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走廊蜂腰地带,焉支山与祁连山之间形成的“甘凉咽喉”处,留存有一座古城的残垣断壁。古城具体坐落于今永昌县红山窑镇高古城村四社民居区西南侧。
焉支古城的历史记载始于西晋时期。据考证:西晋时期晋怀帝依焉支山设立焉支县,南北朝时期,焉支县又名“燕支县”。焉支县,虽经多次变革,但立县时间长达280年之久。唐、宋时期,城址仍然被沿用。明代,此地为高古城营所在地;清雍正年间,朝廷在此建四方城城郭,东西长328米,南北宽321米。
各种史料对高古城曾经管辖的烽墩、兵防设置等记载,足以证明这座古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即使焉支古城见证了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年代,但其城池基本完好。1982年,永昌县人民政府公布高古城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遗憾的是,史料中并未对古城的方位、面积、形制、城内建筑的信息进行详细记载,唯有高古城村的先辈们传承着古城故事。至今,高古城村民中,70岁以上的大部分人都是古城旧貌的见证人,耄耋老人对已经消失的高古城城内外建筑记忆犹新。
娘娘庙:位于南门楼东南,坐北朝南,一间(5米、1.5丈)大小。内塑子孙娘娘、送生娘娘等塑像,内墙壁画有描述西汉故事“韩信七岁击破缸”、“孔融四岁能让梨”的壁画。
杨家腰门:位于外城北城墙中段略东位置,腰门正中距外城东北角112米,距西北角68米,屋顶敞开,夯土门柱。杨家腰门距南门楼180米,距今单山坝干渠北侧的北门楼128米。三座门楼处于一条中轴线上,这条中轴线实为外城内的主干道,出南城门延伸到新城子路,出北门楼延伸到黄山寺。
南当铺:位于城门中轴线南侧,三间大小(约15米长)。
南门楼:高古城外城遗址现存两段沙土夯筑的城墙,属南城墙遗迹,两段残垣之间便是南城门楼,城门宽约5米(1.5丈)。南门楼上端盖有庙宇三间,每间1丈(3.33米)大小,内塑“福、禄、寿”三星佛尊。门楼的内墙上画有壁画,内容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为主,如“诸葛亮舌战群儒”、“东吴招亲”等。
石狮:石狮一雌一雄,高约1.2米,系工匠用巨石凿刻而成,雌狮口含“绣球”,脚蹬高1米的石床,威武相当。在下衙门,曾经还有一尊小石狮雄踞衙门门顶,这尊小石狮,后来被高古城村五社村民董天赋收留,最终遗落永胜村。2018年,高古城民众自发实施焉支城(高古城)遗址保护工程,这对石狮,已重返故里。
如今的焉支城古树、古城、花海相互交印,这让经历历史雨打风吹的古城仍然焕发生机,别有一番风味。
西晋焉支县、明清高古城,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等待着,等待着世人倾听它的故事。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千亩的油菜花、洋芋花开满了红山窑镇以及高古城村的田野。
文字:董开炜
编辑:王瑜 董俐
出品:永昌文学艺术届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