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妙就妙在“沉醉不知归路”。妙就妙在“误入藕花深处”。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无心之失,往往别有洞天,就像沙漠中的阿里巴巴,在不经意间就发现了藏宝洞,就好像那个武陵的渔夫,误打误撞的就叩开了桃花源的大门。
李清照亦是如此,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又误入藕花深处,这番经历想必一定是让年轻的词人乐不可支,如此才能让这一幕时时刻刻萦绕在她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让我们合理的想象一下,情窦初开的豆蔻少女们,在溪亭嬉戏玩耍,可能因为这天过节吧,父母兄长不再拘束着她们,甚至还允许她们喝酒,小姐妹们喜出望外的划着船跑到溪亭去看风景,溪亭周围应该开满了荷花吧,也正因如此,溪亭显得有些偏僻,少有行人。于是溪亭成了女孩子们的乐园,她们或是唱歌,或是斗草,或是投壶,当然也少不了喝酒,乐也淘淘,其乐融融。不知不觉中,夕阳西下,她们已经醉眼朦胧,这帮人才想起来,应该回家了。因此,“兴尽晚回舟”,不过,她们早已是“沉醉不知归路了。”
酩酊之余,只好信马由缰,让轻舟随波逐流,是夜,月朗星疏,流萤轻舞,清风徐徐,水波不兴,荷香氤氲,荷叶田田,一切是那么的安宁静谧,孩子们毕竟是累了,加上酒劲上头,她们禁不住都沉沉的睡去。不知过了多久,可能是那声清脆的蛙鸣,又或是清风拂过荷叶发出的簌簌之声惊了她们的好梦。她们睁开睡眼才发现小舟已经在藕花深处。无路可走了。这帮人才慌了神,大家七嘴八舌的嚷了起来,一个说要往东,一个说要朝西,一个说要向北,一个说要南走,说之不足,就要争着划船,“争渡,争渡。”的结果就惊起了一滩鸥鹭。这不仅让人想起了王维的“鸟鸣山更幽”。孩子们的喧闹更衬托了这夜的宁静。而这被喧闹惊醒的鸥鹭,怎么也不会想到,就是因为这些女孩子,几百年后,它们被无数的中国学生铭记,鸥鹭们被打扰很生气,中国学生们背的头痛也很生气。
但不管怎的,易安她们毕竟是找到了回家的路。但这”误入藕花深处“,让她们能体会到片刻的自由与宁静。这自由和宁静让易安发现了生活中、生命里被隐藏了很久的美。这美在田田的荷叶中,在争渡的桨声中,在簌簌而飞的鸥鹭里。
可惜的是,这种美也只能是转瞬即逝的。因为“误入”如同“溪亭醉酒”,只能偶一为之。回家之后,礼仪枷锁又将青春少女禁锢在深深的庭院之中。再往后,易安再无可能惊起鸥鹭了,她也只能在“雨疏风骤”中慨叹,绿肥红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