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莫过于“我那么爱干饭,却得了挑食的毛病”。
以前,挑食被认为是挑食者刻意为之,后来发现,有的挑食是基因决定的,挑食者只是对食物的味道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
叮,又到了每天最幸福的干饭时间。从某少爷家点的酸辣粉到了,粉的香味不断从外卖袋里飘出来,然而伴随着香味出现的还有一股熟悉的树皮味:糟糕,又忘记备注“不要香菜了”!
看着眼前被切得粉碎、与酸辣粉融为一体的“绿叶子”,嫌麻烦不想挑菜的我,脑海中突然响起母亲安慰挑食的我时曾说过的话:“我小时候也不喜欢吃香菜,现在爱上了,你也试试看啊。”
看着眼前的酸辣粉,我咽了口口水,打算试着与“绿叶子”和解,哪怕只有一次。
在吸了一口粉后,我开始自我催眠:“嗯,你看,其实也没那么难吃嘛。”打脸不要来的太快,5秒钟后,我脸上的表情竟然无师自通学会了说话,从微笑突然变成了干呕。
这种被“绿叶子”支配的恐惧,对于不挑食的朋友可能很难体会,所以在看《蜡笔小新》时,偶尔会有弹幕质疑野原新之助讨厌吃青椒太夸张。
可是你看,紧闭的眼睛和嘴唇,做远离状的身体排斥,握紧的小拳头,分明全身上下都写着痛苦和拒绝。那么,被小新讨厌的青椒到底有这么难吃呢?
动画里,小新讨厌青椒的理由是:“太苦了”。这种苦是一种什么概念呢?
我们都知道小新特别会搭讪,尤其是对美女姐姐。每次遇到,小新都会问一句:“小姐,你敢吃青椒吗?”不只是小姐姐,在一次与动感超人的现场互动中,面对自己崇拜的近在咫尺的英雄,小新首先想到的问题竟然也是:“动感超人,你敢吃青椒吗?”
青椒已经“苦”到,小新认为“敢吃它是一件特别厉害的事情”。
当然,小新并不是唯一讨厌蔬菜的孩子。动画里,风间讨厌花椰菜,妮妮讨厌玉米笋,正南的妈妈会事先帮他把青椒挑出来。那么,大家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类似的饮食偏好呢?
《儿童挑食行为的生物学解释及启示》中谈到,这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塑造的喜甜基因和在食物采集过程中形成的天生排斥苦味、酸味有关。
人类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时期,人类以采集果实、植物为生,因为果实、植物根茎中含有大量果糖和碳水化合物,所以人类出现了适应生存的喜甜行为。
另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以采集作为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可能使人类面临食物中毒的危险。人类主要靠积累经验,不断试误,总结出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能吃。有毒食物往往会伴随苦味和酸味,所以人类会主动拒绝有苦味和酸味的食物。
饮食偏好受基因影响,但基因的表达水平又受性别、年龄、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这一切,造就了阿呆这个特别的存在。
当其他小朋友都在苦恼怎么处理掉午餐饭盒里剩下的讨厌蔬菜时,阿呆正坐在一旁大口嚼着生脆的花椰菜和青椒。
他一边吃,还一脸享受地说:“花椰菜含有大量维他命哦。”这与大人们对蔬菜的营养价值认知异曲同工,但他们喜欢蔬菜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它们在味道上真的好吃。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能吃“苦”,很多家长开始疑惑了:为什么自家的孩子不能像阿呆一样,接受蔬菜的“苦”?所以在与其他妈妈的育儿交流聚会上,美伢形容小新“偏食”——一个带有批评意味的形容。
但这也不能全怪小新。《儿童挑食行为的生物学解释及启示》里提到,基因对苦味的敏感性可能会影响儿童的饮食种类和对食物的接受程度,对苦味更敏感的儿童挑食的可能性更大。
味觉受体2型成员38号基因(TAS2R38)和碳酸酐醇-6基因(CA6)被认为是与苦味感知相关的基因。TAS2R38等位基因上存在两个敏感性位点,分别与苯基硫脲(PTC)和6-n-正丙基硫脲(PROP)的识别受体编码有关(两者常作为测量苦味的标准)。具有PTC和PROP高敏感性受体基因的儿童会对苦味引起的味道感觉更强烈。
值得注意的是,与没有苦味敏感等位基因的儿童相比,有苦味敏感等位基因的儿童会消耗更多糖,他们更喜欢含糖量高的谷物和饮料,因而对苦味敏感的儿童更有可能挑食。
面对小新不吃青椒的挑食行为,美伢一开始也尝试了很多偏方,比如买了两株青椒幼苗给小新养,以拉进他们之间的距离。
但这一切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于是,无计可施的美伢索性“威胁”小新:“偏食的人以后会变成一个笨蛋哦。”小新很聪明,反问:“那妈妈以前一定也偏食吼。”
对食物的偏好设置本是一个综合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有人喜欢青椒也有人讨厌,但奇怪的是,喜欢会被夸,讨厌却被说成“挑食”。
大人才权衡利弊,小孩子只考虑喜不喜欢。而面对挑食的问题,或许该从尊重儿童饮食的个体差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