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日报国际版整版对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就进行报道。
百合种植寻转机
当农民任连军不再种植当归与黄芪等中药材,而是转向种植百合时,他便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这类百合可用于缓解咳嗽,喉咙干燥的症状和其他类呼吸系统疾病,但需要精心培育三年才能从中获益。
52岁的任连军现在知道这些年的等待是值得的。他提到百合比起以前他所种的玉米、土豆、当归等一般的农作物,产量提高了5倍,如今每亩每年可增产5000元。
任连军的家乡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他在投资百合种植产业中获得的收益,进一步反映了他的家乡在此产业上的广阔前景。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一部分,利用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其他优势进行大型投资,让元古堆村的村民能够共同工作,脱贫致富,成为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道路上值得学习的榜样。
六年前,甘肃兰州的农业专家发现该地区的物理条件适合种植百合这种有价值的作物,任连军便开始在他1.34公顷的土地上种植百合,并将他们的一些专业知识传授给当地农民。现在他负责种植百合,他自己还租用了许多能够种植百合的土地,并对越来越多的村民进行培训,让他们耕种该地区适宜种植百合地区(约370公顷)的五分之一的耕地。
百合种植产业使任连军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任连军在外打工儿子的工资,任连军一家四口的去年年收入达到了十万元左右,而在扶贫措施出台前,他们只能依靠种植普通农作物维持生活。
“我们用这些新机会在村子里互相帮助,这也正是传统的社区价值观。”任连军说。
乡长王小明表示,为了提高村里百合的产量,大约有200万的投资会投入到加工厂,还要利用更先进的物流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来进一步提高百合的收益。
元古堆的村民在这样的鼓励下,种植了更高效益的作物,他们利用该地区的温和潮湿的气候种植羊肚菌,从中获得了成功。如今村里已经从几年前的贫困中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像任连军一样的村民联合起来,收获从农业产业进步中得到的回报。
共创美好生活
元古堆村位于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在2013年取得重大改善之前,他们大多生活在贫困中。到这一年年底,元古堆村一直都是中国消除极端贫困的第一批重点对象。极端贫困是指年收入少于2300元的标准。
截至2012年底,重点安排实施脱贫的人在全村共有220多户、1100多名村民。根据当地政府的数据,当时的农业人均收入为6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略高于1465元,贫困率高达57%。
但在2016年,随着扶贫措施的制定,元古堆村因成为全省'最美村'之一而获得赞誉,两年后,该村完全摆脱了贫困标签。到2019年底,该村实现全村无贫困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789元。到2013年底,渭源县贫困家庭2.5万户,贫困人口10.23万人,贫困率31.66%。六年来,渭源县共脱贫2.47万户、10.94万户,贫困率下降到0.43%。
在扶贫行动的带动下,渭源县已为2.29万户家庭(其中近6000户贫困家庭,约2.4万居民)提供自来水。据当地政府报道,自2013年以后,渭源县的饮用水安全合格率达到了100%,比2013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201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6.9亿元,比2013年增长13.8亿元,年均增长6.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8元,比2013年净增长4173元,年均增长10.4%。
2020年2月28日,按照贫困县退出有关规定,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省政府批准渭源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分管扶贫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张振亚表示,多管齐下的发展方式包括开发主导产业、扩大产业渠道和服务,以帮助确保和提高收入。全县用于扶贫工作的资金达到17.7亿元,贫困率下降至0.43%。张振亚说:“我们将创新稳定的收入机制和农村经济的分配模式。”
据当地政府介绍,村民建设了至少24家农业投资公司、32家大型企业和15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激励超过20000名贫困农民参与定向生产。
教育方面,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39%,比2013年提高18.9个百分点。医疗水平方面,累计投入医疗设施和服务资金超过3.3亿元,搬迁3个县级医院、翻新16个乡镇医院,建立农村标准化诊所至少142个,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近99%。房屋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近2.9亿元,改造农村危房1.78万户,安置房屋6700户3.26万余人,安置资金7.8亿元,保障村民生活安全。
该县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420万元参与建设田家河光伏产业园,当年实现园区2兆瓦全额上网发电,近三年来光伏产业实现集体收益72万元。今年,县上又投入资金39万元,支持元古堆村实施农光互补羊肚菌种植配套设施建设,光伏设施铺在羊肚菌种植棚顶上,羊肚菌生长在光伏设施的荫蔽下,扩大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培育羊肚菌 走向致富路
元古堆村59岁的村民白海红也曾种植过当归、黄芪等传统药用作物,虽然他的种植面积不到0.2公顷,但是每年能增收1.3万元。去年加入了村里的羊肚菌种植计划后,他的年收入已经跃升至约7万元。
白海红说:“羊肚菌通常从野外收获,虽然它们不容易培育,但是非常珍贵——生羊肚菌可以卖到每公斤200元,加工过的干货可以卖到每公斤2000元。”
董建新,39岁,当地农业和旅游项目的负责人。他说:“我们的合作社今年通过羊肚菌利了25万元,利润约12万元。并计划明年4月和8月分别种植一批羊肚菌。如果丰收的话,可以赚得46万元。”
“目前,村民们余留了近一公顷的土地来种植羊肚菌,在村民们精确控制的种植环境下,将会培育出珍贵的羊肚菌。村民们通过培训、技能升级、分销渠道,甚至还有研发设施,从而“扩大生产规模”。
为了发掘该村的田园和生态旅游潜力,村民们建立了超过10个民宿和农场住宿设施,以容纳越来越多的周末游客,受邻近的梅花鹿公园的影响,该村成为了一个顶级游览地。
元古堆的大餐厅可以容纳100多名用餐者,在旺季,日收入高达6000元。31岁的马玉红,也是餐厅六名员工里的一员,她在这家餐厅轮班工作,月薪约为2000元,在轮班休息期间,她能照顾自己的两个孩子。她的家人曾经也种植羊肚菌。她说:“我老公在地方行政部门工作,经过这些年羊肚菌的丰收,我们家的年收入为3万元,比之前增长了一倍。”
除了当地种植的羊肚菌,这家餐厅也主卖杨新天等元古堆村民饲养的鸡。
在2003年决定回村里工作之前,杨新天曾前往兰州的建筑工地工作。他在院子里养鸡,每年能挣1万元左右,勉强维持着一家六口的生活。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杨新天很快在附近的山坡上建立了一个养鸡合作社,占地约0.27公顷。去年,他在路上售卖了大约4万只鸡,以满足村外对他的鸡不断增长的需求。据报道,到今年6月,40岁的杨新天养了5万只鸡,赚取了约10万元。
杨新天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非常艰难,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和妻子每天才休息5个小时。后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在2015年,我们用17万元改造了这个房屋,其中村级补贴了2万元,最后主要花费了8万元来扩大和改造农场,现在不仅孩子都在上学,老人也很健康。我们全家都非常幸福。”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