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而又漫长的夏季,干涸的河流,导致一些遵照大自然生存法则生活的水生生物在此季节销声匿迹。但凡事都会有一个例外,比如今天的主角:非洲肺鱼。非洲肺鱼并不是可以进化出可以在旱地上像陆地动物一样用四肢行走的鱼类。相反它进化出了夏眠的能力。
一般来说,冬眠是人们都知道的自然现象。冬眠是指一些动物会在寒冬的时候进入休眠期,以躲过冬天的严寒。蛇、熊、青蛙等动物就有储备足够的食物进行冬眠的习惯。而夏眠的生物好像少之又少,夏眠则是在夏天就进入休眠期的生物,例如夜蛾、海参、非洲肺鱼等。
非洲肺鱼拥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可以长时间离开河流在泥土里生存,而其它的鱼类则必须依赖水生存。
非洲肺鱼外形类似于大号的泥鳅,但却是软骨鱼的一种。脑袋浑圆,眼睛泛着光,像带了双“美瞳”一样。身子呈带状,长有四条看着像四肢一样的四条鳍,非洲肺鱼能通过它完成爬行。背面虽然光滑但实际上拥有退化成骨质的圆鳞。身子呈带状。至今发现的长度通常在1米到2米之间,主要生活在非洲内陆的淡水河流中,北至塞内加尔,南到莫桑比克。
面对糟糕的自然环境,非洲肺鱼有一套自己的对应方法。一般在每年的8月份非洲会迎来真正的干旱期,一直持续到12月份。此时的非洲肺鱼看准时机,选择在河流未完全干涸时钻进河床淤泥中为自己打造一个容身之所,开一个天窗溜进去再蜷缩成一个球状。靠自身拥有的独门绝技呼吸来进入长达四个月的甚至更久的“夏眠”,度过非洲的干旱季节。
非洲肺鱼在水中时同其他鱼类一般用鳃呼吸,当它离开水处在干枯河流时会以“膘”代替鳃完成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非洲肺鱼的膘发育完整,在生理构造上类似于陆生生物的肺,同样具有肺的生理功能。膘的内部具有众多的血管网和螺旋瓣,并且这些血管分支繁杂。而在中央腔的侧壁则附着着许多大小不一的小气室(也就是肺泡),各小气室又复分成多个小气囊(肺小泡)。在缺氧时,膘的整个前端部分则会短暂合并成为一个单室,随后立刻分开成对到达体腔的后端与之相连接,吸收氧气运送至食道并排出二氧化碳完成一次呼吸交换,如此循环往复换来生存。这是非洲肺鱼在刚脱离水的滋养时做出的应急生存之道。
非洲肺鱼进入夏眠最主要的原因是非洲炎热的气候带来的河流干涸。为了不被干死,肺鱼只能躲进自己给自己建造的“小屋“里。
肺鱼在自己打造的“小屋”头蜷缩着身子,为了防止淤泥被太阳晒干导致自己干死。它会分泌出特殊的粘液将全身裹住,使身体完全处在一个湿润的保护膜中,同时也使四周的洞壁变得坚硬不容易崩塌。它通常会在洞口留出一个小孔,让周围环境不完全处于“真空”,好以此与外界相通进行呼吸。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则来源于自身的肌肉与脂肪,与此同时新陈代谢率则下降到原来的六十分之一。仅消耗特别低的能量就可以度过整个旱季,甚至可以在洞里睡上三五年。
等雨季来临,河水重新回流之后。非洲肺鱼就会从自己的藏身处爬出,回到河流中,继续用鱼鳃呼吸。
非洲肺鱼能在恶劣的环境幸存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环境密切相关。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论能解释这一奇异现象——“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突变的方向是不确定性的,一旦产生,就在自然界中受到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不断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类型,从而定向地改变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向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
肺鱼的祖先也许也和普通的鱼一样只用鱼鳃呼吸,但为了在日益干旱的非洲大陆生存,肺鱼开始逐渐进化出能呼吸空气的鱼肺,以及能分泌让自己身体保持湿润粘液的器官。并学会了在干旱的泥地里打洞并在里面夏眠3-5年的能力。为什么非洲只有肺鱼拥有这种能力,因为其他不适应这种能力的鱼类都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被淘汰了。
非洲人的生存难题除了干旱之外还有饥荒。而夏眠中的非洲肺鱼虽然不能成为非洲人的食物来源,但却可以解决一小部分人的温饱问题。非洲村民外出劳作时,不经意间会将藏在洞中的肺鱼挖掘出来。之后会挤掉肺鱼肚子里的水解决口渴,而肉则可以用来作为餐桌上的食物,饱食一顿。当非洲人决定盖房子时,它所藏匿的泥土可能被整块挖来砌成土墙。此时非洲肺鱼就真正的算得上是土墙里的活化石了。
非洲肺鱼惊人的夏眠能力除了吸引到非洲人的注意力,也引起了科学家的重视。他们认为肺鱼的“夏眠”实际上是属于一种假死状态。如果对这种能力加以研究,破解其中的奥秘并运用于人类医学及其航天学领域。则可能会为病人抢救赢得更多的时间,或实现人类想要在外太空生活的梦想。
而在生物学中,非洲肺鱼则被用来实验作为血吸虫媒介“螺“的生物防治剂。但在肺鱼能引进到较大的永久性水体中之前,必须对它的生物学行为及周围生态学作进一步研究。
非洲肺鱼的存在从侧面表现了自然界生物的顽强,它们不畏艰难,依靠自身,克服困难,等待时机并抓紧机遇的品质是我们人类应该学习的。对此你怎么看,评论区留言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