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一定要提高历史教科书的阅读能力。学生往往是抛开课本背笔记,丢掉教材看资料,即使看书,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这样的很难学好历史的。历史阅读要全面、仔细,要提高阅读能力,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
1.阅读课本“导读”,明确本书概要
华罗庚教授曾指出读书要“由薄读厚”再“由厚读薄”。由“导读”明确整本教材的概要。
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本册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新课程是以专题形式编写的,阅读目录可以对该专题有个立体的了解。
3.阅读章节导言,把握背景线索
高中章节导言主要是介绍国内国际背景和主要线索。导言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语言,读导言也是便于从宏观上了解这一章内容,明确该章大事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形成立体的时空观和系统的历史感。常读导言还可以提高历史概括能力,“去粗去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每节正文1200—1300字,显然是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高中学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
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
小字每课时也有1000字左右,学生学习更易忽视。小字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虽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却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有些小字是比较高的理论概括与分析(如人教版必修一P6“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对我们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维有很大帮助。一些注释,除了扫清文字障碍处,还介绍某些学术观点,也不妨阅读一下,以启发思考,拓展思维。更何况,小字、注释,文字生动,引人入胜,可以激发我们学史的兴趣。
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
高中每节材料1—2条材料阅读,不仅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历史,还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如人教版必修一P39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材料)。材料的阅读不能要通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而且要结合课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
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
古人治史,尚且“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更要结合地图(人教版必修一如P22古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课文本省有地图,另有单独的历史地图册,边读史书,边对照地图。如有些地图是战争形势图,体现战争动态过程,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便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近些年高考历史试题加大考查历史地图的比重。学生学习历史最忽视读图,所以要格外重视。
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能力,想象力
高中历史每节里的图画4—6幅,课前还有约20幅彩图,此外还有些表格。这些图画有历史人物画,遗址图以及历史场景等。多读图画可以提高观察能力,想象力,使新学的历史知识更直观,更立体,更丰厚。这些图画不少还是艺术精品,可以给我们以美感。
9.阅读书后年表,理清历史线索
课后的大事年表要反复看,每章节的大事年一定要牢记。只有记住年代,才能对庞杂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日头条“数理化归纳总结精析”,可能有你感兴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