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战争期间,他临危受命指挥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保卫战,德军惨败后希特勒曾说:“我如果有他,早就统治世界了”!然而战后他竟屡遭打压,数次起落,去世后雕像立在莫斯科红场,直到去世17年后1991年苏联解体,政府才解除对其子女的监控。
他就是朱可夫,斯大林的“救火队员”,举世公认的二战时期世界名将。
年轻受训才能出众
1915年8月7日,朱可夫在其家乡马修西罗斯格韦次参加骑兵,9月,所在部队进驻乌克兰,他成了骑兵十师的一员。
10月的一天,他跟随骑兵小队执行侦察任务时踏上地雷,爆炸气浪把他掀下马,他被严重震伤,首次实战让他成了下士,到了第二年8月,他恢复健康,之后调入布琼尼元帅的光荣骑兵师。
1919年9月,朱可夫随部队与波兰和白军在察里津发生激战,白刃战中,朱可夫的左腿和左肋被刺伤,伤愈出院后,他参加了骑兵指挥员培训班,半年之后,朱可夫成为了一名红军军官。
到了1923年4月,朱可夫在经历骑兵连连长、副团长后,担任了骑兵39团团长,之后,他又参加了为期一年的指挥员深造班,在这个班上,他结识了后来成为二战著名将领的罗科索夫斯基等人。
然而,就在深造班结业后,他却做了一件令许多人大感意外的举动,他和另外两名同学,骑着战马强行军1000多公里,返回明斯克部队。
后来,他们3人果真用了7天的时间骑着战马返回了军营,受到首长嘉奖,而之后,朱可夫所带领的39团,多次受到布琼尼元帅的视察、指导,一系列的战役战术课目训练后,朱可夫长进训速。1933年,朱可夫担任骑兵第4师师长,他后因作战训练和教育训练方面的成绩获得列宁勋章。
但是,在1937-1938年间,苏联的大清洗,使红军失去了许多德才兼备的高级将领,不过朱可夫因他是布琼尼元帅的部下而幸免于难。到了1938年初,朱可夫担任第6骑兵军军长,之后不久升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
1939年6月,朱可夫忽然被调往中国东北与外蒙古接壤的哈勒欣河地区,指挥部队反击日军入侵。
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朱可夫指挥苏军,与敌军展开多场激烈战斗,他制定详细的战役计划,指挥部队果断围歼敌人,协同调配步、炮、装、化等兵种协同作战,歼灭日军5万人,苏军损失1万人。战后,朱可夫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朱可夫被授予大将军衔,并在1941年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
四处灭火百战成名
1941年,德军突然对苏联发起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军民气壮山河的卫国战争开始了。
可是到了9月26日,苏德基辅战役结束,苏军却惨败了。斯大林战前对战争进程和严重性估计不足,尤其是不仅没听朱可夫的建议,还撤去他的总参谋长职务,致使66万基辅苏军被全歼。到了此时,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那时是对的!”随后,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列宁格勒指挥作战。
列宁格勒不仅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和军工基地,政治意义和影响在苏联人民心中也极为重要,攻势迅猛的德军在战争开打后仅三个月,就攻到列宁格勒城下,苏军上下失败气氛很浓。
然而,朱可夫到达列宁格勒后,一切得到了扭转。朱可夫快速调兵遣将,做出防守安排,将所有德军进攻路线全部封死,列宁格勒军民誓与城市共存亡。
德军900多天的围困没有让列宁格勒屈服,反而还付出了50万伤亡。苏军虽然也付出350万军人、100万市民的惨重代价,但英雄的列宁格勒保住了
然而就在这时,古德里安指挥的迅速部队已兵临莫斯科,莫斯科危急。危急关头,朱可夫又被斯大林任命西方面军和预备队司令,负责起莫斯科的防务。朱可夫组织兵力堵住古德里安的前锋部队,动员全城军民在莫斯科外围构筑弧形防线,迟滞德军的进攻锋芒。在一个又一个防守作战中,时令到了冬季。超寒冷的莫斯科,令没有做好过冬准备的德军寒不胜寒,出现大量的战斗减员,苏军反攻部队和城外游击队配合,令德军苦不堪言,不得不从莫斯科撤军,但他们却把进攻的矛头对准了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又告急了。朱可夫再次受命出来灭火,作风果敢坚毅的朱可夫,指挥守军在伏加尔河畔,与德军死战。德军B集团军150万兵力开始全面进攻斯大林格勒,朱可夫指挥350万苏军和斯大林格勒市民,与敌军争夺一条条街道,一座座楼房。前面的苏军牺牲了,后面的源源不断添上去,“添油战术”坚决阻击了德军的进攻势头,但也让无数苏军将士的生命终止了在了一条条小街小巷里。
20万斯大林格勒市民衣衫褴褛,没有食物,但他们与士兵同甘共苦,同德军进行着一场场的消耗战……
1942年11月19日,经过了战略对抗、相持,苏军到了战略进攻的时候,准备充分的苏军发起了猛烈反击,150万德军被庞大的苏联军民重重围住,最后被全歼。
之后,苏军战略反攻开始,柏林终于尝到了城市被摧毁的滋味。
在这一场场事关苏联生死的重大战役中,如果没有朱可夫,或许战争会是另一种结局,苏联的历史也许会被改写。
受命阅兵埋下祸根
1945年4月,朱可夫率领三个集团军200多万兵力猛攻柏林,对德国的最后一战,令德军全线崩溃,希特勒饮弹自尽,德国投降。
为庆祝伟大胜利,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决定,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一次胜利阅兵。
人们认为阅兵首长理所应当是斯大林,斯大林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为此悄悄做着准备。他找来一匹白马练习骑术,虽然现场只有儿子瓦西里和驯马师、警卫员,白马是千挑万选训练有素的。然而作为已经67岁的老人,斯大林在骑马练习时被摔在了地上。
因此,斯大林不想当阅兵首长了,说自己太老了,不能骑马,有人提议乘车检阅,斯大林却说骑马阅兵是我们国家的传统不能违背,于是在阅兵前他签署命令,由朱可夫元帅代为检阅。
朱可夫卫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并率部攻入柏林,他担任阅兵首长也在情理之中。然而,阅兵当天朱可夫骑着高头大白马走过阅兵方阵、接受士兵高呼“乌拉”时,在城楼上观礼的斯大林的心里却酸滋滋的。
紧接着,阅兵期间发生的事,令斯大林对朱可夫极为恼火。原来阅兵式即将开始时,斯大林正在和高级干部谈话,警卫员跑来报告,说有一个重要电话请斯大林亲自接听。
然而,就在这会功夫,摄影师提醒抓紧时间合影,阅兵首长朱可夫却没等斯大林回来,自己就和高级干部们合影了,而他就站在原本由斯大林站的C位上。
没想到的是,这张最高统帅斯大林缺席的合影刊登在报纸上后,斯大林心中那是相当的不舒服。
战争已经结束了,朱可夫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确有些“功高震主”的味道,而且他并不懂“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中国历史典故。
话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微末,年少时给地主放牛,到寺庙里当过和尚,后在抗击元朝红巾军中初露锋芒。
朱元璋抱负远大,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四处广览人才,重用谋士,遵循“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斗争策略,一路攻城拔寨,击溃起义军和元军,建立汉家王朝。
然而,功成名就的朱元璋,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和江山,就开始对帮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举起了屠刀。
他以莫须有的名义,制造胡惟庸案,并通过胡案大肆捕杀功臣,因“胡党”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公二十一侯。
朱元璋以其背信起义、野蛮诛杀开国功臣,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演绎得淋漓尽致。
于是,不懂得这个道理的朱可夫,战争结束后,他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1946年4月,苏联国家安全部污蔑朱可夫要发动军事政变,多名元帅为他辩解和担保后,斯大林才没有下令逮捕朱可夫,但却抄了朱可夫的家,查出不少战利品,朱可夫被免去陆军总司令兼国防部部长的职务,下放到偏远的小军区当司令。
数次起落命运多舛
斯大林逝世后,上台的赫鲁晓夫把朱可夫召回,让其重新出任国防部副部长。明眼人都知道,赫鲁晓夫此举的目的不单纯,赫鲁晓夫是让他回来对付贝利亚的,因为贝利亚掌握着情报部门和大量机密,是赫鲁晓夫最强劲的对手。
朱可夫在与赫鲁晓夫多次密谈后,亲自带领部队到苏共中央一次重要会议上拘捕贝利亚,帮助赫鲁晓夫登上宝座。
然而,谁也朱可夫没料到,1957年10月26日,上台不久的赫鲁晓夫,却趁朱可夫出访南斯拉夫的机会,指控他阴谋夺权,并立即免去其国防部部长职务,之后还说他搞“个人崇拜”,取消他党中央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委员的资格。
1970年左右,朱可夫当选苏共代表大会的代表,应邀出席苏共二十四大,但在会前一天邀请被撤销了。
赫鲁晓夫上台不久,突然下令解除朱可夫的一切职务,让其退休疗养。
勃列日涅夫上台,朱可夫的处境虽有改善,但对他的监视却始终没有停止。
从戈尔巴乔夫上台,到苏共二十大,战功卓著的朱可夫一直被苏联高层视为最具威胁力且有争议的人,三次被抓入狱,而其在最后一次获释后更是受到更严重的打压。
卫国战争胜利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联党内军内对朱可夫的负责言论不绝于耳,而散布消极言论的,都是身居高位的将帅,谢尔盖·比留佐夫和安德烈·叶廖缅科在他们的日记里写道:“朱可夫是脚踏着他人的血走向成功的。”
有人说失可夫军事上确实才能出众,但政治上不成熟,不会看人,不会处事,导致他被人利用后遗弃……
还有人说朱可夫,态度强硬,说话刻薄,喜欢在道德上贬低别人、特别低职级的人。性格冷漠,同情心不足,倔强,自尊心过强……难道这不是一个优秀军事指挥员该有素养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有更多的人见不得朱可夫的不世之功,心生嫉恨,于是就见风使舵,墙倒众人推,恶意污蔑和除害朱可夫。他的门前,静可落雀!
1974年6月18日,一直被监视居住的朱可夫在凄凉的环境里去世,葬礼上竟没有出现一位苏共高层领导。
可是在之后,对朱可夫三个女儿的监视仍在继续,勃列日涅夫认为,朱可夫家人知道的苏联秘密很多很多,严密监控十分必要,这样的监控竟持续到1991年“8.19”苏联解体。
作为一名高级军事指挥员,朱可夫临危受命、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其顽强的战斗意志顶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指挥军队打赢了难打的战争,是他坚决阻止了一部分指挥员在战争中的消极防御和撤退行为,顶住了德军的猛烈进攻。朱可夫在卫国战争中的伟大历史功绩谁也抹煞不了。
朱可夫戎马一生,对苏联党和人民立下不世之功,但其却在功成名就之后历经坎坷,屡经打压排挤,固然有其自身问题,都是些个人方面的小问题,但却屡屡“先当枪、后遗弃”,哎,“太平本是将军定,哪见将军享太平!”
从朱可夫身上,我们再次品味到“同苦易,共甘难”的处世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