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明代的铜火铳,1981年托克托县黑城子乡征集,属于手铳。火铳利用火药在膛内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压力发射弹丸。火铳铳身分为三部分:前膛(铳膛)、药室和尾銎。前膛约占铳体的2/3,用来放置弹丸;药室呈瓮形,用于装填火药,药室两端共有三道箍,以加固铳身,防止爆裂,药室上有火门,火捻从中通出;尾銎部可以插上手柄,方便举放。
在铳膛阴刻“水军左卫教师沈名二习斈军人阿德铳筒 重三斤八两 洪武十年*月*日造”铭文。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我国在公元十世纪初就开始使用火器,南宋时出现了以竹筒为枪身的远程管形发射火器——突火枪,标志着火器开始向近代枪炮发展,是火器发展史上质的飞跃。金军在与宋军作战当中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火器,用来抵抗蒙古军的进攻,然而蒙古人虏获了金军的火药、火器和工匠,经过改良制成了金属管形火器——火铳。到了明代,设置火器制造机构生产火铳,并且成立了火器部队,使得明军战斗力加强,也对后世军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END>
| 内容来源:呼和浩特博物馆宣教部
| 综合编辑:呼和浩特市旅游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