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侯之一,既是症状,亦可以作为疾病的诊断。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二、范围
常见西医所称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咳嗽。
三、病因病机
咳嗽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
(一)外感咳嗽
风邪伤肺:咳嗽鼻塞声重,口干咽痒,语未竟而咳。
寒邪伤肺:咳嗽、胸部紧缩而声音嘶哑,形寒怯冷,或遇寒即发。
湿邪伤肺:咳嗽、身体沉重,头昏如蒙,自汗,小便短涩,骨节酸疼。
燥邪伤肺: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出,喉间作痒,口干鼻燥。
火邪伤肺:咳嗽、痰粘稠难出或痰中带血,喉咙发干,口干心烦。
(二)内伤咳嗽
痰浊犯肺:咳嗽痰多,痰出嗽止。
肝火犯肺:咳嗽气逆,咳则连声不已,胸协疼痛。
阴虚咳嗽:咳嗽,痰少而粘,口干舌燥,五心烦热。
气虚咳嗽:咳嗽,痰多而稀,短气乏力,自汗。
四、鉴别
(一)肺痨: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肺痨由痨虫犯肺而引起,常同时出现咳嗽、咯血、胸痛、潮热、盗汗、消瘦等症。必要时尚可结合进行X线肺部检查,以助诊断。
(二)肺胀:有久患咳、喘、哮等病证不愈的病史。在咳嗽的同时,并有胸中烦闷,膨膨胀满,上气咳喘,甚至面目晦暗,唇舌紫绀,颜面四肢浮肿等症,且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三)哮证及喘证:哮证和喘证虽然也会兼见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表现。哮证主要表现为痰气交阻,气道壅塞,呼吸不利,喉间痰鸣气吼。喘证主要表现为呼吸迫促,张口抬肩,甚至摇身撷肚,不能平卧。
临床上一部分咳嗽患者,并非气管、肺疾患所致,常见的有喉源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及胃、食管返流性咳嗽、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应仔细甄别。
五、治疗
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及发烧、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服用杏苏散加减治疗。
风热咳嗽: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多有发热、口干、吐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喉痛,常伴鼻塞、流黄涕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可用桑菊加减治疗。
风燥咳嗽:干咳、连声作呛,少痰、唇及咽喉干燥。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干红少津。脉浮数。
治法:清燥润肺。可用桑杏汤加减治疗。
痰湿蕴肺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则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痰色白,每于早晨或进食后痰更多,进甘甜油腻之物则加重,胸闷,脘痞,恶心欲呕,纳食减少,体倦乏,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孺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场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协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
疗法:清热化痰肃肺。可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
肝火犯肺证: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条,胸协胀满,咳时引痛,口干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增减。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
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可用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治疗。
肺阴亏耗:干咳,声音短促,或痰中夹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可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治疗。
气虚咳嗽:咳嗽声低无力,气短,痰多清稀,神疲,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化痰宁嗽。补肺汤加减治疗。
阳虚咳嗽:咳咳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或兼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滑。
治法:温阳散寒,化气行水。真武汤加味。
六、咳嗽的调护
预防与护理;食物、药物;按摩穴位、穴位敷贴。
(一)、预防与护理:
1、积极消除烟尘和有害废气的危害,加强劳动保护;
2、戒烟;
3、锻炼身体;
4、忌食辛辣香燥、肥甘厚腻及过于寒凉之品;
5、体虚易感冒者:玉屏风散;
内伤咳嗽,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及护理。如肝火与痰湿,戒郁怒,薄滋味。
(二)食物、药物:
风寒咳嗽:葱白、生姜。
风热咳嗽:金银花菊花、薄荷。
肺阴亏耗:麦门冬、梨、百合、乌梅、银耳、鲜橄榄。
痰湿蕴肺:陈皮、薏米、萝卜。
止咳化痰:桔梗、枇杷叶、浙贝、川贝、罗汉果。
中成药:感冒疏风丸;清肺化痰丸、清开灵胶囊、莲花清温胶囊;蜜炼川贝枇杷膏、玄麦甘桔茶等需辩证使用。
(三)、按摩穴位、穴位敷贴
尺泽穴:此养生穴位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取穴时掌心向上,手臂上抬,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处即为尺泽穴。
列缺穴:此养生穴位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时两手掌心向下,虎口交叉;左手在上时,左手食指指尖处,为右手列缺穴;右手在上时,右手食指指尖处,为左手列缺穴。
肺俞穴:此养生穴位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低头,颈后突出的椎骨是第七颈椎棘突,其下第三突起处为第三胸椎,肺俞穴(双侧),在第三椎骨旁边开一指处。
作者简介
黄晓梅:主任医师,任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部主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咳嗽、胃病、恢复期中风诊治。1996年及2014年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