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心衰疾病发生后,给患者造成了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压力,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孙宝贵院长表示:先别慌!心衰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医患携手才能预见更好的未来。
文/孙黎
心衰大致分成几类
心衰的种类有很多,孙院长解释道:根据发生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按发生的部位,有左心衰、右心衰,以及全心衰;心脏有收缩和舒张功能,按此分类,有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或者是混合性心衰;按症状,可分为无症状心力衰竭、有症状心力衰竭、顽固性心力衰竭;以射血分数为标准,分为射血分数减低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小于40%)、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及射血分数轻度减低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介于40%-50%之间)。
心衰药物治疗的发展进程
关于心衰药物的发展,孙院长进行了耐心解答:
在心衰研究早期,发现心衰是由于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出现问题,血液不能有效地射出与回流,因此提出了血流动力学障碍。当时大多使用利尿药物和洋地黄类药物,只为减轻心脏负担,增加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脏排血量,进而降低液体潴留引起的相关症状。
随着心衰研究的深入,发现心衰是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引起的。故,改变血流动力的药物开始应用。如血管扩张剂,应用后,心脏射血时负担减轻,心衰得以矫正。在此阶段,以扩张血管药物为主,辅以增加心脏收缩力的药物,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多巴胺类,以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这些药物都有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然而,数据显示,病人的症状有所改善,寿命却并未延长。
基于这个发现,仅从血流动力学了解心衰还是太过肤浅。于是,到了本世纪,医学领域对心衰的研究更近了一步,提出了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改变会引起心脏的重构,从而导致心衰。
这些神经内分泌因子,一类归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另一类归属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受体。研究者从干扰这些神经内分泌因子的角度思考,尝试用这些因子的拮抗剂阻止它发挥作用,于是作用于两个系统的药物应运而生。
一类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旨在逆转心室的重构,使心衰也得以矫正;另一类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用于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阻断β受体,这类药物使用后,能够逆转心室力,改善心功能。这两类药物,都是从心衰的发生机制出发,不仅缓解了症状,患者再住院和死亡率也显著降低。第三类药物是醛固酮拮抗剂,醛固酮,是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引起水钠潴留,也就是水肿,心衰严重的患者都存在这个问题,此类药物的作用就在于调整水钠平衡。
心衰治疗的“金三角”便由此产生。如今,这三类药物已然成为心衰治疗的主体。除此之外,还出现了由血管紧张促受体拮抗剂与内啡肽酶抑制剂组合的双通道阻滞剂,在临床上应用也较广泛,但尚未自成体系。
近年来,糖尿病药物——葡萄糖钠共转运体2抑制剂引起了心衰领域的关注,葡萄糖钠共转运体2的作用在于转运葡萄糖和钠,该药物应用后,抑制了葡萄糖的吸收,并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随后,在对心衰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研究中发现,它也能降低心衰的病死率。不曾想,糖尿病药物竟成了治疗心衰的新宠,既能解决血糖问题,又能治疗心衰,可谓“跨界药物”。于是,“金三角”变成了“四联法”,其主旨是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使心肌细胞的能量提供向好。
当然,对于心衰的治疗,孙院长也表达了不能仅停留在“金三角”或“四联法”,对医者来说,判定患病机制、选择治疗方案、合理运用药物等才是治疗的关键。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哪些治疗方法?
当然,心衰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还有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孙院长介绍道:“药物可以干预神经内分泌因子、能量代谢和炎症反应,从而逆转心脏的重构。然而,有些心衰则需要植入器械的介入治疗方式,如由于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造成的心衰,可植入三腔起搏器,使心脏再同步化;因心率失常造成的心衰,可植入除颤器,使心率恢复正常;因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出现的心衰,可植入心脏收缩调节器,改善钙的代谢,从而提高心脏功能。还有一些心衰则需要外科治疗,如冠心病引起的心衰、瓣膜病引起的心衰等。”
心衰患者在服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孙院长提醒,患者服药期间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心衰患者用药是循循序渐进的,一般从初始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具体因个人病情而定,但,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根据突发情况,进行剂量调整;第二,心衰患者需有良好的依从性,一般患上心衰后需要长期吃药,以此稳定病情,若随意停药,病情容易反复、加重;第三,提高对药物副作用的认知,如出现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遵医嘱停药或减量;第四,心衰患者服药期间,谨记规律生活、饮食有节,控制盐分摄入;第五,认真对待随访,无论是医院电话随访,或是自行定期随访,需与医生据实沟通病情;第六,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应咨询医生是否存在用药冲突,避免互相干扰,引发其他疾病。
■专家简介
孙宝贵
主任医师、教授、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曾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医学会电生理与起搏学会等12家国内学会的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或主任委员。承担和参加各种科研项18项,共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9项,国家专利5项(3项获上海市优秀发明专利奖)。
擅长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心脏起搏、心脏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术,以及PCI等介入性心脏病治疗手段方面有特殊专长。
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