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居明
在山东省宁津县东部二十余公里处,有一个自然村叫青积务,村西学校旁有座小桥名曰卧龙桥,这里流传着很多王莽赶刘秀的故事,好多的村名都跟那段历史有关。“王莽赶刘秀,处处都有救”也成了当地的口头禅。
东汉光武帝刘秀
王莽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后,露出了他本来面目,开始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加上连年灾荒,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饿殍遍野,各地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战火不断,一时间狼烟四起。
传说公元23年,王莽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起义军团团包围在昆阳城(今河南省叶县)内,当时昆阳城内只有守军数千人,而莽军却超过十万之众,众寡悬殊,情况十分危急。刘秀临危受命,只带数骑精兵趁夜幕突出重围前去搬兵求救。当王莽得知冲出包围的是当年在演武场射落自己缨冠的刘秀时,勃然大怒,当即抽出一彪人马由大将王寻率领,随自己去追赶刘秀,而其余人马则交给大将王邑与副将巨毋霸率领日夜加紧攻打昆阳城。
王莽带领这支人马对刘秀穷追猛赶,当追至渤海郡乐亭县(今宁津县东部)时,最后只剩下刘秀单人独骑了。这时已是深夜,刘秀人困马乏,又饿又累,追兵声消失后,便仓惶逃到一座小桥下倒头便睡。不知不觉中已睡至东方既白,刘秀还没醒来之意。而王莽的追兵正步步逼近这里,已经隐约听到人喊马嘶之声。受玉皇之命,为真龙天子刘秀担任哨兵的是一只蝼蛄虫(俗称“土狗子”),在刘秀身下不停地拱来拱去,好叫刘秀快快醒来逃命去。谁知刘秀就是不愿醒来,蝼蛄拱他左边,他翻身到右边继续睡,蝼蛄拱他右边,他就翻身到左边。
最后,刘秀实在无法入睡,索性一骨碌爬起来,逮着那只蝼蛄就把它的头掐了下来,蝼蛄立即身首异处了。稍一愣神就听到远处传来王莽的战马嘶鸣声,刘秀不敢怠慢迅速骑上战马,借着刚刚下起的浓雾向北逃去。等到王莽追兵来到后向孔镇(村名,空追一阵的意思)方向追去,然后就朝王木腿(村名,王莽退去的意思)退去了。
刘秀知道是错怪了救他命的蝼蛄,立即返回找到已是两段的蝼蛄,用当地枣树上的枝针把蝼蛄的身子和头连在一起(所以现在蝼蛄的脖子中间还留有扎人的刺)。蝼蛄活过来后,刘秀怕它向东拱到水里,就对它说朝西拱,蝼蛄误会了天子的圣旨,所以后来专找庄稼苗稀的地方拱,而那个刘秀避难的村庄就改成清起雾,后来叫成了青积务,那座避难的小桥就叫 卧龙桥。
有诗为证:
王莽包围昆阳城,
刘秀请缨去搬兵。
人困马乏卧桥下,
救他一命蝼蛄虫。
作者张居明,男,1960年出生,宁津县相衙镇(原道口乡)后纸村人,中共党员。1978年参军入伍,1979年参加了中越自卫还击战,1980年在省级刊物《国防战士报》发表处女作《溪流》,几十年来凭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先后发表新闻、通讯、诗歌、散文数十万字。退伍返乡后在肉联厂工作,本世纪末下岗后在红山木业工作至今。近年来致力于人文地理方面的挖掘与整理,发表了《一代怪才吴棠湖》《神奇杨抱槐》《青积务源自请起雾》《吴鸣风智破“蜘蛛案”》《隽不疑智审山寨卫太子》《千年恩爱夫妻树》《刘墉省亲过宁津轶事》《化牛李的传说》《蟋蟀与宁津的渊源》等,为弘扬宁津文化作出了贡献。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