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黄艳平 通讯员 丁诗鸿 陈敬师
“我刚从手机系统看到了预警,留守老人陈文国一天没出门了,我们快过去看一下吧。”7月26日上午,谷城县庙滩镇新街村网格员兼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者阮正燕一边穿上红马甲,一边对村文书涂艳琴说。
原来天气炎热,加上身体上有些不舒服,65岁的陈文国老人一直待在家里没有出门。阮正燕给老人送去生活用品及备用药物,便开始与老人拉起家常。
安装门磁装置,打造“时间存折”服务品牌
“镇上专门为留守老人安装门磁装置,预警老人24小时的安全状况。”1小时后,涂艳琴在阮正燕的“时间存折”服务时间栏里记下“+1”。
当前,庙滩镇依托“一网统管”城镇运营管理中心平台,将独居老人的智能门磁设备进行联通,新设了平安留守应用场景,并以此为载体,紧密联系“时间存折”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为志愿服务科技赋能。
点线成面,点是元素,面是整体。借助智能门磁产生的东风,“时间存折”志愿服务正从群众最关心的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疫情防控、创业就业等方面如火如荼开展。
“我那时候不跟您说了嘛,被子脏了、指甲长了,有啥需要了只管叫我们,我们来弄就是了。”在庙滩镇灵水街社区3组的陈尚书家中,志愿者郭丽对老人说道。
陈尚书今年80岁,无儿无女,长期一个人居住。志愿者们来到老人家中,与他拉家常,帮他修剪指甲、洗衣服、打扫卫生,前后忙活了近两个小时,老人脸上也写满了笑容。经社区认定后,每名志愿服务者的“时间存折”里被记下“+2”。
“这张表格是我们志愿服务者的“时间存折”个人账户,它上面记录了姓名、编号、联系方式、服务项目、服务时长等内容,这也是我们存档、评定的依据。”该社区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介绍道。
用好“时间存折”,让服务更具价值
上门到户,服务到人,存时进折,红利共享。“时间存折”志愿服务是继“三百”促“三治”、“三爱工程”后的又一为民办实事举措,志愿者在从事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后,经有效认定,以1积分/小时为单位填录到“时间存折”里,积分可用来兑换生活用品,也可用于表彰先进。
把时间存进“存折”,服务者和服务对象更能直观的感受到服务的价值。
在宣武街社区居委会办公楼里,还专门设立了一间100多平米的“爱心超市”,志愿者们可以通过自己“时间存折”里的时长,在超市兑换各种物品。
“积分超过一定数额时,社区会授予表彰,还会向镇里推荐先进典型。”宣武街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道荣说。
目前,庙滩镇共成立3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个站设有6至7个志愿服务队,合计有志愿者1600多名。该镇正计划逐步完善服务内容,简化制度流程,不断探索创新鼓励机制,从群众最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有了‘时间存折’,现在辖区内越来越多的人都自发主动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谷城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龚丹丹介绍,7月下旬,谷城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深入研究学习《全域推广“时间存折”志愿服务品牌 持续深化宣传系统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襄阳市“时间存折”志愿服务品牌管理办法》,学习各地典型、对标优秀 ,在全县积极探索推广“时间存折”志愿服务活动。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