绶溪桥附近的荷花池
台海网9月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全媒体记者 林爱玲/文 许武/图) 在莆田西北部,有一条溪,源起仙游,过九鲤湖,经延寿陂,入兴化平原,萦绕九华山下,温润婉约如一条碧绿的绶带,绾系在莆田城东北郊,“绶溪”之名由此而来。
2010年,《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出炉,莆田大手笔规划65平方公里城市绿心。2011年,位于“绿心之冠”的绶溪公园启动绿心生态修复、绿道建设和河道综合整治,成为美丽莆田的新名片。
“绿心是莆田最宝贵的生态资源之一,我们要责无旁贷地保护好绿心,高起点、高标准做好绿心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保护好自然、文化遗产,让群众‘记得住乡愁’。”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多次表示,要让绿色生态发展成为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示范区的风向标。
近年来,得益于“留绿、留白、留文、留魂”的科学规划,随着“公园+”工程逐步落地,绶溪公园,这座自然与人文并茂的“城市大客厅”,正成为莆田“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转型的样板。
绶溪公园成为市民健身休闲好去处。
城市绿心 搏动山水之脉
纵观历代关于莆田的诗画文章,十之八九是寄情于兴化山水,《莆田二十四景》更是直接以山水论莆田。从自然山水环境和山水文化中都可证,莆田自古就是一座“源于自然,又融于自然”的山水城市。
绶溪公园位于莆田市区荔城大道东侧、延寿溪西侧、泗华桥北侧。一水护城将绿绕,俯视绶溪,如一袭绿色锦缎蜿蜒盘缠着一片茂林;隔岸观之,既有岛的迂回影绰,更有林地的开阔毓秀;十里平溪,百年树木,千年荔枝林,自然得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
近几年,绶溪公园俨然成为“刷爆”朋友圈的新“网红”。随着2015年花海开放,2017年国际雕塑展展出和2018年举办菊花展、梦幻灯光秀,以及一年一度的“状元红”荔枝红了、延寿古桥遗世独立、“状元井”等热门景点,让绶溪公园逐渐成为全民打卡的“宝藏”公园。
从人迹罕至到莆田颜值最高的公园,早在10多年前,莆田就拟好“绿色文章”。自2011年以来,绶溪公园围绕“三园二带一中心”思路规划建设,以生态基底保护为基础,以“清溪·绿岛·古桥,丹荔·田园·乡村”为主题,突出生态、文化、休闲特色建设,公园分两期建设,结合延寿溪的河道综合整治和城市绿道建设进行同步规划设计。
“‘留绿’的重点在于低干预。” 莆田市园林局规划建设科工作人员朱潇介绍说,规划中的低干预生态保护,将通过依托原有生态基地,以生态修复和城市织补方式,构建一个联通完整的生态网络构架,让公园更生态;低干预舟行游线,延长水岸线,丰富水岸景观,完善水上游憩体验;低干预岸线系统,以生态滨水驳岸为主,硬质滨水驳岸为辅;低干预湖面游憩,根据地形,局部扩大水面增加绶溪湖、绶溪湿地,完善整体绶溪形态;此外,还有低干预丰富植被、交通系统、生态设计,等等。
凭借良好的生态基底和对大自然的尊重,2015年,随着绿道、栈道、栈桥、亲水长栏的陆续修建并逐步开放到如今“醉美”公园,绶溪公园的绿色动能开始释放。年龄稍长点的市民还能回忆起10多年前绶溪一带的样貌:“荔枝林、龙眼林很密,至今还记得水边一棵大树上停满了歇脚的白鹭的动人景象。”改造后的绶溪,不仅延续了这片好生态,借“绿”造景,市民们开始享受人、水、景观和谐发展的生态红利。
绶溪公园上游泗华溪段
深掘状元IP 重现人文高地
绶溪,“脱胎”于莆田前二十四景之一的“北濑飞泉”,上承东圳水库泄洪与灌溉功能,下游经涵坝水闸汇入木兰溪,是木兰溪的五大支流之一;论姿容,十里平溪,水势舒缓,从从容容,有诗曰:绶溪飘泊尽渔家,泛艇中流傲晚霞。论底蕴,荔林水乡聚清气,地灵而人杰,是莆田状元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明弘治《兴化府志》记载,延寿俗称“寅寿”,因为是唐秘书省正字徐寅故居所在地,故得此名。有明确科榜、为正史承认的第一位莆田状元徐铎也是从延寿村走出的。徐寅之后,延寿徐氏以诗书传家,历代科甲鼎盛,曾经出现过“兄弟五刺史、祖孙三状元”的兴旺景象。
绶溪之上,苍龙卧波,横跨着由南宋承信郎李富与评事方天贶始建的延寿古桥,现存十一孔十座舟形墩的明代重修风貌,雄伟挺秀。桥畔有一株徐铎所植的古荔树,年年红遍枝头,得名“状元红”,至今已有930多年树龄。延寿溪下游水势舒缓,旧时文人雅士多乘游艇垂钓,赋诗取乐而成莆田二十四景之“绶溪钓艇”;壶公山下千钟粟,延寿桥头万卷书,延寿桥往南百米,有状元井,也称徐井,一脉莆仕之水,滋养出“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的科举佳话,至今井栏无损……
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遗存、文化典故、诗词歌赋都构成了绶溪独特的文化符号。那么,又该如何在5383亩的绶溪公园里讲好“绶溪古事”?
“将莆田状元文化打造成绶溪公园的一个重要文化标签。”朱潇说。今年7月,莆田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了绶溪公园片区开发项目规划,公园规划凸显公园原始村落的记忆、脉络,保护传统村落,认真梳理、挖掘、提炼传统元素,打造莆田宋代村落——状元第一村。
古迹宗祠修旧保护、平整林地、梳理苗木、收集民间工匠库……目前一期续建工程前期工作已在开展,占地300亩的启动区将建成公园南入口、后村梅园、立体停车场、园林绿化、服务配套等,同时将修建一条长约1.8公里的绿道,从南入口往绶溪方向延伸,通至延寿古桥,力争2020年春节前开园运行。
当绶溪开始由航运和纳污功能向城市人居环境功能转变,并且因地制宜建设公园体系,连片打造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这既是莆田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标志着莆田城市公园开始向公园城市转变。
绶溪古渡里的美食街
“公园+”体系 打造片区模式
作为生态“绿心”的核心区,打破自然和社区结界的绶溪公园片区,将迎来一个全新的 “公园+”体系。
莆田全市常住人口近300万人,年游客接待量近3000万人次。绶溪公园位居莆田市中心区,周边城市功能密集。绶溪公园作为一个城市中心区的大体量的城市综合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城市的基本生态和游憩功能,更要承载作为城市文化名片、非遗民俗体验、旅游度假、亲子娱乐、农业研学等功能,而绶溪公园片区具备这个条件。
立足“状元村”大IP,建立公共底板上的生态、生活和生产“一公三生”的绶溪公园片区模式已初具雏形:
“公园+研学”,状元研学通过对状元文化演绎,“留改建”状元文化村、状元广场、万卷书楼、国学馆、名人府等景区,并延伸状元研学十六景;约300亩基本农田,将作为田园研学的基础拓展田园研学内容,开展农创、花卉、采摘等田园研学活动。“公园+民俗”,依托莆田丰富的民俗文化,打造民俗文化村、民俗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写真基地等区域。“公园+非遗”,将打造非遗街、美食街、滨水商业街,再造“三街九头十八巷”繁华;引入“琴棋书画诗酒茶”精品主题酒店,提升旅游服务动能,并留足空间升级“非遗+度假”高端度假模式。“公园+社区”,建设一批符合公园片区格调和居住条件的社区,以商品房与安置房混合形成高活力社区。
可以预见,未来生态、研学、非遗、民俗、度假、社区六大产业体系,将在生态效益、民生效益、文化效益、可持续发展效益方面产生驱动力,早已“伺机而动”则是周边的房地产商,蝴蝶效应擢升了城北地块价值。
绶溪公园不仅惠及全城百姓,也重塑了城市形象,让莆田成为一座接待朋友、吸引人才和投资的“城市大客厅”。抓住典型特色,不断构建引人入胜的城市形象,并借此突破服务半径的限制,缩小城区距离,莆田将迎来更多的城市访客,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一公三生”的绶溪模式,正在描绘经济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