者对他们的仇视和抵御。作为梁山前途命运的决策者,宋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98版《水浒传》开拍之初,导演张绍林选择李雪健饰演宋江,最初也并非被人看好。在1995年的时候,李雪健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电视剧《渴望》中的宋大成、电影《焦裕禄》中的焦裕禄等角色在90年代初就获得诸多奖项,成为了大明星。但李雪健能否将复杂的宋江塑造好呢?刚开始谁心里也没底,能不能胜任只有李雪健自己知道,他在熟读原著的基础上又仔细阅读了剧本,对人物的内心变化加以推敲和研究。宋江作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关键点就在于他的招安,而不是“及时雨”的影响有多大。毛主席曾在评价《水浒传》的时候就说过:“这部书好就好在他的投降。”李雪健在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时很好吸收了毛主席的这句话,伟人对于人物的点评总是一针见血。宋江没有反抗精神,只有投降主义,这除了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外,引用鲁迅的一句话就是:“奴隶性,”在这一点上李雪健抓住了宋江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内涵,在塑造这个人物上也更加深入,更容易激发创作灵感 。
许多观众不满李雪健版的宋江不单单是受招安后将兄弟们送上了不归路,还有在剧中的一些言行举止丝毫没有一股枭雄的气魄,就像上文那位作者说的一样,认为宋江一出场就迈着小碎步,见了谁都抱拳作揖,一副献媚般的诡笑,使人很难与后来的农民起义领袖形象联系在一起。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宋朝,一般有修养、有内涵,注重身份地位的官吏在大庭广众之下都会迈着小碎步走路,这既代表了身份地位也代表了封建文化的传承。在日本穿和服的男女,那些注重仪表的人也是迈着小碎步走路,我们都知道,日本文化与中国古老的东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这就是强大的中华文化所赋予世界的东方文明。
宋江从一个县衙小吏,成长为啸聚山林统领数万军队的梁山之主,这需要一个人生的蜕变过程,李雪健抓住了宋江人生起伏的几个点以及心路历程的各个阶段所释放的嬉笑怒骂彷徨抉择。宋江在怒杀阎婆惜之前,在小小的郓城县是何等的荣耀和风光,走到哪里都被人尊重敬仰,茶楼酒肆中与民同乐,一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幸福场景。在这组镜头里,李雪健的表演尽显宋江的春风得意,举手投足间都是被众星捧月的姿态,掏银子的那种阔绰又有一种视金钱如粪土的洒脱,眉宇间都是戏。在给晁盖报信的时候,宋江没有迈着小碎步、在怒杀阎婆惜的时候也没有迈着小碎步,在事情紧急的情况下,宋江丢掉了那些官场的斯文和身份。面对阎婆惜的步步紧逼,宋江犹豫不决,他不舍得抛下自己前程而不顾,但如果招文袋落在阎婆惜手里,被县衙知道了他私通梁山草寇的事,那是要遭遇灭门之灾的。李雪健将宋江内心的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从开始的乞求到被迫答应要求的条件,直到最终愤怒拿刀相向,这一系列表情的逐渐转变被李雪健一气呵成。当看到自己一身血的时候才发现闯了大祸,惊慌失措目瞪口呆,这对于一直保持良好形象的宋押司来说,也许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从此戛然而止,将踏上逃亡之路。
在整个《水浒传》中,表现宋江心理复杂变化的有两个阶段,其一是英雄排座次之前,李雪健塑造的宋江除了怒杀阎婆惜的精彩戏份外,还有浔阳楼提反诗、大牢里装疯卖傻、与吴用商讨招安事宜等桥段。在这些考验演员演技功力的戏份中,李雪健不留痕迹地一步步将一个押司逐渐被逼落草为寇又不甘人生志向就此停留的心理变化演绎的滴水不漏。杀阎婆惜之前只想保住自己的一官半职和一世英名,犯案之后只想不被抓住,逃亡几年后还能回去官复原职。但在江州劫法场后,宋江明白,再也回不去了,这场劫难已经彻底与朝廷决裂,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反贼,空有一腔忠君爱国的思想,却被现实的官逼民反击得粉碎。李雪健把宋江一系列的人生起伏,从一个被阎婆惜讹诈的无辜受害者到浔阳楼题反诗的落寂和无奈,再到江州大牢里装疯卖傻被黄文炳识破后的愤怒,透过心理和眼神交替的变化过程,很形象地表现了宋江那一点点对宋家王朝心灰意冷的演变。其二是在晁盖去世之后。在水泊梁山以军事手段解决曾头市之后,宋江成了梁山泊众望所归的山寨之主。如果说宋江初上梁山时,晁盖为了感激救命之恩,实意让贤而宋江有所顾虑的话,那么此时的宋江就有十足的把握了,虽然遵照晁盖临终遗言:“捉住史文恭者为梁山之主,”但初来乍到的卢俊义再犯浑也不会与宋江争这个位置,当初宋江没有与晁盖争,那么如今卢俊义同样也不会与宋江争,推让几番,宋江还是被众兄弟硬按着坐上了头把交椅。李雪健不愧是骨灰级的表演艺术家,此时把宋江那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官场厚黑展现得淋漓尽致,明明知道卢俊义不会坐上头把交椅,还要故作推让,好让兄弟们看到我宋江真的在遵照晁天王的遗嘱而安排的,卢俊义他不坐那也怪不得我。落座之后,看着卢俊义与吴用分坐左右,一百多个兄弟们纳头叩拜的场面时,宋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从杀了阎婆惜走上逃亡之路后很少出现的微笑。李雪健靠着那娴熟的肢体语言,再次把宋江的春风得意展现出来。
笔者以为最能表现李雪健演技功力的情节是在受招安期间以及魂归蓼儿娃之前的故事。做了梁山之主后,宋江首先考虑的还是如何招安的问题,在浓厚的儒家思想影响下,他不想就这样后半生落个贼寇的名声,在水泊梁山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早晚会被官军围剿,众兄弟可以没有理想,他宋江不能不考虑未来。元宵夜大闹东京后,招安大计受挫,接连又发生了童贯、高俅带领官军围剿梁山的战役,虽然挫败了宋军对梁山的进攻,但宋江放走高俅这一情节开始引起观众的极大不满,尤其是林冲杀高俅未遂之后,那一口鲜血吐出来,梁山众兄弟的悲剧开始上演了。病床上的林冲奄奄一息,宋江一进门就扑通跪下了,哽咽着喊着兄弟,双手颤抖着往前伸着,空抓了两把,最后握拳作揖,痛哭流涕。李雪健这一套动作把宋江内心那复杂的无奈、愧疚、悔恨演绎得入木三分,可谓是教科书般的神作。还有就是在梁山迎接朝廷命官招安时,众兄弟发现御酒掺了水,将酒坛全部打碎的一幕。面对着一片狼藉,宋江缓缓扭过头看着大家,两行眼泪顺流而下。此时的宋江内心一定是痛苦的,招安的目的还是为了众兄弟有一个好的归宿,在将来有个好的名声,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家好,可为什么不被理解呢?此时表现的是宋江的无奈、委屈和痛心。在征方腊时,涌金门前宋江与方腊的一段对话也堪称经典,李雪健脸上抖动的肌肉生动地刻画了宋江当时的屈辱和迷茫。张顺的惨死激发了宋江那歇斯底里的愤怒和咆哮以及完全失去理智的精神状态,李雪健此时又为观众呈现了另一面的宋江,
大家在看《水浒传》最后一集的时候,内心是伤感和辛酸的。面对着皇上赐的御酒,宋江的内心五味杂陈,他既希望这是皇上真正的赏赐,又担心高俅之流以皇上的名义对他们迫害。无论是何种想法,御酒还是要喝的,宋江也没有料到这御酒其实是慢性毒药,喝了之后不会马上发作,当他感觉腹疼的时候为时已晚,此时他才开始心灰意冷,眼睛里流露出了绝望的神情。但宋江在大势已去的时候仍然不忘了保全自己忠君报国的高大形象,不为后世留下谋反的罪名,将李逵与花荣叫来一起喝了药酒,唯恐他们闹将起来毁了“忠义”二字。最后一幕的宋江两鬓斑白,满脸沧桑,眼光呆滞,“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在眼前飘荡,好汉们喝酒唱歌的画面清晰可见,曾经欢腾兴旺的水泊梁山变得破败不堪毫无生机。李雪健在这里拿捏到了宋江在最后一刻的思想变化:回顾自己领导的这场“替天行道”革命,怀着为国立功的凌云壮志,攻城掠地东讨西杀,到头来却落得兄弟们阴阳两隔,一百单八将七零八落,究竟是对了还是错了?李雪健很准确地把握到了此时宋江的深刻反思,用迷茫的眼神展现了宋江的穷途末路。
在李雪健饰演的宋江是否成功的争论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主要还是取决于能否理解宋江受招安这一结局。李雪健的演技还是可圈可点的,观众不能因为接受不了宋江招安的结局而否定了李雪健对人物的塑造。从剧中各个情节可以看出来,李雪健在塑造宋江这一人物时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从了解宋朝文化到琢磨人物的内心世界,无不体现了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至于上文那位作者说李雪健饰演的宋江是受了“文革遗风”的影响而将这个人物塑造成令人唾骂的投降派。首先要说,中央电视台在拍摄四大名著之前,对于原著的尊重和剧本的要求以及人物的塑造必然要有自己的政治站位,不能说某些剧情观众不爱看就不拍,在尊重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时代不同作适当改编,但绝不能完全市场化去迎合观众的口味,否则将不伦不类。中央电视台投拍四大名著在考虑市场经济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宣扬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学,以电视剧的形式视觉化地呈现名著魅力,使灿烂的华夏文明在新时期更广泛地感染更多的人,为振奋民族精神而发扬光大,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使命,也是责任。其次,李雪健对人物的刻画确实是受了文革期间毛主席评论《水浒传》的思想影响,伟大领袖以扎实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远见卓识的政治眼光,敏锐地指出了《水浒传》这部伟大作品的不朽之处,“这部书好就好在他的投降”,主席这句话有两个意思:其一是宋江农民起义革命的不彻底性,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带领众兄弟出生入死的目的不是为了推翻腐朽的封建王朝,建立新的政权,而是还在依附昏庸的皇帝去实现自己忠君报国的人生理想,这不符合我党“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的革命宗旨,对我党的人民民主革命具有警示意义和借鉴意义;其二不能违背历史规律。演义小说的故事无论多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完全要符合历史规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运动有几个能够改朝换代的?北宋的王小波和李顺、南宋的钟相和杨幺、明末的李自成、清末的洪秀全……他们都随着历史的洪流远去了,英雄可以成为史诗,但无法跨越历史,这是英雄的悲哀,也是他们的宿命。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