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平生爱作诗,颇得苏东坡豪放派神韵。
陈毅在《梅岭三章》中,曾写道“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可谓是霸气之至,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众所周知,《梅岭三章》写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
三年游击战争不亚于万里长征,陈毅也曾无不动情的说道,能活下来真不容易。
原中顾委常委陈丕显,就曾参加过三年游击战争。
陈丕显生于1916年3月,福建上杭人。早在1929年,陈丕显就加入了共青团,投身于革命事业,负责福建省共青团的创建工作。
中央红军长征后,陈丕显与项英、陈毅一道跟中央苏区领导机关突围,历经千辛万苦进入赣粤边游击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三年游击战争的主力部队就是后来的新四军,建国后更是走出了1位元帅、1位大将、3位上将、8位中将、96位少将,可谓是将星璀璨。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陈丕显调任东南局,出任青委书记、青年部长,号召爱国青年参加新四军。
1940年9月,陈丕显出任苏北区党委副书记,参与创建苏中根据地。此后,陈丕显一直在苏中战斗生活。
解放战争时期,陈丕显历任华中野战军七纵队政委、新四军华中南线后勤司令部政委,华中工委书记,新四军华中指挥部、苏北兵团、苏北军区政委。
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陈丕显领导107万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
其中,仅随军民工一项就达22.5万人,提供了1.5万多副担架,8万辆小车,供应了1.1亿斤粮食。
建国前夕,陈丕显随军南下,出任苏南军区政委。
建国初期,陈丕显调任上海市委第四书记,协助老首长陈毅治理上海。
由此,陈丕显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特别是一五计划期间,陈丕显作为上海市委主要负责人之一,奠定了上海的工业基础。
截至1965年11月,陈丕显已经是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1977年2月,陈丕显出任云南省委书记(时设第一书记)、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
同年7月,陈丕显出任湖北省委第二书记、湖北省革委会第一副主任。
1978年8月,陈丕显出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正式主政湖北。
此后,陈丕显先后兼任湖北省革委会主任(相当于省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湖北省军区第一政委、武汉军区政委。
1982年9月,陈丕显在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同年10月,陈丕显出任中央政法委会书记、中央保密委员会主任,参与筹建武警部队工作。
1983年6月,陈丕显出任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跻身副国级。1987年11月,陈丕显担任中顾委常委。
1995年8月,陈丕显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