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好,就是差生!'
'多和你们班成绩好的孩子玩,那些成绩不好的差孩子离他们远点,会影响你的成绩!'
'成绩差的孩子是不会有未来的!'
孩子从上学开始,就被强制的灌输了一个概念,成绩好=好孩子,成绩差=坏孩子。于是年年的班干部选举、三好学生选举,都成了好孩子的专利,成绩差点的孩子根本没有资格参选。
在老师和家长眼中,成绩代表了一切,你可以接受孩子有各种各样的小缺点,却唯独接受不了他成绩差,成为老师眼中的'差生'。因为那不仅仅说明你的孩子落后了,更说明作为父母的你'教子无方'。
如果很不幸,即便你费尽心机,你的孩子仍旧成绩不好,是个'差生',作为父母又该如何面对和引导我们的孩子向好的一方面发展呢?
(1) 放下父母的虚荣心,接纳他的不完美
首先,我们需要告诉自己,不同孩子之间一定会存在差异。不是每一对高学历的父母生出来的孩子都是高智商的孩子;也不是每一对才学平平的父母都教不出出类拔萃的孩子。
一个孩子的成绩不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长期生活在被批评的氛围中,以致于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父母给的关心不够、受到老师的负面影响等等。
而我们却忽略了这些外在因素,一心认为就是孩子不努力,才让我们在家长会上被老师当众批评,颜面尽失。而那些优等生的家长则在旁边意气风发、交流心得。其实我们放不下的不过是作为父母相互攀比的虚荣心而已。
回到家,我们继续与这个骨肉至亲相爱相杀,丝毫不问及他们的感受,用最恶毒的话在他们心里扎小刀,用'差生'这个词给他们贴标签,以此宣泄我们心中的不满。
之前,网上有一位父亲作为'差生'代表,做了一段演讲,让我感触颇深。他说:'我们要接受孩子的现在,无论怎么样的现在和将来,但你总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是呀,无论他什么样子,他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必须接纳他的一切,无论好与坏,并始终给他最好的教育。
(2) 陪伴你的孩子,帮助他改变错误习惯
在孩子还小时,他们并不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这需要家长合理引导孩子,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式。
孩子在家做作业时,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磨叽拖沓的情况?是否写完作业不懂得检查和做好明天的预习情况?又是否存在遇到难题就不想思考,直接寻求答案的情况呢?
我们不能认为把孩子丢给老师与辅导班就万事大吉,如果说要做出改变,最先要改变的就是父母对待孩子学习的看法。
·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有些孩子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写会玩会,一项半小时的作业量可能要做2-3个小时之久,有效学习时间非常的低。身为妈妈我们刚开始还会好言相劝,直到后来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大发雷霆,也不奏效。
其实,孩子只是对时间观念并不清晰,他们不懂5分钟是多长,也不懂被我荒废掉的时间还可以做些什么事。认知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与自身的时间知觉密切相关。
它是指人对事情发生的顺序性(时间顺序)和持续性(时间距离)的直觉反应。这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形成时间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孩子做作业时,根据作业的量规定时间,上小闹钟。闹钟可以将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在时间结束时用声音来提醒。
同样可以让他制定每天的任务表,完成一项后打勾,制造时间的紧迫感。充分认识时间的宝贵,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休息、玩耍,孩子自然就会格外抓紧。
· 养成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养成一个正确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课后复习可以帮助孩子很好的巩固一天所学的知识,有一些知识是看似课上学会了,实则并不懂其深意,孩子在回顾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补救,避免越落越多的情况。
而课前的预习,可以帮助孩子提前了解新知识,心理有底,则更有自信,上课时更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思考。
孩子如果没有这种习惯,家长开始不能只用嘴说,而要和他一起参与其中。提前熟悉孩子的课本知识,为孩子制定一套预习流程,注意把握时间和预习的深度,并不是预习的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不要让孩子一上来就厌烦这种方式。
等过了几次孩子渐渐适应这种方式后,父母就可以放手了,相信我们的孩子已经具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 为孩子准备错题分析表
这部分需要家长的高度配合,并不是所有在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题都要纳入其中,父母要先进行筛选,在相同类型错题中找出一个有代表性的用于分析提醒,不用占用孩子的时间去抄,因为时间有限,花费大量时间在抄上不划算。
父母找好错题后,帮助孩子整理解题思路和方法,不断督促孩子温习。在孩子完全掌握一类错题时可以进行删除,随时更新。
(3) 无论何时,不要对他丧失信心
高尔基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信心,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
面对孩子的失误千万不要一直的责骂他,我见过一些家长经常会用'真笨'、'猪头'、'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有你真丢人!'这样的话语去说孩子,或许他们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情绪,却不知这已经深深的伤害了孩子。
孩子开始听到这样的话会伤心,但是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习以为常,自暴自弃。认为我就是父母眼中的笨蛋,我什么都做不好,努力有什么用呢。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所以,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让其向'标签'方向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孩子的失误,我们要更加的包容理解他们。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不会一帆风顺,作为孩子最最亲近的人,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他,我们要始终对他们抱有信心,支持并鼓励他们。
不要因为偶尔的失利,轻易为我们的孩子定性。心理与外在同样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支持与善于引导他们的父母,请相信,我们的孩子未来有无限种可能,他们始终会像明日的朝阳一样耀眼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