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佃画像(资料图片)
熙宁四年(1071)二月,因改革科举法,朝廷设置京畿等五路学,陆佃被任命为郓州(州治在今山东郓城县)教授。同年十一月,陆佃被召回朝中补任国子监直讲。陆佃在国子监任职时间较长,《宋史·陆佃传》中说,陆佃“在太学七年不徙官”,陆佃也说在太学期间“官冷如冰”。
陆佃撰《埤雅》(资料图片)
陆佃一生都以师礼对待王安石
王安石执政革故鼎新,不喜欢听批评的声音。面对权势如日中天的恩师,陆佃不趋奉迎合,直言不讳地对王安石说:“外间颇有议论,称恩师秉性固执,虽能乐听善闻,但难以改过。”王安石很不高兴地说:“传闻而已,不足为信。”陆佃继续劝说道:“但愿恩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气得王安石拂袖而去。
王安石见陆佃这个学生不附和自己,也就不再找他谈论政事,让他在崇政殿去进讲《周官》,陆佃又坐了多年的冷板凳。尽管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陆佃“始终能尊其师”,没有怨言。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上台,王安石下台,此前跟随他的人,“人人讳道是门生。”但陆佃仍然一如既往地以师礼对待王安石。王安石病逝后,陆佃披麻戴孝,前往致祭,诵读祭文时涕泗横流。
后来,陆佃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参与修撰《神宗实录》,他力排众议,肯定王安石的政绩。清朝人蔡上翔所著《王荆公年谱考略》中说,在修撰《神宗实录》时,范祖禹、黄庭坚想要按照皇帝的旨意,晦隐王安石推行的新政,但陆佃不让步:“尽用君意,岂非谤书乎?”体现出学者的铮铮铁骨。在出任江宁府知府时,陆佃刚到任,就马不停蹄地去王安石墓前祭奠恩师。
陆佃著《鹖冠子注》(资料图片)
陆佃做了半年的副宰相
元祐五年(1090)六月,经陆佃请求,朝廷同意他以龙图阁待制出任颍州(州治在今安徽阜阳市颍州区)知州,从此开始了外放任职的生涯,总算暂时避开了官场的是非争斗。此后,陆佃相继在邓州、江宁府、海州、蔡州等地为官。元符二年(1099)二月,陆佃回朝出任吏部侍郎。
元符三年(1100)十月,陆佃以代理吏部尚书身份,出使辽国。回来的半路上,陪同陆佃的辽国人听说辽道宗耶律洪基的死讯后,准备返回辽国奔丧。陆佃对此没有什么反应,辽国人嘲讽陆佃说:“我国皇帝驾崩,怎么你们一点没有吊唁的礼仪?”陆佃慢悠悠地回答说:“如果你匍匐着哭上前来见我,我就会立刻行吊唁的礼仪。现在你和平常一样,我吊唁谁呢?”说得辽国人哑口无言。
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陆佃出任尚书右丞,十一月升任尚书左丞(副宰相)。半年后的崇宁元年(1102)五月,陆佃被谗言击中,说他是元祐党人,在暗中保护元祐同党,而被罢免尚书左丞,以中大夫身份出任亳州知州。数月后,陆佃在任上去世,享年61岁。陆佃生前被封为吴郡开国公,死后被追赠为太师,追封为楚国公。
陆佃的心思在做学问,家中藏书丰富
陆佃处理政事大多近于宽恕。他常常想任用元祐时的人才,很痛恨那种钻营之徒。他说:“天下多事时,需要破格任用人才;但在安宁时,人的才能相差不大,应当按照资历,循序提拔。稍微延缓一些,士人就知道自重了。”他还说:“当今天下的形势,就像人得了大病正要好转,应当用药食辅养,需要平安。”
尽管在宦海几经浮沉,但陆佃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志向在经学,在做学问上面。陆佃著有《陶山集》14卷,以及《埤雅》《礼象》《春秋后传》《鹖冠子注》等,共242卷。其中,《鹖冠子注》主要阐述治国用兵之道,成为陆氏家学,使得陆游具备了战略武备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陆佃爱读书,也爱访书、藏书。元祐六年(1091),陆佃从邓州回京途中,“沿汴绝淮,访吴市之异书。”陆佃藏书丰富,以此成为家族传统,深刻地影响到了儿子陆宰和孙子陆游乃至陆游的子孙。
黄勇/文
【下期关注】
请看“陆游在四川(7)”。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