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6年的相关统计,仅在广州市,每年肉鸡的消费量就有1亿只。平均下来,当年广州市每人每年至少吃了7只鸡。如果将统计范围扩大到全国,人均每年吃鸡的数量是3只。
在广东,鸡是有阶级的
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广州市每年肉鸡的消费量1亿只。平均下来,当年广州市每人每年至少吃了7只鸡。如果将统计范围扩大到全国,人均每年吃鸡的数量是3只。
鸡在广东,被分成生鸡(童子公鸡)、项鸡(将要下蛋的小母鸡)、扇鸡(阉鸡)、和鸡公鸡乸(上了岁数的公鸡母鸡),然后被分别做成白切鸡、鸡煲和鸡汤;也会被分成蛋鸡、肉鸡、蛋肉两用鸡和食药两用鸡。
在广东,鸡是有阶级的。按照香港鸡栏的习惯,鸡被分为上鸡、中鸡和下鸡。三者的差别不在于鸡龄,而在于质量。一只上鸡,必须达到“肥、嫩、滑而不硬骨”的标准。中鸡必须肥,但在嫩滑和鸡骨的脆软上则会打一些折扣。而下鸡们有的是因为先天不足,有的是因为后天不努力,无法达到上佳标准。
本地出产的好鸡,应具备以下外貌特征:毛幼而滑,黄麻色,颈短,眼细,翼短,脚短而细,脚衣金黄色,冠小,尾大而垂,胸部和尾部特别饱满。
广东有8种优良鸡种,其中又以清远麻鸡最受宠爱。这种鸡起源于岭南野生原鸡,是目前唯一保持野生原鸡形态和肉质风味特征的鸡种,最接近广东野生原鸡。
与清远麻鸡相对应的,处在鄙视链的最底层的,是老广们嗤之以鼻的白羽鸡。从黄羽鸡到白羽鸡,是一个断崖式的下降,堪称质的暴跌。
白羽鸡也有自己的优点:产量高,肉质松软,生长周期短,还便宜。早在1981年,广东省食品公司就引入了美国AA肉鸡——当时最著名的商品肉用鸡。初引进时,大家认为这可以增加省内的鸡肉供应、降低肉价、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促进养鸡事业发展……然而,广东人民宁愿不吃鸡,也不愿意吃口感不佳、滋味欠缺白羽鸡,引进的白羽鸡一度出现了滞销。
数据显示,广东省的鸡肉自给率约为77%,这意味着,本地品种优良的鸡尚无法满足全部广东人的吃鸡需求。于是,广东人也会偶尔吃一吃外省调运来的鸡肉,但并不是所有的外地鸡都能进入广东人的法眼,只有来自海南的文昌鸡和来自广西的三黄鸡尚可一吃。
在广东,每一只鸡都被郑重对待
中国人熟知的各种鸡的做法中,多半也来自广东。
根据陈梦因在《食经》中的记录,粤菜中以整只鸡为主料的烹饪,有不下30种。如果加上以鸡零件为主料的烹饪,这个数字将再翻一倍。
一些做法沿用至今,比如白切鸡、盐焗鸡、葱油鸡、豉油鸡。还有一些鸡料理,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如今已难以在市面上找到。比如“油浸鸡”,相传就连火候最好的白切鸡,滋味都不及“油浸鸡”。
做油浸鸡,首先要选取足够肥嫩的上鸡一只,洗净抹干吹鼓,然后将十三两生油烧滚,挪开灶头后再加三两生油,拌匀,入鸡,盖上锅盖浸15分钟,取出,晾干,斩件,开吃。
那些沿用至今的方法,有的也和曾经不一样了。比如盐焗鸡。在《食经》里,陈梦因列举了好几种不同的盐焗鸡做法。最古老的做法,是用白沙纸裹好处理干净的整鸡,放在炒香炒热的盐里焗熟。而“客家盐焗鸡”,从做法上看,则更接近“五香油盐鸡”:整只蒸熟的鸡趁热放在有五香盐的冻猪油里,浸泡数分钟,待鸡吸饱了五香盐和猪油后再取出切件。
盐焗鸡制法独特,整鸡用盐腌制好,用粗盐包裹焗制。图 / 网络
如此看来,白切似乎是最古老也是最正统的关于鸡的做法。
在粤菜的烹饪逻辑里,一切上好食材都值得以最朴素的方式来对待。对待一只根正苗红的清远麻鸡,最好的方法就是白切。过程简单,成品朴素。
首先鸡要好,血统纯正,还得够嫩。做法大同小异,但“三浸三提”是必须的:水开后关火,拎着鸡头把鸡放进锅里浸到鸡皮定型,然后过冷水。如此反复三次后,再将整只鸡浸入锅中30分钟。浸泡完毕后,将鸡擦干或者晾干。
白切鸡制作的最后一补就是蘸料的调制。肉姜拍碎挤干水分,再切少许葱白末混合在一起,加盐和一点芝麻油调味,最后泼上滚热的花生油。
白切鸡使用的蘸料不仅具有特殊的香气,而且可获得意想不到的口味,使白切鸡更觉鲜香无比。图 / 网络
在知网,还有一篇学术论文,专门探讨了不同品种的鸡对于白切鸡品质的影响。严谨的科研工作者们将北京油鸡、浙江仙居鸡、广西三黄鸡、海南文昌鸡和清远麻鸡分别做成白切鸡,再从外观、口味、香气和口感四个维度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清远麻鸡的肌间及皮下脂肪含量最高,所以鸡油香味明显,鸡皮脆爽,鸡肉滑嫩。
白切似乎是最古老也是最正统的关于鸡的做法。图 / 网络
广东人吃鸡讲究现杀现吃,这是一种美食玄学。但近几年为了防治禽流感,全国范围的活禽市场依次关闭,生鲜鸡政策被不断推进。从2019年5月起,广东省的部分地区全面禁止了活禽交易,从此,生鸡只是柜台里陈列齐整的新鲜胴体,而不再是鸡笼里跃跃欲试的生猛食材。对广东人来说,这虽不至于毁天灭地,但一定会感到怅然若失。
来源:每日人物