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席慕蓉《初相遇》
走上
观鸟之路
01
2009年
摄影之家年会
结识了一群鸟类爱好者
还有我的启蒙老师“零度”
自此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逐渐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那时我还没有单反相机
那时我还不认识大部分的鸟
却乐于钻山沟、查手册
观飞羽、听鸟鸣
于是,就有了与丘鹬的邂逅。
与丘鹬
的偶遇
02
2011年2月10日
农历正月初八
这天是单位团拜的日子
从自迷上观鸟后,我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早晨吃饭后,就推着自行车从生物研究所上边沿着老环山路转到韩家岭竹林再到三合村观鸟,然后再去上班。
那天早晨,走到老环山路拐向三合村的地方,在路边水沟里干枯的葎草中,发现一只沙锥模样的鸟,目测比平常见到的沙锥大,卧在那里一动不动,但是眼睛一直盯着我转,身体羽色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我往前靠近到2米左右了,它也不飞,我怀疑是不是受伤了,或者它自信伪装技术高超。
我立即致电请教我的启蒙老师“0度”,老师说“沙锥不上山啊,可能是其他鸟类,先拍下来再说”。可惜那天没带小数码,我立即去家住附近的摄友处借来索尼A550+75300MM,又返回三合村。
谢天谢地,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那只鸟竟然还在老地方卧着!咔咔咔……一梭子记录下来赶紧去上班——还好没错过单位的团拜会。
晚上,我把拍到的照片发到“摄影之家”群里请教大家辨识,大家惊呼:“苍天啊!大地啊!丘鹬啊!新种啊!”
我就这样第一次与丘鹬不期而遇,被动地记录了一个泰安市的新鸟种。
再次
不期而遇
03
2013年1月13日
农历腊月十三
这次是快到年根了
还是冬日的早晨,还是三合村的那条小溪,只是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不见了,丘鹬就那样静静地卧在那里。我远远地望着它,像望着久别重逢的老友——虽然看羽色和上次见到的不是同一只,竟然忘记了端起相机拍照。
只见它把长长的喙插入水中不停摆动头部,大约一刻钟的功夫,才围着小水洼转了一圈,好像只抓到一条蚯蚓。这时我才想起端起相机,留下它的倩影。
我蹲下身子趋步向前,慢慢靠近它,打算录一段视频。它好像知道我没有恶意,一会摆动头部觅食,一会停下来看看我,并没有要飞走的意思。
现在,我观鸟的时间多了,设备也升级了,但是再没有在泰山遇见丘鹬。城市在发展,环境在改变,我的丘鹬,我的朋友,什么时候,才能在泰山再次与你相遇?
丘 鹬
形态特征中等体型的涉禽,体长32~42厘米。体胖,颈短,嘴长而直,尖端黑褐色。眼深褐色,在头部着生的位置较为偏后。整体羽色呈斑驳的红棕色。眼先有一黑色横纹连接嘴基,头顶至枕后具3~4条黑色横带。背及肩红棕色,杂满黑、白色的斑纹,并具有4条灰白色纵带。翅红褐色,杂有黑褐色、浅灰黄色和灰白色斑。下体浅棕黄色,杂满黑褐色细横纹。与沙锥相比色彩偏锈红色,头部图纹明显不同。
生活习性栖息于阴暗、灌木茂密且落叶层较厚的林地、林缘灌丛或林间沼泽。偏夜行性,迁徙亦多在夜间进行。性孤僻且隐蔽,白天常隐藏在林中或草丛,夜间至沼泽、水边觅食,觅食方式为直接啄食或用嘴插入泥土中探食,主要取食为昆虫、蚯蚓、蜗牛等。
分布居留旅鸟或冬候鸟。可见于汶河流域、城郊、泰山低山等处近水的林地。
保护状况IUCN:LC;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
END
图/文 | 刘兆瑞
编辑 | 刘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