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因康熙业绩比较好,似乎是一位比较正的皇帝,其实,康熙也有皇帝的另一面,那就是好色,我们只需要看一下康熙后宫的嫔妃与儿女数量,就知道了,这些在清朝历史上都是一枝独秀的,本文我们要讲的是被康熙宠幸的一名宫女:端嫔。
我们先来看一下《清圣祖实录》中对康熙十六年第一次大封后宫的记载:
“康熙十六年八月丙寅,……上遣尚书吴正治,侍郎额星格、杨正中、马喇、富鸿基,学士项景襄、李天馥等持节册封李氏为安嫔、王佳氏为敬嫔、董氏为端嫔、马佳氏为荣嫔、纳拉氏为惠嫔、郭络罗氏为宜嫔、赫舍里氏为僖嫔。”
康熙十六年,康熙第一次大封后宫,除了将遏必隆的女儿册立为皇后,还有将舅舅佟国维的女儿封为贵妃之外,再就是册封了七位嫔,就是上面我们所看到的:
安嫔、敬嫔、端嫔、荣嫔、惠嫔、宜嫔、僖嫔。
首先明确一点,这七个女人是当时除了皇后、贵妃之外,后宫地位最高的嫔妃,所以说,她们肯定是最早受到康熙宠爱的。
这份名单中,有三个后来成为康熙后宫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她们便是荣嫔、惠嫔、宜嫔,这三人后来被晋封为妃,位列康熙四妃。
当然,也有我们要讲的端嫔,大家可以看到,端嫔在七嫔中仅次于安嫔与敬嫔,列第三位,这个排位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端嫔究竟有何能耐,能够排在七嫔之三呢?
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
“董文选,正黄旗包衣人,世居抚顺地方。其曾孙董得启,原任员外郎;元孙董思,原任銮仪卫銮仪使;董得贵,由佐领定鼎燕京时以功授骑都尉,三遇恩诏,加至二等轻车都尉,卒。”
董文选便是端嫔一家入旗的始祖,他是端嫔的四世祖。
清朝立国初,董氏居住在抚顺地方,后来归顺朝廷,被编入内务府正黄旗,成为包衣,到了董文选的曾孙辈,出了董得启与董得贵两名后代。
这位名叫董得启的,是端嫔的父亲,官至员外郎,名叫董得贵的是端嫔的叔父,董得贵曾在定鼎北京时立下战功,被授予骑都尉的世职,后来又加封二等轻车都尉。
其实,这董得贵的背景远不止于此。
据记载,顺治八年二月顺治帝亲政,尊封母亲布木布泰为昭圣皇太后,同时,还任命了皇太后的属下官员,排在首位的便是拥有侍郎级别的董得贵。
这下该明白了吧,端嫔的叔叔董得贵是太后的人,也就是说,端嫔虽然是包衣,但却具有太皇太后(孝庄是康熙的祖母)背景,康熙当然得重视了。
当然,包衣出身的端嫔需要按照合法途径入宫才行,合法途径便是参加宫女选秀,这是包衣女入宫的正常渠道,大约在康熙初年,员外郎董得启的女儿董氏参加了宫女选秀,脱颖而出,随后进入后宫。
虽然董氏出身不是很高,但却是一名貌美的女子,又是太皇太后的人,因此,康熙还是非常宠爱的。
康熙十年三月初九,董氏为18岁的康熙生下皇次女,但没想到这位小公主只活了两岁就夭折了。
六年后,也就是康熙十六年,在第一次大封中,董氏被封为端嫔,位列七嫔中的第三位,可以看到,此时的端嫔还是非常得宠的,要不然也不会排在第三位,可是就在这次册封之后,再加上后续没有为康熙再次生育,端嫔逐渐受到了冷落。
在康熙二十年,第二次大封后宫中,已经不见了端嫔的身影,这一次得到晋级的是惠宜德荣四妃,端嫔已经失宠了。
据《为皇太后皇子公主等预备猪鹅鸡等数目清单》显示,康熙三十六年的后宫,嫔位只有四人,其中的两位是端嫔与僖嫔,另外两位身份不明确,也就是说,此时端嫔仍然活在宫中。
令人没想到的是,史料竟然没有记载端嫔是在哪一年去世的,一般什么人才有这样的待遇,只有那些失宠的,或者被打入冷宫的女人才会享受这种待遇,要不然,怎么说,端嫔也是个嫔,不可能连卒年都不记载。
不过,资料显示,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端嫔奉安于康熙景陵妃园寝,奉安也就是下葬,这样的话,其实端嫔去世的时间应该在康熙五十七年或康熙五十八年左右。
《清史稿》后妃卷记载:
“其卒于康熙中及虽下逮雍正、乾隆而未尊封者,又有:端嫔,董氏。女一,殇。”
从机遇来看,端嫔是有继续得宠的条件的,虽然她是包衣出身,但毕竟有太皇太后背景,长得也是貌美如花,还曾给康熙生下一个公主,但她的肚子不争气,没有继续生育为自己固宠。
于是,年老色衰之后,换来的是皇帝的冷落与无情,泯泯众人矣,最终落得一个凄惨逝于冷宫的结局。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圣祖实录》《为皇太后皇子公主等预备猪鹅鸡等数目清单》《八旗满洲氏族通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