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惠誉调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事情,让全球资本市场产生明显波动,美债更是应声下跌。当天就有很多人私信问这个事情,我们之前有篇文章专门介绍这个事情,在今年2月发表的,有兴趣的可以往回翻翻看看。今天我们再跟大家聊聊这三个评级机构的事情。
标准普尔,亨利·瓦纳姆·普尔于1860年创立,总部位于纽约,1975年被美国证交会认定为全国信用评级机构。当然他还有一个著名的产品就是标普500指数,里边包含道琼斯和纳斯达克典型500家代表公司。当然他编制的指数不止美国在用,还有其他国家也在用比如澳大利亚的标普200。
约翰穆迪1909年创办投资者服务公司的时候,主要对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因为当年美国铁路债券大爆发,所以赶上了风口。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的债券评级,最终在纽交所上市,完成全面信用评级机构转型。他的总部也在纽约。
惠誉是三大评级机构里边最小的一家,总部设在伦敦。1913年由约翰·惠誉创办。他也是唯一一家非美的世界性评级机构。全球拥有40多家分支机构。不过在纽约也有一个总部。惠誉连续被评为全球最佳评级机构,并且在亚太地区,市占率达到70%左右。
这三家评级机构各有侧重,标准普尔侧重于企业评级,比如对苹果,亚马逊,阿里巴巴的等评级;穆迪侧重于机构融资方面,而惠誉则更侧重于金融机构的评级,比如银行保险券商这些。
2017年随着国家对外金融开放程度加大,穆迪和惠誉获准进入中国,做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2018年标普也最后进入国内市场。注意他们只能做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这等于先试水,另外银行间债券市场其实评级风险相对很低,毕竟主要银行都是国有,评级主要解决一个信息透明度可信度的问题,显然国有大行间,还是非常透明的。至于农商行城商行,这些小虾米,显然进入不了他们的法眼。其实这就引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些评级机构靠什么赚钱呢?
全球几十个分支机构,一两万员工,指什么吃呢?总要有产品或者服务能换钱才行吧。评级机构主要盈利包括对国家或者公司债券发行人或者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收取评估费用。其实国家评级也可以理解成国家是债券发行人,不过发行的是国债。另外就是评级咨询、经济咨询、投资等业务。当然主营业务还是卖评价报告。这个评级报告有两个收入来源,一个是被评估人需要支付费用,这是费用的大头。另外一个就是需要看评估报告的机构或者个人,付费购买报告。
以穆迪企业评估收费为例,按照融资额比例收取, 100万以下千分之6 、100万以上~1000万,千分之2.5 、 1000万以上~5000万,千分之0.8 、 5000以上~10000万,千分之0.5、10000万以上 千分之0.1。也就是最低收费6000,一亿以上的收费10万打底,上不封顶。比如融资10亿,评估报告收费100万。那问题来了,惠誉这次给老美评级收费多少呢?2022年美国发了2万亿美元国债。想让三家评级机构给报告,不给钱显然是不合适的。至于世界各地购买评级机构报告的零碎收入,跟客户主体给的服务费相比,就是小虾米了。
所以之前我们跟大家聊,这次惠誉调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一定是藏着美国官方的想法的。没有哪个公司尤其是西方行业龙头大公司去做免费的东西。虽然为了公司报告质量和长期信誉,评级公司会遵守数据真实的原则,但是在财务上怎么做账怎么调整账目才能让评级报告好看,就是这些评级公司和被评价个体的财务所专长的项目了。一定程度上来说,很多评级是带着目的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