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战友情
□李宝祥
人的情感丰富多彩,变化万千,但都与客观环境影响有关。不同社会,不同职业,不同年代,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表现。归纳起来有:亲情、友情、爱情。军队内还有战友情。战友情不是亲情,但胜似亲情。属于友情范畴,却高于友情。是在长期军旅实践中产生的,是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形成的,是在生与死考验中铸就的。因此,战友情是溶于血、凝于骨、刻于心、铸于魂的,也是付诸于具体行动的特殊情谊。
阶级性。有着共同理想信念和统一行动,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特质。
利他性。只讲奉献不图回报。平时真诚互帮,战场冒死相救。甚至承担牺牲战友亲属的抚养。
自觉性。无需提醒,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每个人都能自觉地铭于心、践于行,从不空谈。
社会性。与社会倡导的尊老敬贤、扶危济困的风尚是一致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
所以,战友情是人间大爱中最纯洁,最无私的高尚情谊,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军旅文化的繁荣发展。
作者简介:李宝祥,1940年4月出生,山西襄汾人。1958年入伍,原兰州军区副政委兼纪委书记,中将军衔。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政治处干事、组织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师政委、集团军政委。1987年当选为党的十三大代表,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当选为中纪委委员,2003年当选为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自幼喜爱诗词书画,成为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出版有《偷闲集》、《半闲集》、《休闲集》三部诗集,《李宝祥书法作品集》和文集《雪泥鸿印》,部分作品被各地博物馆、纪念馆、大学等单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