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末“冷战”成为了世界的主色调,核武器也是美苏之间的底牌,核武器在众人的印象里,只有战争带来的荒芜和痛苦。
可无人想到,苏联竟然将核武器玩出了花样。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苏联工人正在为开采油气田如火如荼,可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油气田发生了火灾,一场巨大的灾难悄然来临。为了灭火,苏联当局想到了无数种方法,可终以失败告终。
两年的时间里,这场大火越来越嚣张,而苏联部长用一颗核弹解决了一切,这背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39—1945年期间,人类经历了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战争,在世界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随着战争的结束,国际力量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以美苏对抗的两级局面。
苏联虽然在战争中元气大伤,但靠着天然的优势和一系列国际力量的支持,很快成为了战后世界上的一个力量中心。
而美国则成为了二战中最大的赢家,由于本土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丝毫的破坏。在战争结束的时候,美国的国防预算超过了800亿元,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空军和海军,而且有着遍布各大洲的400多个军事基地,自然而然成为了另一个世界力量中心。
世界力量中心的确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也为美苏冲突走向冷战创造了条件。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乃至90年代初期,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他们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一系列方面处于一种竞争状态。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大国利益冲突的实在内容,例如在经济、政治方面的竞争,还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尤其最主要的是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战后,二者的利益明显相悖,双方为实现国家利益而采取的政策是相抵触的,这其中军事科技方面的争先战是二者竞赛的一个主要内容。各种战略和战术武器都会由于新技术的应用而换代。
起初,苏联的战略导弹略超前,可等美国恢复经济之后,迅速在此方面进行研究和发展。苏联除了在军事科技方面和美国你追我赶,还在人造卫星方面领先美国。
在军事竞争方面,苏联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状态,为了确保军事方面顺利发展,苏联对于资源方面很是重视,油气田的开采更是家常便饭。而关于油气田的开采,苏联创造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壮举,这一举动让苏联的核爆炸科技走到了世界前沿地位。
乌兹别克斯坦因为资源丰富,一直是苏联主要的天然气产区,1956年在布拉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油气田,这里最著名的油田是urta - bulac。本来一切正常的油气田,却在60年代的时候成为了一片火海,不论谁提起它,都是皱起眉头直摇头。
这一切,都要从1963年说起。
1963年12月1日的时候,苏联派人在这里开采油气田,可他们没有等到收获的喜悦,而是看到了深不可测的井底冒出了红点,这绝对不是幸运的色彩。
于是施工的人员立马逃离现场,果不其然那个小红点变成了粗大的火焰,这个火焰飞速融化着气井周围的岩石,现场顿时一片混乱。
这束火焰靠着恐怖的攻击猛势被称为“地狱火焰”,而布拉哈油气田着火的事情也被苏联当局知晓。在专家研究之后,给出的结论是,井底产生了巨大的天然气排放,进入了压力异常高的岩井之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燃烧火炬,高达70米。
但这也不是它突然爆发的原因,专业进一步询问施工工作人员,想要从他们的言语中找到一些细节,在施工人员的话语中,专家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当时他正在使用钻井设备进行活动,手下似乎有什么东西,一开始他并没有在意,毕竟这种事情他经历了很多次。
可奇怪的是,过了一会井底出现了一些不明的气体,他害怕是岩石中带有的有毒的化学气体,于是立即让工人用火烧掉。
这个细节让专家明白了一切,他们碰到了一个压力非常大的岩层,在钻开的那一刻里面携带的天然气便泄露了出来。
至于那些不明的气体,正是最初外泄的那一部分气体,在与明火接触之后,地底下的天然气开始迅速扩大,在高压的挤压下形成了火柱冲出了表面。
由于天然气的供给,因此这束火炬不会自己枯竭,也不可能用通常的方式来熄灭它,也就是说“水”根本无法熄灭这熊熊大火。人类的力量在它面前显得微乎其微,在极端高温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在250米的范围内接近它。
可这束火炬似乎也没打算“安生”,钻井的平台倒塌了,井口的防护钢筋完全被摧毁,周围的建筑也成为了这场大火的“养料”。火势越来越大,苏联当局也是想尽各种办法,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这场大火就这样持续了3年之久,周围的地区早已成为了一片焦土,更重要的是经久不断的天然气,预估耗费了苏联几十亿。冷战氛围如此严峻,任何一点变动都可能成为失败的导火索。
根据当时的消防队长回忆,任何可能被点燃的东西早已被烧毁,如今这片土地就是“死热”的土地,没有任何地方给活的生物。晚上成群的候鸟和昆虫纷纷进入了死亡的火焰当中,即使相隔很远,动物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唯一想到的的解决方法就是用推土机将沙子铺满周围,可这样的方法又能维持多久呢?面对不可能自然熄灭的大火,苏联当局究竟会怎么做呢?他们如今的一举一动都被国际局势密切关注的,尤其是美国,他们正在关注“死对头”的点点滴滴。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意识到这场大火必须要一些特殊的手段才能熄灭,这个时候苏联部长提出了放一颗核弹进去。这个想法一开始被人嗤之以鼻,大火都如此猛烈了,再放一颗威力不小的核弹进去,难不成想要让整个苏联一同消失在烈火中吗?
可经过专家的研究之后,这个看似不靠谱的方法却成为了考虑的方案,这个项目最终被分配给位于萨罗市下城区的第11号设计局。
在开工前,他咨询了核领域的主要专家,其中包括科学院院长、物理学家凯尔里。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只有通过引爆一枚热核炸弹才能使喷泉熄灭,才能关闭地下的油井。
核物理学家们有自己的理由,利用核爆炸产生的威力将气井附近的岩层挤压变形,这样气井与外界连通的出口就会被变形的岩石封死,外界的氧气进不去,等到井内剩余氧气耗尽,得不到外来氧气的补充,大火就会逐渐熄灭。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冲击波瞬间阻断燃烧物和氧气的接触。
一方面,这个举动似乎是安全的,因为在燃烧的油井附近是一片荒凉的沙漠,就算失败了似乎也不会造成什么人员的伤亡。
可另一方面,土库曼巴德、卡根、喀喇昆仑和卡拉库尔集市的城市并不遥远,万一情况更糟糕,那么这些无辜的百姓将如何是好呢?犹豫不决似乎不是苏联人的性格,他们决定冒一次险。
1966年9月30日,勃列日涅夫亲自确认了地下爆炸的日期,在kb -11实验室主任弗拉基米尔·列别捷夫的带领下,工作小组在萨罗瓦制造出了此次需要用到的核武器。这次核爆由原子工业的领导负责。
他们在气井附近钻了两口34厘米的斜井,其中一口井的深度达到了1500米,到达了约200米厚的粘土带,离11号气井管道距离约35米。
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时间里,将30000吨的核弹运到了地下1500米,为了避免辐射物冲出地表,井道中灌满了水泥,所有人员都撤离到5公里以外。
最后,地下发生了爆炸,核弹被成功引爆,仅仅用了不到30秒的时间,就将燃烧了1064天的大火完全熄灭了。这不仅仅是一次解救行动,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苏联在和平使用核爆炸方面的理论先进并迈向成熟。
乌尔塔布拉克的成功受到苏联政府的高度评价。卡米尔·曼古舍夫和他的同事们获得了国家奖,他们发明的灭火方法决定在其他天然气工业中使用。
在导弹爆炸之后,冲击波将管道完全压扁,周围融化的岩石和可塑性材料阻止了天然气的泄露,也没有产生任何的核辐射泄露。这让苏联人信心大增,之后应用这个技术可以说是熟能生巧。
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苏联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共进行了五次的核弹灭火,其中三次成功,两次失败,这样的概率对于当时来说还算不错。
可还有很多苏联人对这样的行为表示质疑,他们觉得这些所谓的成功都只不过是谎言,因为核弹爆炸之后,放射性物质会扩散到空气中,不存在所谓的无污染,因此他们在1989年之后停止了任何形式的核试验。
可真相究竟是如何,想必如今谁也无法知晓,不过关于和平使用核爆炸这一理论还是得到了各国的采用,并且都创造出了不俗的成绩和颇多的成果。
和平核爆炸在生产技术应用方面的前景不可估量,其中最简单的便是刺激石油、天然气的生产,核爆炸可以增加油气田本身的渗透性,使得出油量大大增加。
而且核爆炸的大量热量加热了岩石及其中的石油,石油的粘度减小,流动性增加,也可使石油涌出量增加。
除了石油和天然气方面,核爆炸在开采矿藏、石料方面也是很有贡献的,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对付任何矿床,特别是被地质构造破坏了的矿床也可开采。而普通方法不行,前苏联也有过一次地下采矿的实践经历。
除去生产力方面,核爆炸还可以对付意外灾害,例如制止油气田井喷的事故,布哈拉的这个案例便是最好的一个证明。
而且专家发现哈爆炸可以诱发中小地震,避免突然的大地震,因为核爆炸本身就是一种强震源,任何一次爆炸之后的2个月之内,爆炸中心周围20—30公里内,都会发生多次地震,这样可以避免破坏性大地震的突然发生。
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图1887年发生7.4级地震,经过24年又发生8级大地震,随后的80多年只有一些中小地震。专家们认为,这很可能与附近的核基地连续运转30年有关。
除去这些大型的工程外,我们生活中运用一些核爆炸也是比较常见的,另外,利用地下核爆炸形成不坍塌或坍塌不多的空腔,用来存放反应堆的废燃料棒、核工厂的核废料以.及剧毒的化学废料,可以做到长期安全地存放。
尽管看上去和平核爆炸有着诸多的好处,但它的核辐射和扩散问题一直都是科学家研究的重头戏,而且这样凶悍的武器在手,是否会有居心叵测的人有心利用呢?这些都是和平核爆炸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次意外让熊熊大火燃烧,耗尽人力物力财力均未让熄灭大火,周围的土地寸草不生,说是生灵涂炭也不足为过。
而一个奇思妙想则在不到30秒的时间里让燃烧了整整1064天的大火熄灭,一颗核导弹挽回了局面。
核武器在大众的印象里就是血腥、残忍的标志,可谁都没有想到苏联让和平使用核武器成为了一种风向,各国采用了这个技术之后,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可苏联却在1989年中止了这一行为,让这场事故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可不论如何,核武器始终是一个极具危险性的东西,如若将其用作一种工具,那么就必须要正确对待,否则悲剧就在咫尺之间。
[1] Fujita,K,姜君渝.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用于和平目的的核爆炸[J].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1997(2):16-20
[2] 李如松,王可定.核爆炸可以和平应用[J].科学大众,1997(07):8-10.
[3] В.И.Мусинов,崔桂芝.借助核爆炸开采石油和天然气[J].世界科学,1992(8):43-44
[4] 脸书视频:苏联核弹灭火,2020年6月。
[5] 外网报道:布哈拉大火,KYLE MIZ0KAMIZ,2020年7月。
[6] 外网报道:苏联核弹灭
-END-
作者:如愿
编辑: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