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台湾海峡的海底,生长着一种古老、奇异而又珍贵的生物———海柳。它寿命可达千年,以吸盘紧固在海底礁林间,高可超4米,因其生成树枝状,枝条纤美柔韧,形似陆上的柳树而得名,有红柳、赤柳、乌柳、石柳、藤柳等品种,尤以红柳、赤柳名贵。一株海柳。长到1米高,起码得200年时间。科学家测试证明,它是养不大的“千金”,每年才长高5毫米。海柳暗藏在深海,采伐不易,加之生长缓慢,故有“海峡神木”誉称。由于海柳采集不易,闽台渔民拖网作业时或钓鱿鱼的多爪钩偶尔缠到一些枝桠,便如获至宝。在福建东山岛东北面不远的深海里,潜水员曾发现一丛罕见的海柳,它的树冠如伞,柳旁栖息着一只老海龟,每当天气即将异变,这个海区水色便会变混浊,并伴有“轰轰”的低回声响,当地老渔民喻之“天然气象观测区”。这又给海柳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海柳质地坚韧,耐腐,有“铁木”之称,是雕刻珍贵工艺品的宝贵原料。它浑身是宝,用途广泛。沿海艺人善于利用海柳的奇形怪状、雅观色泽和坚硬耐腐、木质细腻等特点,通过剪枝、刨、磨、锉、钻,雕镂出各种精美玲珑的烟斗、手镯、茶杯、项珠、戒指等艺术珍品。
闽南沿海用海柳雕制成艺术品的历史悠久。1958年,在东山岛官路尾村古代金石巡简司遗址附近,发掘到一座宋代古墓。从陪葬品中发现有一些完好无损的,用海柳雕刻的手镯、茶具等陪葬品。
海柳,形如陆地上丝柳,以吸盘与海底石头相粘,采集很困难,加之其用途广,因而视为海洋的珍宝。海柳形似树木,故有海柳之称。海柳是一种寿命可长达数万年的海底灌木,属海生植物铁树科,皆因它形似树木,不少人以为海柳是海洋植物。其实,它是地道的海洋动物,属于腔肠动物的铁树科,是珊瑚的一种,与常食用的海蜇还是近亲呢!海柳通常生在水深30多米以下的海底岩石上,身高者达3-4米。海柳中的一种赤柳,颜色鲜艳悦目,初出水面时,枝头上的小叶闪闪发光,树枝富有弹性,离水一段时间后,枝干就变得十分坚硬。由于海柳出水时身上附有红、白、黄色的水鬼体,干后能变为黑铁色,所以又被称为海铁树,更有趣的是,每当天快要下雨时,其表面颜色会变得暗淡无光,并分泌出微量的粘液,故有“小气象台”之称。
可见,海柳有多么惊人的耐腐力!从另一方面看,可知海柳雕工艺源远流长。在全国著名的福州鼓山涌泉寺,有一张古色古香的“海底木”供桌,相传是寺内的三件传世宝贝之一。这张放在大雄宝殿后堂神龛前的旧供桌,就是用闽南沿海盛产的海柳为材料制成的,桌面油乌锃亮,光亮鉴人,坚硬如钢,桌面一侧写着“康熙丙年元旦”字样,算来已有300多年之久。其神奇之处是“水渗不腐,火焚不损”。“文革”期间破“四旧”,这张海柳供桌在劫难逃,遭到焚烧,但因其质地如铁而无损皮毛。
海柳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用海柳煲鸡头内服可止血,煮汤吃还治腰痛。海柳——柳珊瑚,含有柳珊瑚倍半萜;对其进行结构测定及药理和药效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不含N元素,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和解毒作用,还具有较好的降血压、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抗血管及回肠的痉挛和耐缺氧作用。历代本草如《唐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和《海药本草》等均有记载,某种种类和珊瑚、海蜇等至今在中医临床上,特别在福建、广东沿海民间仍在广泛使用,具有抗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