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题为《夏日绝句》的咏史杰作,不仅是抒发个人的悲愤,更是广大黎民百姓的心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天地英雄气概,不是由一个男人表现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柔弱女子呐喊出来的,这个女子就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李清照生于东平】
据专家考证,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李清照生于郓州(今山东东平),当时她的父亲李格非任郓州府学教授,三年后,李格非调汴京国子太学学政,李清照也随之离开了东平。《山东通史•宋元卷•李清照》说“其母王氏,为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工诗能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其记载有误,据《宋史•李格非》记载,其母王氏是北宋另一名人23岁进士及第且高中榜眼曾官至宰相历仕三朝的王珪的大女儿。李清照出身书香名门,自幼博览群书,才华出众。著有《漱玉词》,风格清丽婉约,被词坛誉为“婉约词宗”。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也被人称作“李三瘦”。这是因为她以“瘦”入词,皆成绝妙: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自是花中第一流】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才华绝世,声名远播,对生活充满了热切的憧憬和向往,笔下的文字充满了青春生命热烈奔放的活力。
请看早期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再看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两首词都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一首是讲游湖迷路,一首是讲雨后海棠的情形。这两首词都是宋词界的点睛之作,一句“绿肥红瘦”道尽了海棠花备受风雨摧残后的凄惨之相,一句“惊起一滩鸥鹭”表达出了诗人的童趣之心。
李清照18岁嫁于宰相赵挺之公子赵明诚。李清照与丈夫志同道合,感情深厚,他们常一起切磋诗文,校勘金石,鉴赏书画,唱和诗词。但是新婚不久,由于新党旧党之争愈演愈烈,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一再被降职,直至驱逐京城。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因与蔡京交恶,终被罢官,气愤成疾而死。
赵明诚的荫封之官也随之丢失,夫妻被迫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移居青州。不过李清照这一时期的生活是幸福安逸的。赵明诚的外公郭家也在青州。李清照赵明诚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审容膝之易安”句,将自己的居室称为“易安室”,将厅堂取名为“归来堂”。
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李清照还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挂在堂内,赵明诚为肖像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在丈夫眼里与之琴瑟和鸣的爱妻李清照就是这样一枝“清丽其词,端庄其品”的“花中第一流”。
【赵明诚与李清照】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赵明诚被朝廷重新启用,出知莱州,李清照不忍分别,挥笔写就《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后又写了《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元代文人伊士珍《琅嬛记》记载,这两首词都是李清照婚后写给赵明诚的。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相思,以“人比黄花瘦”写哀愁,巧妙精工。据《琅嬛记》记载,赵明诚接到《醉花阴》一词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
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美好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几百年后,清代最优秀的词人纳兰性德将这一幕化作一句惬意深长的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夫妻二人以比赛背书为娱乐的方式,这真是难得的幸福。幸福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李清照与《金石录》】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侵,掠走了徽、钦二帝。宋高宗南逃,中原大地,千里沃土,任凭金人烧杀抢掠。1127年秋天,李清照精心挑选图书文物装了15辆大车,匆匆上路,几经周折,半年之后,到达建康。1127年12月,金兵进占青州,李清照留下的图书文物,又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这一消息传到建康,李清照赵明诚捶胸顿足,号啕大哭了一场。据有关文字记载,李清照夫妇省吃俭用,醉心于金石书画的收集与整理,每每得到珍贵的金石书画,鉴定分析、欣赏玩味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是年8月18日,他暴病身亡,使李清照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使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从此,她开始了20余年的孤苦无依的流亡生活。她颠沛流离,冷清凄苦,历尽磨难,所携带的金石书画也大多散失,但她始终忠实于对丈夫赵明诚的感情,以坚韧的毅力,编辑完成丈夫赵明诚的《金石录》,并撰写了《金石录后序》,付诸印行,传之后世。
《金石录》是一部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之学的专著。著录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三代,下及隋唐五代,共2000种。《金石录》30卷,前10卷为目录,按时代顺序编排;后20卷就所见钟鼎彝器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石刻文字,加以辨证考据,对新旧《唐书》多作订正,是研究古代金石刻必资之书。赵明诚这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主要是在青州期间在李清照的帮助下完成的。
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李清照在孤独、寂寞、对往昔的回忆与对国家的忧思中,走完了她满是坎坷风霜的一生,享年73岁。李清照的悲剧感动了世界,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世界天文界用她的名字命名水星上的一道环形山脉,让世人永远记住并爱戴这样一个名字——李清照。
【词压江南,文盖塞北】
李清照是一位才华横溢、很有抱负的女作家,诗、词、散文都是一代名手,又擅长于书法和绘画,兼通音乐。对词造诣尤深,其风格细致宛转,自成一体,世称“易安体”。她善用白描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语言优美、洗练,明白如话。
由于李清照生活的巨大变化,她的词以南渡为界,有前后期的不同。前期词,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新明快。后期词,由于国危、家破、夫死、感情沉痛,充满着身世飘零、国家兴衰之感,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这首词以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始终紧扣悲秋之意,通过萧瑟秋风、北雁南飞、憔悴残菊、零落梧桐、凄雨黄昏等客观景物,展现出一幅衰萎凄清的画面,尽得《恨赋》《别赋》等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清新文字谱入新声,其实是一篇声泪俱下的悲秋赋,写尽了作者晚年的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显得格外深沉与厚重。
全词字音的选择和组合,也体现出明显的压抑感,一字一泪,缠绵哀怨,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极富艺术感染力,真切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和沉痛。正如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对这首词的评价:“那种茕独恓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总之,李清照的词艺术性很高,历来都受到评论家的称赞。和她同时代的王灼曾说:“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兴新,姿态百出”;清代藏书家、评论家李调元也说她:“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李清照的散文和赋,也都十分精炼优美,委婉生动。尤其她那脍炙人口的《金石录后序》,更深为后人所推崇。明末学者钱谦益,读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拍案叫绝:“其文淋漓曲折,笔力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耶。”她还著有完整的论词专著——《词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对南宋中后期乃至后世词坛的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除词之外,李清照也写了一些好诗。她的诗风格与她的词颇不相同,多忧国伤时之作,写的也更加动人,表现了她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她的《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还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等为千古传诵。
正如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赞颂的: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
诗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作者:陈国梁,东平高级中学优秀教师,著名学者)
参考文献:
(1)褚斌杰《学林漫录•八》
(2)徐北文《二安词选》
(3)安作璋主编《山东通史•宋元卷》
(4)胡云翼选著《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